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

隋唐窯址博物館再出發:齊聚黑白青三色瓷,古代成都有“排面”

作者:由 人民資訊 發表于 收藏日期:2022-07-13

成都隋唐窯址博物館開了嗎

隋唐窯址博物館再出發:齊聚黑白青三色瓷,古代成都有“排面”

四川線上記者 吳平

成都的“東工”“西工”是什麼?長了很多“腳”的瓷硯是不是成都特產?琉璃廠的地名原來來源於窯址?5月8日起,到成都隋唐窯址博物館來看看古代成都人的生活細節吧!

隋唐窯址博物館再出發:齊聚黑白青三色瓷,古代成都有“排面”

成都隋唐窯址博物館的升級改造工程已經完成,再次向公眾開放。

青羊宮窯址是四川省迄今為止規模較大,儲存完整的隋唐時期的窯場,它的發現填補了長江上游早期古陶瓷遺址分佈的空白。窯址內發現了秦漢陶窯、隋短龍窯與唐代饅頭窯等七座窯,其中隋代短型龍窯的發現在全國尚屬首次。

2000件館藏器物 勾勒成都陶瓷簡史

1954年,此處古窯址首次被發現,因其位於青羊宮附近,故被稱作青羊宮窯,又因窯場的生產年代集中在隋唐時期,又稱“隋唐窯址”,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隋唐窯址博物館再出發:齊聚黑白青三色瓷,古代成都有“排面”

據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介紹,青羊宮窯以燒製青釉瓷器為主,屬南方青瓷窯系,是一處具有濃厚四川本土特色的大型民窯。從秦漢時期開始,青羊宮窯所在地的陶瓷器製作與生產持續時間長達千年之久。

隋唐窯址博物館再出發:齊聚黑白青三色瓷,古代成都有“排面”

目前,館藏器物近2000件,主要有陶器、瓷器、窯具、建築構件、陶俑和動物模型,以及錢幣、獸骨、銅器與石器等,大多為民間日用器皿、文房用具等。三個展廳圍繞“錦江側畔話陶瓷”的主題,透過摶土成器、秦磚漢瓦、城西窯業、成都平原的瓷器四個單元,展示了成都平原從新石器時代至明代各個歷史時期的陶瓷生產歷史,突出介紹了青羊宮窯的興衰過往。

黑白青三色齊聚 天府生活有“排面”

從成都平原最早的陶器,到秦漢時期的陶構件,從川西名窯青羊宮窯的青瓷,到唐宋時代成都窯場的白瓷、黑瓷生產,天府陶瓷以其豐富多彩為古代城市生活注入活力。

邛窯早期以燒製青瓷為主,隋唐以來,創燒了獨特的高溫釉下複合彩和邛三彩瓷器,開闢了陶瓷裝飾的新篇章。展廳內陳列了從唐代到兩宋時期深受百姓喜愛的邛窯瓷器,有文房、花器、茶具、陳設、玩具等。

磁峰窯生產的白瓷以及金鳳窯生產的黑瓷也是一大看點。金鳳窯位於都江堰市金鳳鄉,其燒造年代為北宋早期至元代,在最為繁盛的南宋中晚期,則以生產黑釉瓷器為主。金鳳窯的產品因窯變和施釉厚薄的原因呈現黑色、黑褐色、醬褐色、醬綠色、醬紅色等豐富的變化,能在一些器物上看到釉面的窯變紋。黑瓷盞是宋代點茶“神器”,觀眾在展廳中能見到金鳳窯不同形制的黑瓷盞,遙想宋代成都人鬥茶的雅趣與歡樂。

展品點選

青瓷虎子,出土於成都地區漢晉南北朝時期墓葬中,像一隻趴著的小老虎,昂著腦袋,張嘴大吼,背上還有一個提樑。這類瓷器產品在長江中下游較為常見,在成都平原出土則較為少見,是一件結合了實用性與藝術性的早期青瓷佳品。

隋唐窯址博物館再出發:齊聚黑白青三色瓷,古代成都有“排面”

青瓷虎子

多足瓷硯,出土於青羊宮窯址、造型獨特的文房用具。硯身為辟雍硯的造型,硯身周圍密佈像馬蹄一樣的硯足。青羊宮窯生產的多足硯在同時期成都平原的其它窯場並不多見,可以說是青羊宮窯的特色產品。

隋唐窯址博物館再出發:齊聚黑白青三色瓷,古代成都有“排面”

多足硯

圖片由隋唐窯址博物館提供

本文來源:川觀新聞SC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