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

田蚡暴亡,兩漢四百年

作者:由 家國視野 發表于 收藏日期:2022-07-18

什麼尊什麼貴的成語

田蚡暴亡,兩漢四百年

田蚡暴亡,兩漢四百年

漢武帝不喜歡舅舅田蚡,但依舊重用了他。

讓舅舅當上了丞相,本應可以制約相權的御史大夫還是舅舅一力提拔起來的韓安國,難道真的是因為皇帝太過年輕,拗不過強勢的母親王太后?

兩漢多的是位高權重的太后,為的是在傳統的家天下制度中,夫妻本為一體,權力透過血緣傳遞,必須強調以孝治天下,否則皇權就很難強調合法性,子女的孝道無分父母,那麼皇權的蛋糕裡,太后只要有點手段,拿走一大塊,那是天經地義的。

一般的太后除非像呂后那樣,有殺伐決斷的能力,統御群臣的威勢,可以像皇帝一樣操控政權,否則只能透過提拔自己孃家親戚,施壓自己的皇帝兒子來分享皇權。

王太后要求皇帝提拔自己孃家兄弟這簡直是天經地義,但給了田蚡那麼多的權勢,這就有點超綱了,畢竟漢文帝、漢景帝對自己的舅舅都沒這麼慷慨過。

田蚡到底是不是個有才能的人呢?這話有點不好說,在建元新政的時候,他雖然號稱崇儒,但在那場變革裡,似乎尸位素餐,毫無作為,除了攬權搞錢的癮比較大點以外,並沒有什麼光輝事蹟被歷史書記載下來。

從能力對比看,竇嬰比田蚡那是強多了。

但玩起權力的鬥爭,天真任性的竇嬰其實毫無勝算。

《史記》和《漢書》裡,這兩位都列在同一傳裡。司馬遷很看不起田蚡,十分同情竇嬰,一片書生意氣,未免把事情給看偏了。

漢武帝要自己掌握政權,田蚡、竇嬰都是他權力路上的攔路虎,竇嬰背後權力背書人竇太后死了,但自己的老孃王太后還在,有田蚡在,老太太插手朝政就容易多了,雙方即便鬧起了爭執,有孝道這個大帽子壓著,皇帝也只能投降。

《史記》裡說,建元元年,衛綰罷相,有個叫籍福的人一手策劃了竇嬰繼相,田蚡當太尉的朝政格局。

之所以讓竇嬰當宰相,主要是田蚡資歷不夠,要拉著竇嬰背書。

這就有點可笑了,在衛綰當丞相之前,竇太后天天逼著兒子漢景帝把丞相的位置給侄子,漢景帝認為竇嬰居功自傲,做事輕率,沒當丞相的資格,堅決不同意。

到漢武帝繼位,丞相開缺,這位老太太肯定第一時間就想到自己這個孃家侄子,需要一個謀士去提名策劃?

我倒認為

籍福是竇嬰的人,他建議提名田蚡當太尉是為了巴結田蚡,畢竟兒媳婦總歸是比婆婆年輕,後面到底哪位外戚能扛得久一點,還不好說,不如乘機先賣個人情。

後來田蚡和竇嬰之間之所以結下深仇,非得搞得不死不休,這個籍福的面目也頗為可疑。

假如籍福一開始是竇嬰的門客,後來攀高枝跟田蚡搭上線了,當初寒微時的種種醜態都被竇嬰知道得一清二楚,因此對竇嬰心生不忿,夾在兩大外戚之間各種奔波挑唆,終於弄得竇嬰被族誅,這倒更符合人性。

還有一種可能,籍福投靠了漢武帝,幫著皇帝把兩位舅舅一起給收拾了。

看《漢書》作者班固的點評:

竇嬰、田蚡皆以外戚重,灌夫用一時決策,而各名顯,並位卿相,大業定矣。然嬰不知時變,夫亡術而不遜,田蚡貴而驕溢。凶德參會,待時而發,藉福區區其間,惡能救斯敗哉!

這位籍福在兩位外戚矛盾裡的作用,不言而喻,班固以為籍福下了死力去救竇嬰,可惜我們這些現代人綠茶看多了,各種宮心計的橋段瞭然於胸,只這小小門客,都驚動了班固,這就大有文章了。

田蚡暴亡,兩漢四百年

到田蚡當上丞相,竇嬰早就是過氣的貴族,老老實實地到城外隱居起來了。

這時候渾人灌夫也天天閒的無聊,不知怎麼著,這貨就看上了竇嬰的潛力,貼上去就各種熱情的結交。

一個退休的竇嬰對田蚡有什麼威脅?田蚡當著帝國的宰相,有姐姐王太后撐腰,賣官鬻爵,好不快活,連皇權人家都敢公開侵犯一下,厲害如漢武帝,硬是拿他沒轍。

如果沒有人在背後挑唆,他幹嘛非要無事生端的去折騰前任外戚?以田蚡年輕時在市井之間混出來的經驗,他做了開端,坑了竇家,那麼以後再有人來,會不會如此這般的折騰王家?

當滿腦子埋怨,一向橫行霸道慣了的灌夫跟竇嬰交上朋友了以後,有些事就開始變味了。

灌夫代表的是豐沛故人一系的功臣,田蚡上來大肆攬權,被漢武帝埋怨任命官員太多,不給自己留點或者是帶點開玩笑的意思,但這對於長期霸佔了權力中心的豐沛故人功臣集團的人來說,這是可以忍的嗎?

太史公動輒喜歡說人家是佞幸之輩,別以為佞幸是奸邪小人,在世家大族看來你要麼跪舔熬資格,要麼有個好爸爸,這才夠資格飛黃騰達,否則的話,你丫就叫佞幸。

田蚡這個佞幸之徒,把貴族們的坑位都分給了那些肯巴結賄賂他的,這難道不是原罪嗎?

有意思的是他們居然派出了毆打過竇家人的灌夫。

竇嬰其實是個好人,吃虧就吃在人情世故差了點,又靠著外戚的出身,當皇太后的姑姑罩著,有點驕狂,啥事都敢往裡摻和。

這種性格的人,遇到一個有心攛掇鬧事的灌夫,能不出大事嗎?

從太史公的記載來看,是灌夫一手挑起了田蚡跟竇嬰之間的矛盾。

田蚡暴亡,兩漢四百年

據說灌夫在服喪期間拜訪田蚡,田蚡知道灌夫跟竇嬰關係很好,於是開玩笑說,可惜你服喪,不然的話,我就拉著你到魏其侯(竇嬰)家喝酒去了。

這話起碼說明當時三個人表面上關係不錯,否則以田蚡丞相之尊,國舅之貴,犯得著說這種話嗎?

結果到灌夫那裡,來了個假戲真做,乾脆就說“服喪什麼的不要緊,丞相能去

魏其侯

那是咱們的無上光榮,我們明天就準備起來,等您大駕光臨。”

灌夫難道真是個二百五嗎?無非人家自以為是功二代,不大瞧得起這些外戚,當初對著竇家人想打就打,現在找了個由頭,自己給人做主了,也不管人家到底想不想去,就直接給做主了。

結果那邊竇嬰聽說丞相田蚡要過來喝酒,又是打掃房子,又是準備飯菜,誰知道田蚡壓根就沒把這事放在心上,惹得竇嬰白等半天,於是灌夫就跑到田蚡家裡摧,結果田蚡壓根就沒記得有這件事,但不知道怎麼的,最後還是跟著灌夫來到竇嬰家,一路上灌夫以為這丞相磨磨蹭蹭的,心裡窩了一肚子火。

等到了竇嬰家,灌夫就藉著酒勁對田蚡發作起來,堂堂丞相,被人當眾羞辱調笑了一番。更奇怪的是,田蚡居然啥都沒發作,吃吃喝喝到了晚上才高高興興的回去。

我之前讀漢代的故事,當時別說是貴族,就是老百姓,自尊心都很強,被人當眾在酒席上言語侮辱了,有些脾氣大的,就要血濺當場了,到田蚡這裡,居然跟個二傻子一樣,還能忍到吃完喝完,樂呵呵的到晚上才走。

這於情理不合啊。

除非此時田蚡還是有求於竇嬰,或者說跟竇嬰關係還不錯,並且壓根沒有跟他結仇的打算,只要關係夠鐵,彼此揮拳打一頓都是親熱的表現,讓一個莽夫攪和一下,勸住了也就很容易就算了?

大約從此以後,灌夫就開始接著這個由頭跑到竇嬰這裡來各種挑撥田竇之間的關係,無非是什麼田蚡看不起你,不尊重你,之類的車軲轆話來回說。

緊接著,田蚡派人向竇嬰索要一塊田地,這塊地大機率是因為當時竇嬰的兒子犯了死罪,託田蚡幫忙當時許諾的謝禮,派去要地的人是籍福。

也不知道到底是怎麼傳的話,最後竇嬰不給地,籍福明著勸田蚡別太介意,說等竇嬰死了,地就能拿到了,瞧不起這說話的藝術,本來是按勞取酬的,怎麼後來就成了死了才給的遺產?然後又有人告訴田蚡竇嬰之所以不給地就是灌夫在背後不停挑唆導致的,總之啥話能勾起人怒火的,一股腦的往田蚡的耳朵裡灌。

這下就把田蚡給惹毛了,於是決定先收拾了灌夫這個混球。

灌夫本來就是個地痞無賴之流的,縱容家人作惡多端。

漢朝的皇帝很喜歡用酷吏,動輒就打擊豪強,於是田蚡就利用自己丞相的身份向皇帝告發灌夫家族危害地方的惡行。

漢武帝多聰明的人啊,知道這是舅舅要收拾灌夫,想當年他以皇帝之尊還得捏著鼻子忍耐灌夫的種種不法行為,倒真不是喜歡灌夫的才華,那是為了敷衍在灌夫背後撐腰的功臣集團們。

於是皇帝就來個官員責任制,告訴田蚡,這種收拾豪強的事,難道不是丞相自己處理的事嗎,幹嘛問我?

果然灌夫手段很高明,很快就聽說田蚡要收拾他,於是也收集了很多田蚡平時不法的罪證,還安了個串通淮南王謀反的罪名。

田蚡不是個好人,犯法那是很正常,但他是皇帝的舅舅,跟淮南王劉安那是沒半點關係,憑什麼勾結外人來謀害自己嫡親的外甥?

據說田蚡跟淮南王討好,說一旦劉徹沒有兒子死了,就擁立劉安當皇帝,這就更扯了。

田蚡暴亡,兩漢四百年

論宗法,要麼父死子繼,麼要兄終弟及,漢景帝有14個兒子,劉徹這麼多兄弟可以當皇帝,怎麼輪得到遠支的叔叔劉安?擺明了這就是灌夫栽贓陷害。

但怎麼說呢?灌夫這貨勢力不是白瞎的,亮出了獠牙以後,田蚡就明白了,靠自己,根本鬥不過這個流氓,於是雙方找了中介,彼此調停,有條件休戰了。

大約在深宮裡的太后也看出來自己兄弟田蚡雖然做了丞相,始終還是身份不夠,於是決定親自做媒,讓田蚡娶了燕王的女兒。

既然是為了壯大門楣結的親,自然要大肆普漲,大辦酒席,王太后特別下令,王公大臣一概要參加婚宴,誰都不能不來。

於是竇嬰就帶著灌夫吃了這頓喜酒,果然只要灌夫敢喝酒,一定會鬧出驚天大亂子來的。

後來有個成語使酒罵座說的就是這段婚宴上發生的故事。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家國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