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

河南|古代地方誌裡的中秋節

作者:由 博故 發表于 收藏日期:2023-01-30

最古之時10位方誌是誰提出的

2022年9月10日,中秋佳節再度來臨,闔家團圓,共食月餅,這些習俗從古傳今,但亦有些許風俗寓意今已鮮為人知。河南地處中原要地,是中華文明重要的發源地之一,人文典故不可勝數,從其繁如星辰的方誌典籍中,去探尋過去的中秋佳節。

河南|古代地方誌裡的中秋節

鄭州

:《鄭縣誌》(十八卷·民國五年1916年刻本)

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節”。民間以瓜果、月餅相饋遺。行路者必歸家,取團圓之義。是夕,人家有賞月之晏(宴),對酒歡呼,竟宵不寐。乘風走月,謂之“摸秋”,又謂之“走月亮”。《管城紀俗》詩一絕雲:“乘風走月話摸秋,姐妹花叢約伴遊,鳥雀橋邊行去也,不愁無路會牽牛。”

“摸秋”是古人祈求懷孕得子的活動。那些結婚後未生育的女子,中秋之夜乘著月光,在小姑子或其他女伴的陪同下,到別人家的田中去偷摘瓜豆。因為民間相傳,摸到南瓜的,即可生男孩,因為“南”與“男”諧音,摸到扁豆則生女孩,因為扁豆也稱“娥眉豆”。而這一夜,瓜豆之主非但不責怪“偷摘”者,反而以此為樂。

開封

:《開封府志》(四十卷·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刻本)

“中秋”,食月餅、西瓜,置酒餚玩月。

洛陽

:《河南府志》(一百十六卷·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刻本)

“中秋節”前,郡城諸果店皆重新結絡,陳月餅、石榴、梨、棗、慄、柿諸果品。家家市酒,登樓玩月,絲簋([guǐ],古代盛食物的器具。)鼎沸,宴飲通宵。

新鄉

:《新鄉縣誌》(三十四卷·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刻本)

“中秋”,戚友交饋月餅,婦女陳瓜果拜月。

安陽

:《續安陽縣誌》(十六卷·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鉛印本)

“中秋節”,親友饋禮。月升時,設瓜果、茅豆,爐月餅以獻。以此月之顯晦卜“上元”(指元宵節)之陰晴,諺雲:“雲掩中秋月,雪灑上元燈。”

商丘

:《商丘縣誌》(二十卷·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刻本)

十五日,饋師遺女。晚供瓜餅,家慶合歡,謂之“圓月”。

周口

:《淮陽縣誌》(八卷·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鉛印本)

“中秋”,設月餅、瓜果、酒餚,候月升,祭月暢飲,親朋以食物相饋。(八月)初一日露重,為次年有秋之兆。十五日陰,來歲上元必雨。諺雲:“雲掩中秋月,雨灑上元燈”。

許昌

:《許昌縣誌》(二十卷·民國十二年1923年石印本)

“中秋”以瓜果拜月,供大蒸餅以像月形,為“賞月會”。

駐馬店

:《汝南縣誌》(二十二卷·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石印本)

十五為“中秋節”,親友饋禮,俗雲“追節”。晚間月初升,院設香案,具瓜果、獻月餅,望月禮拜,多系婦女。諺雲:“男不拜月,女不祭灶”。間有男亦拜月,女亦祭灶者,頭必戴笠,以表通融之意。拜月畢,具酒饌 [zhuàn](陳設準備食物),闔家圍坐賞月,觥籌交錯。以是日陰晴佔來歲“上元”顯晦,諺雲:“中秋雲遮月,來歲(上元)雪打燈。”

信陽

:《重修信陽縣誌》(三十一卷·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鉛印本)

“秋社日”,各鄉村演劇酬社神。十五日為“下元節(中秋節)”,民家於是夜陳瓜果、餅酒於中庭,拜月宴飲。

南陽

:《南陽縣誌》(十二卷·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刻本)

“中秋夜”設茶果於庭,焚香祭月。

平頂山

:《汝州全志》(十卷·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刻本)

“中秋”陳設瓜果、餅物於月下,畢聚老幼夜享,謂之“伴月”。

鶴壁

:《浚縣誌》(二十二卷·清嘉慶七年1802年刻本)

十五“中秋節”,暮陳瓜果、環餅於庭以祝月。觀是夕陰晴以驗來歲“上元”之風雨,雖異域無不同者。諺雲:“雲掩中秋月,雨打上元燈。”

焦作

:《修武縣志》(十六卷·民國二十年1931年鉛印本)

“中秋”夜祀月,饋遺瓜果。

濮陽

:《濮州志》(六卷·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刻本)

十五日,以瓜祭月。

漯河

:《堰城縣誌》(十八卷·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刻本)

十五日,至夜列瓜果、酒、餅,士民以類聚,名“圓月”。

三門峽

:《陝州直隸州志》(十五卷·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刻本)

中秋賞月,率以月餅相饋遺。

河南|古代地方誌裡的中秋節

從河南17個地級市(不包括省轄縣級市濟源)相關的部分清代或民國方誌中,查詢到關於河南各地中秋民俗的記載,除了有與今日相同的“團圓”,還有“天氣預報”的風俗,敬請諸君靜觀今日之“圓月”,可否映照來年之“瑞雪”。

河南|古代地方誌裡的中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