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

杜牧這首五絕與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有神合之處,你值得一讀!

作者:由 飄雪依依 發表于 收藏日期:2023-01-01

口字拼音是第幾聲

飄雪依依,風一樣的女子

♡ ♡ ♡歡迎關注,依依♡ ♡ ♡

閒敲平仄兩三首,靜讀詩書方寸心。

宋雨唐風文海沐,高山流水遇知音。

……

杜牧這首五絕與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有神合之處,你值得一讀!

說起杜牧,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可能是他的“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詩人的“揚州夢”生活,是與他政治上不得志有關。

因此這首詩除懺悔之意外,大有前塵恍惚如夢,不堪回首之意。

故前人評論此詩完全著眼於作者“繁華夢醒,懺悔豔遊”,是不全面的。這是帶著苦痛吐露出來的詩句,非再三吟哦,不能體會出詩人那種意在言外的情緒。

縱觀杜牧一生可謂仕途坎坷,命運不濟。除詩歌被人廣為傳誦,享譽盛名而外,其餘抱負對他來說幾乎事與願違。

詩歌其實是他內心深處夢想與抱負的外化,起到一個暫時平衡和舒緩情感的作用。因而詩歌成了他“誠於忠而形於外”的光環,誰又能真正理解詩人的孤獨、痛苦和無奈呢?

杜牧這首五絕與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有神合之處,你值得一讀!

本期依依和詩友分享一首杜牧《長安望秋》。這是一曲高秋的讚歌。題為“長安秋望”,重點卻並不在最後的那個“望”字,而是讚美遠望中的長安秋色。“秋”的風貌才是詩人要表現的直接物件。

這首詩創作時間難確定,以大中四年(850)杜牧在長安,且多詠長安景色,故應是詩人晚年居住在長安所作。

樓倚霜樹外,鏡天無一毫。

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

——唐.杜牧《長安望秋》

杜牧,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

杜牧這首五絕與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有神合之處,你值得一讀!

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鬱之子。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感興趣的友友可以讀下《大唐興亡三百年》,

杜牧這首五絕與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有神合之處,你值得一讀!

【現貨包郵】大唐興亡三百年 大全集(套裝全7冊)(《血腥的盛唐》《王陽明心學》王覺仁經典之作)中國史

¥

169

領券

減10

京東

購買

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大杜”。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感興趣的詩友可以讀下《枕上詩書系列》。

杜牧這首五絕與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有神合之處,你值得一讀!

枕上詩書系列 全4冊套裝:讀最美的詩,品最深情的詞,做更好的自己(京東定製版 贈特製明信片)

¥

84。2

京東

購買

杜牧這首五絕與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有神合之處,你值得一讀!

“樓倚霜樹外,鏡天無一毫。”

倚:靠著,倚立。霜樹:指深秋時節的樹。外:之外。指樓比“霜樹”高。鏡天:像鏡子一樣明亮、潔淨的天空。無一毫:沒有一絲雲彩。

樓閣高聳,屹立於一片秋樹之上,登高望遠,天空明淨澄潔得象一面纖塵不染的鏡子,沒有一絲陰翳雲彩。

“倚”強調自己所登的高樓巍然屹立的姿態;這一句是全詩的出發點和基礎,沒有它,也就沒有“望”中所見的一切。同時也寫出了詩人當時那種心曠神怡的感受和高遠澄淨的心境。

杜牧這首五絕與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有神合之處,你值得一讀!

“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南山:指終南山,在今陝西西安南。秋色:晴高氣爽的天空。氣勢:氣概。喻終南山有與天宇比高低的氣概。

澄明的秋色是這樣高遠寥廓,同峻拔入雲的南山相比,氣勢難分高低。

詩人把“南山”和“秋色”相提並論,以具體有形的南山形容抽象虛泛的秋色,別出心裁地襯托出秋色之濃重。

秋色是很難描寫的,它存在於秋天的所有景物裡,而且每個人對秋色有不同的觀賞角度和感受,有的人取其悽清蕭瑟,有的人取其明淨澄潔,有的人取其高遠寥廓。這首詩詩人顯然偏於欣賞秋色之高遠無極。

杜牧這首五絕與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有神合之處,你值得一讀!

“高”是這首詩的“詩眼”,詩人運用以實託虛,以意寫神的修辭手法。圍繞著這個字眼著筆設景。詩人登上高樓鳥瞰整個長安,眺望終南山。樓高於樹,山高於樓,天高於山。似與蒼穹接軌,清新氣流蕩滌心胸,悠然脫俗,升騰化外。

“胸有正氣格自高”,“秋色”的這種高遠寥廓只可意會的神韻,同時也表現了詩人高蹈絕俗、明淨開闊的襟懷。

《長安望秋》這是一曲高秋的讚歌。題為“長安秋望”,重點卻並不在最後的那個“望”字,而是讚美遠望中的長安秋色。“秋”的風貌才是詩人要表現的直接物件。

晚唐詩在整體上的美學風貌有如秋花、夕陽,工麗細巧有餘而自然壯闊不足。但這首五言絕句卻寫得意境高遠,氣勢健舉,可謂晚唐詩苑的一朵奇葩。和盛唐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有神合之處,儘管在雄渾壯麗、自然和諧方面還不免略遜一籌。

杜牧這首五絕與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有神合之處,你值得一讀!

這首詩的好處,還在於它在寫出長安高秋景色的同時寫出了詩人的精神性格。它更接近於寫意畫。高遠、寥廓、明淨的秋色,實際上也正是詩人胸懷的象徵與外化。

特別是詩的末句,賦予南山與秋色一種峻拔向上的動態,這就更鮮明地表現出了詩人的性格氣質,也使全詩在躍動的氣勢中結束,留下了充分的想象餘地。

杜牧這首五絕與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有神合之處,你值得一讀!友友們,詩賞讀完了,您有何感想呢?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互動,或留下您精彩的詩篇!

注: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絡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