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尋找大都市裡的老手藝|大國工匠鐫刻古城歷史 16年磚雕大明宮巧奪天工

作者:由 西安日報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02-07

印鈕如何做

“匠”為人技,“心”為情為念。50多個春秋,刀作筆、磚為紙,在樓閣亭臺中用心雕文化、刻人生。民間藝人王泰來的磚雕人生,走得堅定而有力,也最能詮釋“匠心”一詞。

5月14日,記者一行在西安市群眾藝術館採訪了這位78歲高齡的磚雕“大國工匠”。西安是個有著秦磚漢瓦的城市,一磚一瓦都承載著厚重的文化。王泰來說,自己始終對秦磚漢瓦懷著一種敬畏之情,“也是借這些磚雕作品,表達我對西安傳統文化的熱愛。”

尋找大都市裡的老手藝|大國工匠鐫刻古城歷史 16年磚雕大明宮巧奪天工

雕刻人生從西安古蹟開始

王泰來打小就生活在西安。古老的城牆、錯落的廟宇是他孩童時期的天堂。“小時候就愛這些。那時候市內老建築還特別多,殿堂廟宇的雕刻圖案都漂亮得很。看得多了,我就想自己試著做做。”

於是,王泰來便從雕刻一些小物件開始練手,假山盆景、園林擺件。一次偶然的機會,王泰來從碑林博物館中的《唐興慶宮圖》古碑受到啟發,開始嘗試用磚雕把興慶宮還原成微縮景觀。

“雕刻是門雜學,它糅合了建築學、繪畫技術,還有你的歷史底蘊。所以開始做亭臺樓閣以後,我不僅要買書,還要買須最工具。他社突”夜膊鐘王泰來說,最初的刻刀難買,他便自己做,而切割多是用鋸齒。一盒鋸齒一百根,那時王泰來一個月要用五六盒,“這些可花去了我不少錢。”

尋找大都市裡的老手藝|大國工匠鐫刻古城歷史 16年磚雕大明宮巧奪天工

在此之前,王泰來曾採用過秦磚和唐瓦作為材料,但由於秦磚唐瓦過於堅硬,而且數量也不足以達到群雕需求,所以便將選材轉移到普通建築用的紅磚上。“那時候工資低,磚頭都是在外跑車時揀來的,有時候也用東西和農民換。”王泰來說,那個年代打火機都用汽油,一小瓶汽油就可以換農民一堆磚。但這些磚的質量很多時候無法把控,經常是一件作品刻到中途,發現磚頭中間是爐渣。

全國磚雕七大門派中並無長安。沒有師承,全靠自學。王泰來說,“開始一門心思鑽研雕刻後,我就沒啥娛樂活動了,就連大年初一我也放不下手中的雕刻。”

尋找大都市裡的老手藝|大國工匠鐫刻古城歷史 16年磚雕大明宮巧奪天工

王泰來大半輩子的雕刻之路,經歷了用瓦片雕小橋流水,用石頭雕印鈕,用紅磚雕大型宮殿群,再將磚雕小件與印章融為一體四個方向。其磚雕作品“唐大明宮”更是以氣勢恢弘、精細入微轟動雕塑界。

十六載雕刻上百萬刀 再現大明宮盛唐輝煌

“當時我也沒想到,這件作品一做就是16年,足足雕刻了上百萬刀。”5月14日,王泰來站在西安群藝館展廳,向記者介紹陳列在展館的磚雕作品《唐大明宮》。放眼望去,11個城門、4個角樓、4座朝堂、38座大殿,亭臺樓閣精細入微、栩栩如生。一刀一劃間,是王泰來灑下的汗水和逝去的青春。

當年,王泰來家住大明宮棚戶區,大明宮遺址那時還是一片荒涼,含元殿就是一個大土堆。他在查閱古籍資料過程中,逐漸對唐大明宮的佈局及建築風格有了深入瞭解,於是他便萌生了一個想法,將已經消失的唐大明宮的遺址,透過磚雕的方式重現。

尋找大都市裡的老手藝|大國工匠鐫刻古城歷史 16年磚雕大明宮巧奪天工

1977年,36歲的王泰來開始雕刻大明宮。為了最大程度還原大明宮當年的恢弘風貌,他查閱了大量的唐代歷史資料以及有關建築的各類圖文資料,請教了許多考古專家和歷史學家。在工藝上,他借鑑鏤雕、透雕等技法,還將建築上的榫卯結構取代傳統的磚雕拼接手法,從而使得磚雕作品的規模,不再受磚體大小制約,可以完成大規模的製作。

1993年,王泰來按照300:1的比例用磚雕全面復原了湮沒在歷史塵埃中的唐大明宮,全景再現了一千多年前大明宮的恢弘場面。約27平方米的平臺上,丹鳳門、含元殿、麟德殿、蓬萊殿、十翠殿、宣政殿、凌猗殿、三清殿等等,均按歷史原貌位列其中。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含元殿巍峨聳立,左右兩翼複道行空,宛如雨後彩虹與配殿相聯;麟德殿,勾心鬥角,簷牙高啄;蓬萊閣,廊腰縵回,曲折宛轉。

尋找大都市裡的老手藝|大國工匠鐫刻古城歷史 16年磚雕大明宮巧奪天工

王泰來並不富裕,潛心磚雕多年,家中40來平方米的居住面積,讓磚雕“唐大明宮”作品始終無法找到一個久居之地。2004年前後,在市群藝館工作的王智在做西安民間文化遺產的調查,他聽說了磚雕“唐大明宮”後,主動到王泰來家拜訪。

據介紹,2006年全國非遺保護大幕拉開,那一年“盛典西安”活動在大明宮遺址舉行。藉此契機,市群藝館有了要將民間文化遺產向公眾展示的想法。當年為了展示磚雕“唐大明宮”,硬是將3樓騰出來做了一個陳列室,專門擺放王泰來的磚雕作品“唐大明宮”。如今位於文藝路北口的市群藝館,7到9層是西安市非遺博物館的所在地,其成立標誌著西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唐大明宮”作品,無論從規模還是工藝上,在國內都屬罕見。同時也為黃土文化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2016年在蘇州舉行的首屆全國磚雕藝術創作與設計大賽上,王泰來作為特邀大師出席,並被授予“榮譽磚雕大國工匠”稱號。

尋找大都市裡的老手藝|大國工匠鐫刻古城歷史 16年磚雕大明宮巧奪天工

用磚雕作品訴從前道未來

磚的雕刻歷史悠久。而陝西磚雕以“十三朝古都”西安為中心,倚靠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名城”區域優勢,再現了中國古建築文化獨特風貌。時至今日,陝西磚雕以亙古不變的優雅和跨時代穿越的姿態重現於西安大明宮遺址公園微縮景觀、寶雞石鼓寺廣場、丹鳳門廣場等。

王泰來是西安磚雕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與傳統磚雕不同,雖然還以磚為材料,但磚雕藝術品不再是作為建築構件之用,而是作為獨立藝術品用來觀賞收藏。“我重現了很多古建築亭臺樓榭,為的是再現曾經歷史名城的容貌。也整理雕刻過陝西八大怪之一‘房子半邊蓋’,為的是想讓年輕人瞭解陝西特有的民俗文化。”王泰來說他的作品不只有心血,還有故事,有歷史的從前和發展的當下。如今他還在著手雕刻一帶一路。

尋找大都市裡的老手藝|大國工匠鐫刻古城歷史 16年磚雕大明宮巧奪天工

尖頂闋樓,飛簷斗拱,柱上架樑,梁、枋、柱、檁,脈絡清晰,堆疊數層,中間以小橋相連。王泰來耗時10年之久雕刻的印鈕作品《海市蜃樓》,也令人歎為觀止。總高度和寬度均接近50釐米,拆開後是48件小印鈕,組裝起來則是一座精美絕倫的古典“閣樓”。每層樓閣都是印,底部都奇妙地套在下一層樓閣裡,既結實牢固,又可以在底部刻字。樓閣上僅有幾毫米大的尖頂,也是1個藏花印,精緻程度和絕妙的構思令人讚歎。

王老無奈地告訴記者,磚雕既是艱苦的體力勞動,又需要具備繪畫、書法等美術基礎和雕刻技巧。現在年輕人能沉下心來學習的很少。“我也是出於後繼無人的考慮,編寫出版了一本《王泰來雕刻集》,希望能對愛好和關心雕刻技藝的後人有些許幫助。”王泰來說他馬上八十歲了,但還有很多好想法和好作品等著去完成。他說不知道自己能在這條路上走多久,“只要我還能動,我就會一直把雕刻做下去。”王泰來說。

【非遺挖掘者說匠心】

“這是一個西安老百姓對本土文化遺產的熱愛”

王泰來用他的一生來探索磚雕技藝,身上所表現出來的匠人匠心,依然有讓人心為之一顫的能力。他與老伴住在40多平方米的房子,而“唐大明宮”這件作品鋪開就需20多平方米,如果沒有毅力、沒有對傳統文化的熱愛,是無法堅持下來的。

他用16年雕刻一件作品,體現了敬業專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西安老百姓對於本土文化遺產的熱愛。

——

王智(市非遺保護中心副主任)

編輯:芥末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