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

羅馬帝國與漢朝鐵器的交流——羅馬的鐵器及其技術與中國有關嗎?

作者:由 阿凱聊文史 發表于 收藏日期:2022-04-19

中國有私人金礦嗎

“中國擁有優越的弩兵器和鋼鐵製造技術,這些技術比羅馬軍團擁有的軍事技術表現得更好。利用這個優勢,漢人建立了一個被稱為絲綢之路的中亞運輸連線系統,將獨特的貨物運到波斯和羅馬帝國的邊境。古代的證據表明,羅馬十分之一的收入來自對越過敘利亞邊境進入帝國的絲綢之路商業徵稅。”所以說,在中國絲綢外傳的耀眼光芒之下,中國鐵器及其技術的外傳也並不遜色,

鐵器及其在中國對外經濟文化交流中也佔有一席之地

。這個問題,是我們在研究絲綢之路、研究羅馬帝國和漢朝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較容易忽視的。

一、漢朝鐵器與羅馬帝國鐵器的關係

公元前1600至公元前1500年左右,赫梯統治下的小亞北部和亞美尼亞山區最早發明出鐵器。緊接著,鐵器及其技術在小亞細亞的其他地區也相繼出現,形成不少鐵器製造中心。其中,他們有的是吸收小亞細亞北部一帶的技術發展而來,有的幾乎不受小亞細亞的影響、獨自產生自身的鐵器技術。公元前八世紀到公元前三世紀時期,鐵器及其技術得到廣泛傳播,並且在人類生活中普遍使用。世界的幾大文明紛紛進入我們常說的鐵器時代,人類勞動生產力因此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我國是在春秋時代的晚期出現生鐵冶煉技術的,對世界冶金史有重要貢獻。

羅馬帝國與漢朝鐵器的交流——羅馬的鐵器及其技術與中國有關嗎?

與中國相比,羅馬出現鐵器和掌握冶鐵技術的時間稍晚,且其技術受東方因素的影響較多。比如老普林尼在《自然史》中也提及中國鐵器:“在所有品種的鐵中,賽里斯的鐵器是最好的,這些鐵器往往和賽里斯的紡織品、皮革一起送到我們身邊。”所以,探析羅馬帝國與漢朝的經濟交流問題時,需要進一步思考:

羅馬的鐵器及其技術與中國是否有關?

首先,從中國的鑄鐵歷史的角度來看,中國冶鐵技術曾領先於世界,羅馬鐵器有受到中國鐵器影響的現實可能性。

中國從商代開始就嘗試鑄鐵,歷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開始鑄鐵的國家之一。在戰國初期,中國基本掌握了鑄鐵柔化技術,鋼鐵冶煉技術嶄露頭角。到公元前六世紀,我國又出現了生鐵冶鑄技術,到漢代,還出現百鍊鋼技術。

羅馬帝國與漢朝鐵器的交流——羅馬的鐵器及其技術與中國有關嗎?

在這個發展過程中,中國冶鐵技術有了里程碑式的意義。其一,表現在古代中國透過鐵器的普遍使用,有力地促進了當時國內農業、商業化和手工業的進步。其二,不斷髮展的商品交換刺激了商品貨幣生產的提升。為了不斷滿足商品的交換需要,漢代的金屬鑄幣工藝和水平得到不斷的提升。其三,古代世界中金屬鑄幣的出現和發展,為古代社會的商業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媒介。並且,錢幣的出現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古代社會的分工、社會等級,從而反作用於生產力的發展。

《鹽鐵論》就記載說大禹利用歷山的金礦、商湯利用莊山的銅礦來鑄造錢幣,救贖了他們的百姓,所以他們被“天下稱仁”。因此,從漢朝鑄鐵歷史和鑄鐵技術來看,漢的鐵器以及冶鐵技術外傳是有可能的。

其次,再考量羅馬的鐵器和技術,

發現羅馬也有接受漢朝鐵器的可能性

。眾所周知,羅馬帝國鋼鐵形成的歷史較短,遠遠晚於東方的漢朝。公元前二世紀,大宛人學會了中國鑄鐵技術,此後再由其傳入帕提亞,也就是史書所說的“安息”。公元前64年左右,帕提亞人擊敗了塞琉古政權。公元前30年,埃及在托勒密女王克利奧帕特拉去世後成為羅馬的行省。因此,“羅馬在中東的新東部邊境面臨的是位於伊朗的帕提亞帝國”。

羅馬帝國與漢朝鐵器的交流——羅馬的鐵器及其技術與中國有關嗎?

最後,才一步一步傳到了羅馬帝國的”氣當然,持不同觀點的西方學者也大有人在,比如,有的學者認為羅馬帝國的鐵器來自印度,但是,基本認定羅馬的鐵器和技術來自東方,從羅馬的角度肯定了鐵器及其技術傳入羅馬的客觀存在。

最後,回顧當時的漢朝和羅馬帝國經濟文化交流,發現此時的漢朝和羅馬帝國由於對外征戰,對鐵器的需求巨大。從史料記載的角度來說,《漢書》的“貢禹傳”曾經記錄過,漢朝時期的“鐵官”手中掌管的“卒徒”多達十萬之眾氣說明鐵官權利很大,也在一定程度上看出統治者對鐵器的重視。其次,從考古發掘來說,考古發現的漢墓鐵器以漢武帝為界限,鐵器的表現形式開始大不相同。

漢武帝前期的墓葬出土鐵器內容寬泛

,有型別不一的農具和日用鐵器用品,但是漢武帝之後,漢墓出土的鐵器常常以兵器的形態出現在世人眼中。由此可知,漢代的冶鐵技術傳播到域外時間相對較早,那時中國即大量使用鐵器,到漢朝則更加普遍。

而鐵器由於其自身屬性,常常作為生產工具透過駐防屯田的漢朝軍隊帶到西域。同樣,那時的羅馬帝國社會中,東方進口貨物是人們緊跟時尚、技術革新的表現。但是因為羅馬帝國與漢朝的經濟文化交流受到帕提亞帝國等的阻礙,東方先進的鋼鐵和美觀大方的絲綢真正流入羅馬帝國的數量更是少之又少,其價格也因物稀更貴,在一定程度上再一次刺激羅馬帝國的冒險家和商人不斷探索前往東方的道路。

羅馬帝國與漢朝鐵器的交流——羅馬的鐵器及其技術與中國有關嗎?

中國從商代開始就嘗試鑄鐵到漢朝發明百鍊鋼技術,使我國鋼鐵冶煉技術躍居世界前列,在世界鋼鐵冶煉歷史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此時,從戰爭走向輝煌的羅馬為了保證對外征戰的有利地位,加上其開放好學的精神,吸收沿著絲綢之路而來的中國的冶鐵技術就不足為怪了。從這個角度來說,

絲綢傳向羅馬滿足了羅馬帝國上層對奢侈品的需求

,而鐵器及其技術的傳入則是從軍事和生產力的角度滿足了羅馬帝國的需求,其對羅馬社會的價值是絲綢難以匹敵的。

二、“中國鐵”與“印度鐵”的先後

鋼鐵是古代社會的常備材料,各國都不遺餘力地去獲取更好的鋼材。比如“印度次大陸南部的鋼鐵出口到歐洲,中國,阿拉伯世界和中東”根據中國和印度歷史,可知中國和印度的鋼鐵都曾領先於世界,那麼,最早傳到羅馬的,是“中國鐵”還是“印度鐵”?

戈岱司在《希臘拉丁作家遠東古文獻輯錄》中收錄過一條中國鐵器和印度鐵器的資訊,講的是一世紀前後的羅馬作家西流士對東方武器的認識:“束縛了賽里斯和印度人之後,他帶著繳獲的武器從東方勝利而歸”。根據英國學者福布斯的《西亞、歐洲古代工藝技術研究》一書,可知福布斯認為“羅馬的鋼鐵應來自印度”。而在老普林尼的《自然史》中,他認為“中國鐵”來自中國,筆者認為老普林尼的觀點值得進一步探討。

羅馬帝國與漢朝鐵器的交流——羅馬的鐵器及其技術與中國有關嗎?

確實,東方冶鐵技術的代表中,除了“中國鐵”,讓後世津津樂道的還有“印度鐵”。在中國北魏時期,烏茲鋼傳入中國,被稱為鑌鐵,並流傳至今。這種鋼製武器的優越性在公元前53年在一次戰鬥中得到證實。

當時羅馬一支軍團遇到了來自伊朗東部的一個帕提亞帝國的襲擊

,帕提亞軍隊攜帶的鋼尖箭頭輕鬆地穿過羅馬盾牌和盔甲,他們配備的鎧甲也優於羅馬的鎧甲,羅馬步兵攜帶的短劍難以刺傷帕提亞士兵。早期的羅馬帝國沒有與帕提亞人相當的武器或盔甲,人們認為帕提亞鋼是獨特的鐵礦石的產物,可以只能在遙遠的東方找到,並沒有採取任何主動權來試圖確定這些金屬是如何生產的。經學者研宂鑑定,由熟鐵製成的印度阿育王石柱就是古代印度鋼鐵的傑出代表,其重達七噸的體量和不鏽鋼的外表使後人驚歎。

老普林尼的記載中也出現了印度烏茲鋼:“第二好的鐵器,來自帕提亞。”作為中國讀者,看到老普林尼的溢美之詞固然欣喜,但是,歷史的真實更為重要。依據《漢書地理志》的描述,可知漢初中央政府是允許私人從事冶鐵業的,這使得漢代民間私人的冶鐵技術得到極大提升。後來,中央政府在政局穩定、人民休養生息一段時間後,慢慢開始直接管理冶鐵。漢武帝更是將冶鐵權利收歸中央,一方面是為了打擊當時民間冶鐵壟斷者,一方面也規範當時的冶鐵業,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漢代冶鐵業的發展。

羅馬帝國與漢朝鐵器的交流——羅馬的鐵器及其技術與中國有關嗎?

但是,根據《鹽鐵論》中“復古”篇的記載,我們發現古代中國計程車族豪強常常壟斷冶鐵技術或者鋼鐵資源,使得“縣官鼓鑄鐵器……勿應員程”。因此,兩漢時期,中國冶鐵業雖然有一定程度的發展,

但是因為官方和民間豪強的嚴密控制

,層層欺壓,中國鐵外傳的機會並不大。而與之對應的印度則沒有這方面問題的困擾,與羅馬的經濟文化交流更為容易,較容易成為羅馬向東方探索的首選之地。加上孔雀王朝滅亡後,整個印度不斷遭受其他民族的侵擾,比如隨亞歷山大東征而來的希臘人、不斷擴張的安息人和輾轉遷徙的月氏人等使印度更容易吸收和傳播先進的技術和文化。

正如英國著名遠東學者赫德遜所說:“與漢朝的貿易往來情況相比,羅馬帝國和印度貿易的規模和層次都明顯高得多”。而根據羅馬的記載,也發現“羅馬人考慮了地理和氣候如何為遠東地區提供更好的面料,更多的寶石和更有效的香料和香料形式的調味品。羅馬人也意識到,透過普通的材料和正確的技術,遠東地區可以為他們的軍團製造大量的鋼材。”所以,較之中國,印度鐵最早傳入羅馬的可能性更大。

羅馬帝國與漢朝鐵器的交流——羅馬的鐵器及其技術與中國有關嗎?

總結

根據歷史記載,在公元前100年,帕提亞人曾將他們的第一批特使派往漢朝,並且從這些早期的接觸中,“瞭解到透過控制中國商品的陸上貿易所獲得巨大利潤的秘密。”因此,如果要論及羅馬鐵器及其技術與東方的關係,傳入羅馬帝國的是“中國鐵”還是“印度鐵”。比較合理的解釋應該是印度鐵器和技術最先外傳至羅馬帝國,其後,中國鐵器與技術在對外交流中傳向西亞和印度,中亞和印度再將中國鐵器與技術傳至羅馬帝國。最後,中國與印度的鐵器技術共同影響羅馬帝國,從而促進彼此冶煉技術的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