首頁 > 書法

今天聊聊脾的運化

作者:由 從生命起源談保健養生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01-10

脾主運化的機理是什麼

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脾胃相為表裡,脾升胃降。燥溼相濟,共同完成飲食物的消化。吸收與輸布,為氣血生化之源,後天之本,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竅皆賴以營養,脾具運化,統血的功能。主肌肉、四肢、開竅於口,其華在唇。因此。脾的病變,主要是運化水谷功能的失常和水溼的停聚。以及氣虛下陷或脾不統血而發生的內臟下垂。各種出血,胃的病變,則主要在於和降的失常

脾胃病有虛有實,脾病以虛症為多,胃病以實證常見。脾胃病之虛,常為陽氣與陰津的虧損,脾胃病之實,每為寒、溼、燥、熱、食積所致。脾病與溼邪的關係尤為密切,脾虛可以溼,溼盛導致脾虛,往往形成標實之候。

(一)脾氣虛

[臨床表現]

納呆腹脹,大便溏薄,面色萎黃,神疲乏力,氣短懶言。舌淡苔薄,脈像緩弱,若見脘腹墜脹。內臟下垂。久瀉脫肛等症。屬中氣虛陷,如見便血,皮下紫癲。月經過多等症,為脾不統血。

本症多因久病體虛,飲食失調或思慮勞倦損傷脾氣所致。脾主運化,脾氣弱虛則運化失常,故納呆腹脹,大便溏溥:脾氣虛弱,氣血生化之源不足,故面色萎黃,神疲乏力,氣短懶言,如脾虛經久,中氣虛陷。升舉無力可出現久洩脫肛,內臟下垂。脾虛不能統攝血液,則出現便血,皮下紫斑,月經過多等各種慢性出血證。

(二)脾陽虛

[臨床表現]

納減腹脹,大便溏薄,四肢不溫,或脘腹隱痛,喜得溫按。或見面肢浮腫。小便不利,或婦女白帶清稀量,舌淡苔白,脈象沉遲。

本證多由脾氣虛進一步發展而成,氣虛日久而損傷陽氣。也可因過食生冷損傷脾陽所致。納減,腹脹。便溏是脾氣虛的主症,證屬虛寒。故脘腹隱痛,喜得溫按。陽虛外寒,故四肢不溫,水溼不化,則小便不利,泛溢肌膚而面之浮腫。溼滲於下,故婦女白帶清稀量多,舌淡苔白,脈象沉遲都屬虛寒之象。

(三)

寒溼困脾

[臨床表現]脘腹脹悶,不思飲食,口膩泛惡,頭重如裹,身重睏倦,小便不利。大便溏洩。舌苔白膩,脈象濡緩。本證多因飲食不節,過食生冷而致寒溼中阻,或冒雨涉水,久居溼地,外溼內侵,困阻脾陽所致。脾為溼困,運化失司,故脘腹脹悶,不思飲食,口淡無味。小便不利,大便溏洩。溼為陰邪。阻遏清陽。故頭重如裹,身重睏倦,舌苔白膩,脈象濡緩為溼寒之象。

(四) [溼熱蘊脾]。

[臨床表現]。脘腹脹悶,噁心嘔吐,不思飲食,口甜粘膩,身重睏倦,小便短赤,大便溏瀉,或面目皮膚髮黃,色澤鮮明,舌苔黃膩,脈象濡數。本症多因外感溼熱,或飲食不節,脾失健運,釀成溼熱。內蘊脾胃所致。溼熱蘊結脾胃,受納運化功能失職。故脘腹脹悶,嘔惡厭食,溼濁上泛,故口甜粘膩,溼性重濁粘膩,。溼熱阻遏,故身重睏倦,小便短赤,大便溏洩,若脾胃溼熱燻蒸肝膽,膽鬥外溢,則面目皮膚髮黃,色澤鮮明,舌苔黃膩,脈象濡數都為溼熱之象。

今天聊聊脾的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