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

民國人想把大清門改成中華門,額匾拆下後反過來一看,不敢再換了

作者:由 史源歷史專欄 發表于 收藏日期:2023-01-17

明朝和民國差了多少年

1644年清軍入關,住進了北京皇城,清朝皇帝順治帝將皇城的正南門改名為“大清門”,據《大清會典》記載:“大清門,三闕上為飛簷崇脊,門前地正方,繞以石欄,左右獅各一,下馬石碑各一。”

民國人想把大清門改成中華門,額匾拆下後反過來一看,不敢再換了

古人以南方為尊貴,因此皇城的正南門是“國門”的象徵,平常日子不會開啟,正南門的外門有下馬碑,文武百官在這裡下轎下馬,除皇帝外,其他人只能步行透過,而在皇帝大婚,只有皇后的轎子才能從大清門進入,其他妃子只能通過後門神武門進入,而且中門只能由太上皇、皇太后、皇帝開啟,可見地位之高,意義之非凡。

民國人想把大清門改成中華門,額匾拆下後反過來一看,不敢再換了

大清門的門匾是由石頭做的,青金石琢製成字,鑲嵌在石中,清朝結束後,中國民國成立,“大清門”三字就有些不妥,民國人因此選定1912年10月9日將大清門改成中華門。

原本是想著把石匾拆下,然後翻面在背面刻上“中華門”就可以了,而額匾拆下來後反過來一看,上面赫然有“大明門”三字,原來清軍入關後,他們也是這麼想的,因此也就不敢換了,只好匆忙塊木匾,由京兆尹王冶秋題寫“中華門”匾額。

民國人想把大清門改成中華門,額匾拆下後反過來一看,不敢再換了

中華門與正陽門、天安門不同,不是城樓,而是一單簷歇山頂的磚石結構建築。

眾所周知,北京皇城始建於明朝永樂皇帝時期,皇城的中軸線南起永定門,北至鐘鼓樓,中國建築大師梁思成曾稱讚這條中軸線:“全世界最長,也最偉大的南北中軸線穿過全城”。

民國人想把大清門改成中華門,額匾拆下後反過來一看,不敢再換了

明代時皇城的正南門還是叫大明門,大學士解縉題有門聯:“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明朝前期壯大,與世界的聯絡也不少,但也阻止不了明朝衰敗。

1644年李自成進入北京,登基為帝,打算於四月初一將皇城的正南門改為“大順門”,不過李自成的皇位還沒坐熱,清軍就來了,李自成急匆匆離開了北京,匾額也沒有刻成,清軍入關後,翻面刻了“大清門”三字,然後掛於正南門上方。

民國人想把大清門改成中華門,額匾拆下後反過來一看,不敢再換了

1952年後為了擴建天安門廣場,在蘇聯專家的建議下拆除,中華門原址又修建了偉人的紀念堂。如今大清門匾收藏在首都博物館,這塊石匾也歷經了數百年,見證了明朝時期“天子守國門”的歷史事情,以及明清兩朝由輝煌壯大到衰落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