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

戊戌變法失敗後,湖南硬漢譚嗣同為什麼不逃走,反而一心成仁

作者:由 作家李楠楓 發表于 收藏日期:2023-01-02

安徽什麼縣北

戊戌變法失敗後,湖南硬漢譚嗣同為什麼不逃走,反而一心成仁

戊戌變法失敗後,湖南硬漢譚嗣同為什麼不逃走,反而一心成仁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重新訓政,並下令捉拿“維新派”。23日,光緒帝被囚禁於瀛臺涵元殿,戊戌變法宣告失敗。此時,譚嗣同不僅不慌著逃跑,反而想方設法去營救他的皇帝。因事起倉促,且缺乏足夠的實力,最終還是失敗了。

此時,譚嗣同仍有機會逃走。作為在任湖北巡撫的兒子,譚嗣同保命的機會還是有的,但他毅然決然地選擇了留下來。他說:

“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

9

24

日,譚嗣同在瀏陽會館被捕。

9

28

日,譚嗣同與林旭、楊深秀、劉光第、楊銳、康廣仁等六人被殺於北京宣武門外的菜市口,史稱

“戊戌六君子”。

戊戌變法失敗後,湖南硬漢譚嗣同為什麼不逃走,反而一心成仁

在獄中,他寫了一首詩明志: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意思就是說,希望出逃的康有為、梁啟超等人能像

張儉

一樣受到掩護,人們不要落井下石。希望維新志士能像杜根一樣等待時機完成大業,不

要作

無謂的犧牲。我譚嗣同手握鋼刀仰天大笑,為諸君斷後。不管是逃出去的還是留下來的,都是肝膽相照、光明磊落的英雄,氣魄如崑崙山一樣雄偉壯闊。憑藉後兩句詩,譚嗣同就可以死而不朽了。

戊戌變法失敗後,湖南硬漢譚嗣同為什麼不逃走,反而一心成仁

在我國曆史上,變法的行動不算少,成功了

不算多。因變法失敗而犧牲的,那就更少了。至於主動赴死的,悠悠五千年,竟然只有譚嗣同這一個。也正是因為如此,譚嗣同的精神更加顯得難能可貴,在整個維新變法中的地位也僅次於精神領袖康有為和宣傳組織者梁啟超。

戊戌變法失敗後,湖南硬漢譚嗣同為什麼不逃走,反而一心成仁

商鞅變法是我國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變法行動。透過這一次變法,秦孝公和商鞅將偏僻落後的秦國改造成了戰爭的機器,通過幾代人的努力,終於平定了六國,破天荒地建立起了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大帝國。

秦孝公死後,與商鞅有過節的秦惠文王即位,公子虔等貴族勢力趁機羅織罪名,誣其謀反。於是,商鞅逃回了他的封邑

商於,

並起兵攻打鄭縣。秦惠文王

派兵平叛,殺了商鞅,將其屍體帶回咸陽車裂,並誅滅其全家。所以,商鞅車裂而死的說法是不準確的。

戊戌變法失敗後,湖南硬漢譚嗣同為什麼不逃走,反而一心成仁

商鞅死後,他制定的法度並沒有被廢除,這是十分難得的。這次變法很成功,但主持變法的人最終付出了滅族的代價。相比於譚嗣同的主動求死,商鞅的死還是不能與其同日而語。

戊戌變法失敗後,湖南硬漢譚嗣同為什麼不逃走,反而一心成仁

唐朝有個能臣

叫作

楊炎,德宗時期,因宰相崔祐甫推薦,他被李適從貶所召回來,任銀青光祿大夫、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當上了宰相。回朝後,他主持了稅法變革,重新劃分了國庫與皇帝私庫,並創立了兩稅法,以糾正

“租庸調製”的各種不合時宜,對後世的影響非常大。尤其是他提出的量出為入的方案,可以說是現代財政預算的濫觴。但是,楊炎這個人胸懷狹窄,以公害私,睚眥必報,最終黃雀在後,被盧杞構陷,身敗名裂。楊炎雖死,與改革的關係並不大。

唐順宗李頌即位後,他當太子時期的近侍王叔文、王伾主持變法,目的是為了打擊宦官勢力,奪取軍權,史稱

“永貞革新”。韋執誼、韓泰、陳諫、柳宗元、劉禹錫、韓曄、凌準、程異等人參與其中。隨後,宦官發起反擊,唐順宗被迫禪位於太子李純,是為唐憲宗,自己當起了太上皇。王伾被貶為開州司馬,不久病死;王叔文被貶為渝州司戶,次年賜死。其餘八人均被貶為司馬,史稱“二王八司馬”。這次變法死了一個人,就是王叔文。

戊戌變法失敗後,湖南硬漢譚嗣同為什麼不逃走,反而一心成仁

宋仁宗慶曆年間,范仲淹發起慶曆新政,意圖以整頓吏治、解決冗官、冗兵、冗費問題為中心,改變北宋建國以來積貧積弱的局面。,當世名臣韓琦、富弼、歐陽修等均參與其中。因觸及保守派的利益,兩年之後,范仲淹等人被迫離開中樞,新政失敗。這次新政,沒有人流血犧牲。

戊戌變法失敗後,湖南硬漢譚嗣同為什麼不逃走,反而一心成仁

宋神宗熙寧、元豐年間,趙頊任命王安石為宰相,主持變法,以發展生產、富國強兵、挽救王朝危機為目的,以理財、整軍為中心,涉及政治、

經濟、軍事、社會、文化

等各個方面,是商鞅變法以後最為聲勢浩大的一次變法運動。

戊戌變法失敗後,湖南硬漢譚嗣同為什麼不逃走,反而一心成仁

在王安石當政的前幾年,制置三司條例司先後推出農田水利法、方田均稅法、青苗法、均輸法、市易法、免行法、募役法、保甲法、裁兵法、將兵法、保馬法、軍器監法、三舍法,並改革科舉制度。王安石的變法涉及到帝國的方方面面,影響十分巨大。因操之過急,且所用非人,引起了守舊派的強力反彈。最終,王安石兩度罷相,離開中樞。此後,新法被廢除,宋朝從此陷入泥淖,一步步走向崩潰。

戊戌變法失敗後,湖南硬漢譚嗣同為什麼不逃走,反而一心成仁

相比於商鞅變法,王安石變法涉及面更廣,阻力更大,很多方面與現代理念暗合。有人說,王安石早生了

800

年,誠不虛也。和慶曆新政一樣,這次改革也沒有造成流血犧牲。

戊戌變法失敗後,湖南硬漢譚嗣同為什麼不逃走,反而一心成仁

明嘉靖年間,桂萼提出了

“一條鞭法”。萬曆皇帝即位後,張居正為首輔,力推“一條鞭法”,以合併賦役,將田賦和各種名目的徭役合併一起徵收,同時將部分丁役負擔攤入田畝。說白了,以前有的要交實物,有的要付出人力,有的要交銀錢,張居正將其統一為銀錢,一併徵繳。以前按戶計稅,“一條鞭法”實施之後,改為以人丁和田畝為標準計稅,這既是明代社會矛盾激化的被動之舉,也是中國古代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主動選擇。

戊戌變法失敗後,湖南硬漢譚嗣同為什麼不逃走,反而一心成仁

張居正死後,朱翊鈞親政,對其進行了反攻倒算,

“一條鞭法”失去了最大的支持者,最終名存實亡。之後,在“一條鞭法”的基礎上,又增加了遼餉、剿餉與練餉,成了壓垮明朝經濟的最後一根稻草。順治初期擔任攝政王的多爾袞曾指出:“前朝弊政,厲民最甚者莫如加派遼餉,以致民窮盜起,而復加剿餉,再為各邊抽練,而復加練餉。惟此三餉,數倍正供,苦累小民,剔脂刮髓,遠者二十餘年,近者十餘年,天下嗷嗷,朝不及夕。”

這次變法,張居正的家族受到迫害,但和變法本身沒多大的關係。

戊戌變法失敗後,湖南硬漢譚嗣同為什麼不逃走,反而一心成仁

張居正變法之後,中國歷史上再無重要變革,直到甲午戰敗之後,才由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人發起了救亡圖存的維新變法運動。

加上戰國時期李悝在魏國的變法,申不害在韓國的變法,吳起在楚國的變法,以上共有

10

次變法運動,成功了的只有商鞅變法。造成流血衝突的只有商鞅、吳起、王叔文、譚嗣同等四起。而真正以身求法的,只有譚嗣同一人而已。

戊戌變法失敗後,湖南硬漢譚嗣同為什麼不逃走,反而一心成仁

譚嗣同為什麼要一心求死呢?因為國家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邊緣,竟然還有那麼多人顢頇愚昧,不知死之將至。在昏暗矇昧之中,譚嗣同無力迴天,只能將自己的一腔熱血作為點燃四萬萬同胞激情的火種。譚嗣同明白,唯有慷慨赴死,將自己作為點燃,才能照亮他人,並號召他人參與到尋找光明的行動中來。越是死得轟轟烈烈,其影響力就越大,也越容易點燃民眾的憤怒。

戊戌變法失敗後,湖南硬漢譚嗣同為什麼不逃走,反而一心成仁

譚嗣同有個湖南老鄉

叫做

陳天華,是同盟會的會員,在日本留學。

1905

12

8

日,陳天華在日本東京大森海灣蹈海自殺,並留下萬言書喚醒民眾,鼓勵人們“去絕非行,共講愛國”。

這兩個湖南人,都做到了殺身成仁以喚醒民眾的壯舉。譚嗣同犧牲後不到

15

年,武昌城頭一聲槍響,古老的中國終於開啟了改天換地的偉大程序。

戊戌變法失敗後,湖南硬漢譚嗣同為什麼不逃走,反而一心成仁

偉大舵手說: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歷史的車輪,不僅需要偉大的推手,更需要偉大的犧牲。沒有偉大的犧牲者以鮮血鋪平道路,再偉大的推手也推不動這沉重的車輪。

戊戌變法失敗後,湖南硬漢譚嗣同為什麼不逃走,反而一心成仁

經濟社會發展到今天,我們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偉大成就。回顧歷史,我們也應該看到:今天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既要緬懷,也要珍惜,更要奮進。

2022

11

27

於武漢)

戊戌變法失敗後,湖南硬漢譚嗣同為什麼不逃走,反而一心成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