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

明代黑色青花杯研究

作者:由 漠宏庵 發表于 收藏日期:2022-06-26

黑青花配什麼佛頭好看

明代黑色青花杯研究初探

明代民窯“黑色青花”壓手杯,高5釐米,口徑10釐米,足徑4釐米。胎體粗白堅硬,釉面偏黃,杯口沿較薄,向下至杯底逐漸加厚,底部厚度1釐米。

明代黑色青花杯研究

在古代青花瓷燒造史上,特別是青花瓷器收藏中,多為青料髮色純藍,或偏灰的青花瓷,很難看到純黑色青花器,在窯址考古發掘和墓葬中也鮮有它的蹤跡。由於黑色青花瓷燒製時間短暫,一般人很難見到,人們普遍認為黑色青花瓷是因為生產技術失誤的產物,實際上這完全是一種謬誤。

明代黑色青花杯研究

青花瓷至鞏縣窯從唐代創燒以來,歷經元明清各朝至今盛燒不衰,其樸實無華的藍色色調在白地的鋪墊中給人一股清新脫俗之美。但是在大多數人看來青花瓷就是白色地子上以藍為基調描繪的一種瓷器,殊不知古代青花瓷器中存在著另一個稀有珍貴品種,那就是“黑色青花”瓷。

明代黑色青花杯研究

在古代流傳至今的青花瓷器中,有色地青花,青花加彩,哥釉青花等等,唯獨“黑色青花”目前在古陶瓷界還沒有誰把它作為一個單獨的青花瓷品種加以研究。因而一般收藏愛好者對黑色青花瓷一無所知,或者知之甚少。實際上“黑色青花”瓷只在明洪武朝短暫燒製了不到30年時間,隨之消聲滅跡。

明代黑色青花杯研究

曼陀羅花是佛門聖苑

青花藍色鈷料要想使它燒成黑色,必須在爐溫偏低、生燒,窯內還原氣氛不足偏氧化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出現,鈷料人為燒製成黑色十分困難,是燒製溫度和還原氣氛偏氧化失誤造成的一種制瓷缺陷。

明代黑色青花杯研究

在故宮庫房舊藏中,洪武青花瓷是以黑色作為最高質量標準精心收藏的,據此分析,明初大量出現的黑色青花瓷現象決不可能是失誤或偶然所燒,而是窯工們刻意追求的結果,因為明洪武官窯青花瓷是以“黑色純正與否”作為衡量青花瓷器優劣評判標準的。

明代黑色青花杯研究

明朝建國初期,元人崇尚的那種象徵藍天白雲的純藍青花瓷器審美標準、在朱元璋眼裡不值一文。於是一種嶄新的、從未有過的、以追求純黑色、近乎中國水墨畫效果的青花瓷作為青料髮色優劣的評判標準應運而生。

明代黑色青花杯研究

在這裡展現的兩件“黑色青花”杯外底部有雞心點,杯內底平坦,繪一小黑點,杯外壁釆用一筆點畫技法,周身使用黑色青料描繪結帶雲氣輔紋,主題紋飾為三朵幽黑色團花。至所以說團花,是因為過去一般把這種周邊有齒輪狀的花統稱蓮花,但透過大量資料研究後認為這並不是蓮花,從花形來看,它更像“曼陀欏花”,曼陀欏花在佛教中和蓮花一樣被認為是佛門聖花。認為它不是蓮花而是曼陀欏花的理論根據有三點,

明代黑色青花杯研究

一,在曼陀欏花花色中,黑色曼陀欏花最神秘稀有。

二,曼陀欏花外形酷似蓮花,葉瓣有齒狀尖芒。

三,杯身青料紋飾一反傳統追求豔麗明快的純藍效果,刻意為之、追求這種深邃幽黑,目的是更好地彰顯黑色曼陀欏花及佛教的某種神秘力量。

此對青花壓手杯口薄底厚和器底留有雞心點等工藝特徵分析,再結合明洪武所剩無幾的青花中多為黑色青花瓷的時代風格判斷,這兩件青花器是明初期民窯在受到官窯青花瓷尚黑的影響下,精心燒製的“黑色青花”壓手杯,儲存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