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

先秦:牧野之戰是一次偷襲之戰還是強勢碾壓之戰?

作者:由 江明月好圓 發表于 收藏日期:2022-12-13

商周之戰是牧野之戰嗎

牧野之戰是我國曆史上一次著名的戰役,它標誌著殷商的覆滅和西周的興起。據史書記載牧野之戰時,紂王為了應對來自西周聯軍的攻擊,匆忙武裝了七十多萬奴隸應戰。但戰爭的結果讓紂王大失所望,據說奴隸們倒戈相向,連帶著殷商軍隊也崩潰。絕望的紂王逃回城內,最後帶著自己的珠寶直接在鹿臺上燃起大火,而他自己則赴火而死。我們對商周之戰的印象一直是商強周弱,可牧野之戰的結果讓我們不得不改變這一印象。

先秦:牧野之戰是一次偷襲之戰還是強勢碾壓之戰?

01殷商

牧野之戰的決戰地點是在殷商的都城朝歌的郊外,那裡距離朝歌很近。這一決戰地點就透露出了很多不尋常的資訊。為什麼決戰地點距離朝歌這麼近?要知道西周的大本營在豐鎬地區,那裡距離殷商的大本營距過一千里。西周聯軍千里奔襲,直抵殷商的都城才被殷商發?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這次牧野之戰還真是一次完美的偷襲之戰!可這會是真的嗎?

雖然殷商時期的中原大地人口稀少,但豐鎬與朝歌之間也不是完全的荒蕪之地,二者之間還是生活著很多部族方國的。殷商對這些部族方國的主要控制方式很可能還是一種聯盟的形式。殷商是盟主,依靠自己強大的經濟和軍事實力使得這些部族方國聽從殷商的號令。一旦殷商自己的實力下降,這些部族方國很可能就會棄殷商而去,投奔新的霸主。

先秦:牧野之戰是一次偷襲之戰還是強勢碾壓之戰?

即使到了牧野之戰前夕,殷商應該還是控制著很多部族。《論語》提到周文王時也說天下三分之二歸屬於西周,而周文王還是尊紂王為天子,這是周文王的美德。這是對周文王的一種讚美,如果這是事實,周文王的品德確實讓人佩服,但事實很可能不是這樣。如果周文王真的控制了三分之二的天下,恐怕他早就除掉紂王了。所以殷商還控制著三分之一的天下,那也是一股強大的力量。

02恩怨

殷商和西周之間可不是含情脈脈的溫馨關係。殷商時期的西周並不是一個完全的農耕民族,西周屬於半農半牧的部族。西周的周圍有許多遊牧民族,所以西周與他們相似,都是善戰的部族。那時的殷商勢力最為強大,所以西周也成為了殷商體系下的一部分。殷商控制下的部族方國屬於半獨立狀態,所以殷商也需要時刻關注這些部族方國的狀態。於是周文王父親季歷治下的西周過於強盛時,商王文丁便把季歷騙到朝歌直接軟禁殺掉了。

先秦:牧野之戰是一次偷襲之戰還是強勢碾壓之戰?

那時的領袖對於部族發展的作用至關重要,一旦失去一位能力出眾的領袖,部族很可能就會陷入衰退。對於季歷的被殺,西周也沒有什麼反應。西周接受了殷商的解釋,之後繼續作為殷商的屬國聽從殷商的調遣。西周之所以這樣做自然是因為西周的力量還處於劣勢,即使想報復也不是殷商的對手。周文王姬昌與殷商的關係還是不錯的,前期取得了殷商的信任,西周的實力不斷增強。

雖然後來商王換成了紂王,但紂王對於西周的過度發展也是心存警惕的。所以當崇侯虎揭發姬昌心懷不軌之後,紂王也採取了積極措施,把姬昌軟禁了起來。姬昌被軟禁在羑里一共七年,直到姬昌的重臣散閎夭等人攜帶重禮賄賂紂王的寵臣費仲等人才把姬昌贖了回來。據說姬昌被釋放時也已經七八十歲了,所以紂王很可能認為姬昌回去也差不多就要死了,不需要加以防範了。

先秦:牧野之戰是一次偷襲之戰還是強勢碾壓之戰?

可是姬昌長壽得很,他活到了九十多歲。回到西周後,姬昌又開始向四周征伐,經過了十年的征伐之後,西周的實力更加膨脹了。《史記殷本紀》說:

“西伯歸,乃陰修德行善,諸侯多叛紂而往歸西伯。西伯滋大,紂由是稍失權重。”

可見周文王姬昌回到西周後,西周的實力增長加速了,商周力量對比漸漸發生了反轉,這時的殷商已經無力遏制西周的強大了。

03伐商

周文王姬昌沒能等到伐商時刻的到來,他的繼承者姬發完成了他的遺願。周武王九年,武王姬發發動了一次孟津觀兵的大行動,這次是牧野之戰的預演。不期而聚集於孟津的各地諸侯有八百之多,這充分說明了西周的號召力。孟津距離西周的大本營也是很遙遠的,這次長途演習表明西周的整體實力應該已經可以壓制殷商了。否則對於西周這麼赤裸裸的行動,殷商應該反擊才對。殷商不反擊說明殷商已經無力反擊了。

先秦:牧野之戰是一次偷襲之戰還是強勢碾壓之戰?

周武王十一年十二月,武王姬發再次在孟津匯聚諸侯。西周聯軍開始直撲殷商的大本營朝歌而去。對於西周聯軍的行動,殷商還是毫無反應,直到西周聯軍到達朝歌的郊外牧野,紂王才武裝了奴隸前來阻止西周聯軍的進攻。這說明之前紂王要麼並不知道西周的進攻,要麼知道西周的進攻,但無力採取什麼措施。無論是這兩種情況的哪一種,都說明殷商的實力與西周相比已經處於下風。

紂王需要臨時武裝奴隸出戰,這說明朝歌已經沒有足夠的軍事力量進行防守作戰。我們都知道進攻一座防守的城市難度是很大的,但紂王不守城而是派人出城作戰,這說明紂王對於守城失去了信心。那麼殷商朝歌的軍事力量去了哪裡呢?歷史上一直有這樣一個傳說,周武王發動牧野之戰時,殷商的軍事主力正在東夷作戰,所以西周算是趁虛而入。但這也只是一種傳說,即使殷商正在與東夷作戰,它的都城朝歌也不可能不留下足夠的防守軍隊。

先秦:牧野之戰是一次偷襲之戰還是強勢碾壓之戰?

04選擇

西周不是突襲,而是行軍千里殺到了朝歌。殷商作為一方大勢力,不可能到了這時才發覺西周的進攻。兩年前西周就搞了一次孟津觀兵,對殷商虎視眈眈,所以殷商不可能對於西周的行動兩眼一抹黑,啥也不知道。西周聯軍在孟津聚集的時候是十二月,到達朝歌的時候是第二年二月,中間大約有三個月的時間。這三個月的時間內西周聯軍難道只是行軍嗎?恐怕還要掃除路途上最後親殷商的勢力。

如果從孟津到朝歌之間沒有一個親殷商的勢力,那殷商滅亡確實就一點都不冤枉了。但這樣的機率很低,所以殷商還是應該較早就得到了西周進攻的訊息。那麼殷商得到訊息之後會怎麼做呢?殷商的選擇主要以下幾種:

先秦:牧野之戰是一次偷襲之戰還是強勢碾壓之戰?

第一,把征伐其他地方的軍事力量撤回來,加強朝歌的防禦力量。這就涉及所謂征伐東夷的軍隊了。如果當時殷商的主力真的在征伐東夷,那麼紂王一定會派出使者前去撤軍。朝歌如果陷落了,得到東夷還有什麼意義?所以東夷的軍隊一定會撤退,除非根本不存在這樣一支力量。牧野之戰的結果表明,並沒有那樣一支主力部隊參戰,所以要麼是那支力量不存在,要麼那支力量沒能趕得上牧野之戰。

第二,可以派出軍事力量前出,在有利的地方阻擊西周的進攻。這個地方可以是孟津和朝歌之間某一個盟友所在地,也可以是某一個重要關口所在地。殷商有沒有這麼做,我們不知道,史書上沒有記載孟津和朝歌之間發生過什麼重要的戰役。但史書上沒有記載不等於沒有發生,如果殷商有足夠的力量是可能這樣做的。也許殷商出擊了,只是最後失敗了。所以殷商的主力可能在孟津和牧野之間就被擊敗了。這也造成紂王不得不武裝奴隸作戰,因為他的主力已被擊潰了。

先秦:牧野之戰是一次偷襲之戰還是強勢碾壓之戰?

第三,殷商可以選擇堅壁清野,死守朝歌。如果殷商有足夠的軍隊,這樣的選擇也是可以的。那時攻陷一座城市是很困難的,特洛伊之戰打了十幾年,守城守個幾年是很平常的。可是最後我們發現,這並沒有發生。要麼朝歌這座城還不是後世那種可以很好防禦的城市,那個時代所有的城市都不具有良好的防禦能力。要麼便是殷商的主力已經消耗殆盡無力防守,所以紂王便完全放棄了防守。紂王之所以武裝奴隸可能是最後的抵抗,先前正規軍隊的抵抗可能都已經失敗了。

05尾聲

透過上述分析,牧野之戰最可能的還是一場強勢碾壓的擊潰戰。雖然有些史書上說殷商被武裝起來的奴隸臨陣倒戈,導致最後的失敗,但也有記載這場大戰流血漂櫓的。到底哪一種記載是真實的,現在已無法考證,但要說西周是仁義之師,這種可能性也不大。遠古的戰爭廝殺一定是利益之爭,所謂的仁義之師更可能是後世的美化。殷商滅亡之前怎麼可能不奮起抵抗?只是他們的抵抗都消失在史書中了。“天降玄鳥,降而生商”,大商的輝煌隨著牧野之戰化為塵土,他們的抵抗記載也隨之化為塵土,留下來的只是對於西周的歌功頌德和仁義讚美了。

先秦:牧野之戰是一次偷襲之戰還是強勢碾壓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