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

大漢集結西域15國軍隊閃擊匈奴,陳湯: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作者:由 和光侃水滸 發表于 收藏日期:2023-01-14

漢武帝為什麼殺了自家的後代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此話源於西域副都護陳湯呈給漢元帝的奏書。兩千年來聽者無不熱血沸騰。尤其是當國勢不振、外敵入寇的時代,此語更能讓國人懷念大漢揚威域外的激情歲月。

這段往事首先從匈奴說起。

大漢集結西域15國軍隊閃擊匈奴,陳湯: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01

漢武帝時期,三次興兵,打擊匈奴,匈奴從此式微。宣帝時,匈奴內亂,五單于並立。後來,呼韓邪單于逐漸取得優勢,以故單于庭為都。不過,他的部眾,才幾萬人。呼韓邪的哥哥左賢王呼屠吾斯也自立為郅支骨都侯單于,盤踞在匈奴國的東部。

五鳳四年(前

54

年),閏振單于率兵攻擊郅支,不敵被殺。郅支乘勝攻打呼韓邪,呼韓邪兵敗逃跑,向大漢稱臣,遣子入侍。郅支佔領單于庭後,也派兒子駒於利受入侍。

當時,郅支認為,呼韓邪兵力寡弱,投降大漢後,應該不會捲土重來。於是引兵向西,殺掉伊利目單于,平定右地,並其兵五萬餘人。不過,郅支自忖實力,尚不能統一匈奴故境,便一路向西,想和烏孫國結盟。

烏孫國小昆彌(國王稱號)烏就屠不是省油的燈。他殺掉郅支的使者,派騎兵八千襲擊郅支。郅支發現這一陰謀後,勒兵備戰,大破烏就屠;並挾戰勝之威,向北滅掉烏揭、堅昆、丁令三國,把國都遷到堅昆。後來,又多次出兵攻打烏孫,多有斬獲。

大漢集結西域15國軍隊閃擊匈奴,陳湯: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02

呼韓邪和郅支都曾遣子入侍,但大漢似乎採取分而治之的策略,對呼韓邪的使者多加禮遇,且曾出兵出糧幫助呼韓邪。於是,郅支對大漢的使者江乃始等人也極盡圍困侮辱之能事。

因為這一層,加上郅支認為和大漢相隔太遠,便想斷絕

“外交”關係。初元五年(前

44

年)六月,郅支派使者朝貢,趁機請求他的兒子駒於利受回國。

大漢遣衛司馬谷吉送還。本來,朝廷認為送到邊界就可以了,但谷吉自告奮勇,堅持送到單于王庭才止。誰料,谷吉一到,馬上被郅支殺掉。

斬殺天子使者後,郅支心裡清楚虧負大漢甚多,而且呼韓邪在大漢的資助下,越發強大。為避免大漢和呼韓邪的襲擊報復,郅支決定往更遠的地方發展。

大漢集結西域15國軍隊閃擊匈奴,陳湯: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03

當時,康居國王多次被烏孫所困。為擺脫這一不利局面,康居國定計,和郅支結盟,打擊烏孫。

他們認為,匈奴是大國,烏孫向來臣服;現在郅支單于在外窘迫,處境艱難,可將他迎來安置在康居國的東部;然後和郅支連兵,滅掉烏孫後立郅支為王。如此一來,康居國便可高枕無憂。

郅支聞計大喜,帥兵前去會合。可是,其部落人眾中途因寒凍而死的人很多,餘下僅三千多人。到康居國後,康居王將女兒嫁給郅支為妻,郅支也把女兒送給康居王。

康居王的小九九是,借郅支的威名來脅迫周邊諸國,因此極其尊敬郅支。郅支亦很賣力,多次借兵攻擊烏孫,深入赤

谷城

(伊塞克湖東岸),劫略當地的民眾、畜產。

大漢集結西域15國軍隊閃擊匈奴,陳湯: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04

很快,結盟關係破裂。在郅支心裡,匈奴原本就是大國,威名遠揚,且加上多次作戰取勝,不免飄然驕傲起來。而康居王認為沒有自己的大力相助,郅支不會有今天安居樂業的局面,

於是,不再向從前那樣尊敬郅支。

郅支因此震怒,殺掉康居王的女兒、貴人和幾百平民,有的肢解拋入都賴水中。後來,徵調國民築城,每日五百人,兩年才作罷。

郅支又派使者到闔蘇、大宛等國,責拿每年的貢獻。這些國家畏懼郅支,不敢不給。不僅如此,大漢派去康居國的三批使者,尋找谷吉等人的屍體,都不被郅支以禮相待,不肯奉詔。郅支更是透過西域都護府上書,

假惺惺地說:“居困厄,願歸計強漢,遣子入侍。”

這可徹底惹怒了副校尉陳湯。

大漢集結西域15國軍隊閃擊匈奴,陳湯: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05

陳湯,為人深沉果勇,多大慮謀略,緊要的是喜愛奇功。

建昭三年(前

36

)的冬天,他給西域都護甘延壽分析都護府所面臨的局勢:

第一,

夷狄之人畏懼臣服於大種,這是他們的天性。西域本來屬於匈奴,現在郅支單于威名遠播,侵凌烏孫、大宛,經常為烏孫出謀劃策,欲臣服二國。如果郅支陰謀得逞,那麼數年之間,就會對西域都護府所轄諸國造成嚴重的威脅。

第二,

郅支剽疾悍勇,喜戰爭,久必為西域的禍患。雖然他所在絕遠,但蠻夷沒有堅固的城牆,也沒有強弩的守備。我們如果大發屯田將士,再徵調烏孫等國的兵馬,直搗黃龍,那麼,他跑則沒地方跑,守則不足以自保,千載之功可一朝而成啊。

總之一句話,郅支的存在,威脅到了大漢的核心利益;而出兵攻打,能輕而易舉地建立不世之功。

大漢集結西域15國軍隊閃擊匈奴,陳湯: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06

甘延壽深以為然。不過,征伐大事,沒有朝廷批准斷然不行。甘延壽想上奏請旨,陳湯認為不可。

他說:“國家和公卿議論紛紛,而大策非凡夫俗子所能看見,此事必不能同意我們的意見。”

言下之意,應當先斬後奏。

甘延壽沉吟不決,此時又久病不愈。於是,陳湯當機立斷,假傳聖旨,將西域都護府麾下官兵、戊己校尉所轄屯田將士集合起來。

甘延壽見狀大驚,想加以阻止。

陳湯怒髮衝冠,手按佩劍,呵斥甘延壽:“大兵已經集合完畢,你小子想要沮壞軍心嗎?”

甘延壽迫不得已,也管不了那麼多了,先幹他一炮再說。

於是,為減輕將來可能要承擔的罪責,他兩一邊整頓隊伍,一邊上書說明矯詔發兵的具體情況。

大漢集結西域15國軍隊閃擊匈奴,陳湯: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07

當天,漢兵、西域十五國的胡兵總共四萬餘人,別為六校(古代軍隊的一種編制單位)。三校由南邊越過蔥嶺,徑直奔向大宛;另外三校由都護統率,從溫宿國出發,過烏孫,沿著康居的國界,到達闐(

tián

)池西邊。

當時,康居副王抱闐正帶著幾千騎兵寇掠於赤谷城東部,殺略烏孫大昆彌千餘人,驅著畜生正在凱旋。其後隊與漢軍相遇,竟打起了寇盜漢兵的主意。

陳湯二話不說,令胡兵出擊。殺敵四百六十人,所獲的烏孫俘虜四百七十人交給大昆彌,留下牛、羊、馬當作軍糧。沒多久,又抓到了抱闐的貴人伊奴毒。

隊伍進入康居東邊國境後,軍中嚴令不得擄掠。並召見康居貴人屠墨,諭以威信,結盟而去。大軍在離單于城六十里的地方安營紮寨,稍事休息。期間,又抓一個康居貴人貝色子。貝色子是屠墨母親的弟弟,憎恨單于,願意充當嚮導。因此,漢軍掌握了郅支的詳細情況。

大漢集結西域15國軍隊閃擊匈奴,陳湯: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08

第二天,

漢軍離單于城三十里處駐紮,郅支發覺,遣使來問:

“漢兵來做什麼?”

漢軍迴應:“單于上書說過:‘居困厄,願歸計強漢,身入朝見,’大漢天子哀閔單于拋棄大國,虧待自己侍奉康居,所以派都護領兵來接單于及老婆孩子。擔心你左右手下受驚,所以大軍沒敢到城下。”

雙方使者你來我往,打足了口水仗。

第三天,

漢軍運動至郅支城都賴水邊,離城三里,紮營擺陣。在此可看見城上五彩幡幟,幾百守兵披著甲衣;城下一百多騎兵往來馳突,一百多步兵圍著門魚,正在做著

“沙盤”推演。

此時,樓上的敵人囂張狂妄,對漢軍營地方向大聲挑戰

“鬥來!”

騎兵聞聲而動,衝擊漢營。漢軍守營將士,張弓引弩,射退了郅支的騎兵。爾後,漢軍派弩隊射殺城門口的敵人。敵方見狀,入城拒守。

大漢集結西域15國軍隊閃擊匈奴,陳湯: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09

漢軍乘機四面圍城,滷楯在前防護,戟弩在後,仰射城樓上的敵人。樓上的堅持不住,下城避漢軍鋒芒。時土城外還有重木城,猶如碉堡,裡面的敵人頗射殺漢軍。漢軍推柴,用火燒之。當晚,敵人數百騎兵欲突圍,被射殺。

本來,郅支聽到漢兵將至,欲走為上計。但他懷疑康居怨恨自己,當了漢軍的內應;且大漢徵調的都是烏孫等國的兵馬。郅支自忖已沒有安全之處可去,便中途掉頭回城。

他說:“不如堅守,漢兵遠道而來,必不能久攻。”

為鼓舞士氣,郅支披掛上陣,他的幾十個妻妾也帶上弓箭來戰鬥。可是,漢軍亂箭齊發,妻妾戰死頗多,郅支鼻子亦中了一箭,不得已下城。

大漢集結西域15國軍隊閃擊匈奴,陳湯: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10

夜晚過半,漢軍突破重木城,圍著土城大聲疾呼,喊聲震地。當時,康居的萬餘騎兵,分守十多個地方,也是四面環城,和郅支遙相呼應。不過,組織的幾次衝鋒被漢軍擊退後,康居士氣不振。

東方吐白,四面烽煙再起,漢軍勇氣百倍,興奮異常,戰鼓的聲音穿透大地。康居騎兵見狀逃遁。漢軍一鼓作氣,四面推滷楯,攻破土城。郅支一百多人轉戰大內。

此時正是建節封侯的大好時機,漢軍無不爭先恐後。郅支亂中被刺死,其頭顱由軍侯假丞杜勳獲得。搜尋宮中,找到了兩個大漢使者的符節,以及當初谷吉等人當初所帶的國書。

是役,斬閼氏(

y

ā

nzh

ī)、太子、名王以下總共一千五百一十八級,生俘一百四十五人,投降的有一千多人。

大漢集結西域15國軍隊閃擊匈奴,陳湯: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11

建昭四年(前

35

年)正月,郅支傳首京師。

甘延壽、陳湯上疏:“匈奴呼韓邪單于已稱北藩,唯郅支單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為強漢不能臣也。......斬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縣頭稾(gǎo)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不久,朝廷對甘延壽、陳湯矯詔發兵攻戰一事,在賞罰之間爭論不休,久議不決。

中書令石顯、丞相匡衡認為:兩人假傳聖旨,興師動眾,沒有加以誅滅已是萬幸。如果再封爵賞地,無異於開了先例,鼓勵那些後來奉使出國的人,有樣學樣,乘危徼倖,生事於蠻夷,為國家招難。

皇族劉向,引經據典,為甘、陳請功。他認為,此戰大揚國威,一掃谷吉之恥;萬夷懾伏,莫不懼震。立千載之功,建萬世之安,群臣的勳勞沒有比這個更大的。

應該尊寵爵位,以勸有功。

元帝採納劉向的建議,封甘延壽義成侯,拜為長水校尉;陳湯賜爵關內侯,拜為射聲校尉;食邑各三百戶,加賜黃金一百斤。

諸位,你們認為,甘延壽、陳湯,是該賞、該罰,還是功過相抵呢?歡迎評論區交流分享!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和光侃水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