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非遺義烏丨建房習俗

作者:由 使用者68388150444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02-27

埋剪子針紅布有什麼說法

傳統建房以磚木結構為主。地基選定後,要擇吉日開基動土。先用白米、茶葉拌和成茶葉米,分撒在屋基四周以辟邪,陳列供品祭土地爺(俗稱“謝基”),燃放鞭炮以告知四鄰。然後略鋤基腳各個方位,俗謂“動土”,以應吉期吉時。然後請泥水匠在屋基上打柱出屋樣,印石灰線。

非遺義烏丨建房習俗

在正式動土施工時,家主取兩個陶器(俗稱五穀瓶),內盛穀米豆麥和七個銅錢,埋於正房棟柱腳下。

架桁上樑時要祭“魯班師”。在棟桁上扎兩杆連根連葉的青竹,竹梢上掛起寫有“紫微拱照”字樣的燈籠,桁上還掛著雞籠,紅布、青布、一對紅色八角錘,“紫微拱照”橫幅,以及一把米篩,米篩內用紅線紮上紅布一塊,剪刀一把,銅鏡(或玻璃鏡)一面,市尺一根(俗稱“剪刀鏡尺”),第三天下午收紅,這三天內,四周鄰居的門口或視窗,同樣朝新造屋上掛的青竹,米篩方向,掛出剪刀、鏡、尺以示“賽紅。

上樑後,主人將饅頭、糖果拿上新梁自高而下擲饅頭、糖果,鄰居小孩屆時搶拾,以示新屋吉慶利市。

非遺義烏丨建房習俗

封簷後,主人宴請四鄰、親朋好友入座,喝封簷酒,答謝各位的支援關心與幫助。

新中國成立後,開始實行土地改革,以前的無房戶,基本上可以分到地主、工商業成分家中的土地、房屋與日常生活傢俱、用品。人們對房屋的需求水平極低,所以50-60年代初,全義烏農村,基本上沒有私人建造住房。

1964~1980年所建造的房屋,建築材料一般以沙、紅泥、石灰按5:3:2摻糅成混合土,用牆塑板搗實牆體,上架杉木或水泥桁條、椽木蓋瓦的平房為主。也有杉木做屋柱、椽、柵、樓板與木架,用混合土做牆體的二層樓屋。還有用水泥鋼筋做樓柵,現澆水泥樓板的沙、土、木混合的二層樓屋。

1980年後,建房的材料基本上廢除了沙合土做牆體,逐步採用紅磚鋼筋水泥的混合結構樓房建築,新建的混合結構樓房,普遍建三層以上。牆面也從白灰一水泥、石灰沙加水泥的三合灰一撒石子一貼陶瓷面磚一玻璃馬賽克防水塗料裝飾逐步實現高檔化。

從1998年年起,規劃小區新建的樓房,整齊,戶挨戶門前三四米通道。後又增設綠化帶,樓房間距與樓房高度成1:1左右比例。

總策劃丨愛邦寫作編輯出版中心-義烏寫作工作室/非遺工作組

非遺義烏丨建房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