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

看完《我在島嶼讀書》,我又重新拾起書本

作者:由 一支小鹿Y 發表于 收藏日期:2023-01-31

讀書變現營可靠嗎

為什麼別人每天都能擠出時間讀書?

為什麼有些書自己都讀不明白卻還要堅持閱讀?

你是不是也會有這些困惑,真巧,我也有。

前段時間一時興起看了餘華、蘇童加盟了《我在島嶼讀書》,看的時候我是帶著疑惑去的,想看看文學大家們是怎麼閱讀的,他們所認為的閱讀的意義在哪,看完之後我果斷重新拿起書本閱讀。

一、學會將生活“分界”

節目中的書屋起名叫“分界書屋”,分界寓意是來到這便將生活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物質生活,另一部分是精神生活。

我們總是抱怨生活太忙碌,沒能停下腳步,拿起一本書,安靜地享受閱讀。或許只是我們忘記了給自己的生活“分界”。

我曾經覺得自己很忙,忙工作,忙著刷手機,忙著社交。

但停下腳步去回顧,就會發現自己收穫甚少。

為什麼自己的忙碌不能也分一

點給

閱讀呢?

於是我開始提高工作效率,堅決不讓工作佔據下班時間。我開始拒絕一些無用的社交,回寢室之後就關起門來閱讀,手機也被靜音放在了一邊。

我發現當我能將生活“分界”之後,

我收穫了安寧與滿足感,我不再焦慮於哪一場社交我沒發揮好。

甚至於我還很歡喜自己擁有了一個小小的精神樂園,就像蘇童在節目中所說的:

閱讀引導我們走進內心的生活。

看完《我在島嶼讀書》,我又重新拾起書本

我想這便是將我們的生活分界的意義所在,精神生活的富足,也會影響到我們對物質生活的態度。

二、等待與書籍相遇的節點

曾經有個朋友問我,看書看不懂,那閱讀的意義在哪?

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因為我也有這樣的困惑,但我依然堅持斷斷續續地閱讀,因為我比較天真,覺得有一天讀得多了我便自然而然的懂了。

但是這個問題的答案在《我在島嶼讀書》中得到了,餘華老師的一句話點醒了我,他說:

一本書和一種閱讀的相遇有時候也是一種緣分。對於某一本書別人覺得很好,但你看完覺得沒有共鳴,那隻能說明在這個時間節點,你還沒有與這本書相遇的緣分。

看完《我在島嶼讀書》,我又重新拾起書本

對,不是因為我們不夠聰明,不夠有深度,而是我們沒有在恰當的時間節點與恰當的書籍相遇。

靜待與書籍相遇的節點,在那個時間節點,就是我們揭開這本書奧秘的時刻啦。

我是高二看的餘華老師的《活著》,那時候的

我看這

本書更像是一個旁觀者,看著書中的徐富貴一

個一個的失去親人,最後面只能與老牛為伴的結局。

那時候的悲傷更像是旁觀者對主人公的憐憫,

然而我並不懂這個故事與“活著”這兩個字的聯絡。

後來我外婆去世的時候,我腦海中忽然間浮現了《活著》這本書,我第一次覺得我是一個局中人。

我跟主人公一樣在體會失去親人的悲痛,我第一次對活著這兩個字有了自己的理解,活著的人是死

去的人的延續,我們承載著他們的希望,只要我們活著,他們在某種意義上也“活著”。

因為被惦念

的人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三、閱讀經典書籍

蘇童老師在節目中有這樣一句話:“

雖然說閱讀本身沒有什麼貴賤之分,什麼型別的作品都值得你去讀,但我還是最強烈的建議大家多讀經典的文學作品。”

看完《我在島嶼讀書》,我又重新拾起書本

因為經典的文學作品都是經過幾代人的智慧淘沙出來的精品,它

能給予一代人的的營養一定是最好的。

曾經

網上有人說倒過來看的《西遊記》就是另一種故事,真實的映照了職場的現實。

這或許就是經典的魅力,時光磨滅不了它們的精華,只會將它們打磨得越來越閃亮。

大浪淘沙留下來的精品,真的值得我們去讀一讀呀。

閱讀的意義對於我來講,其實就是一種“觀影”過程,我的大腦會自動將我眼睛看到的文字轉成畫

面,一幀一幀的畫面就是一場“電影”,而我這個觀眾會因為這個過程而體驗到我所體驗不到的風

景、經歷、美好,甚至於冒險。

這就是我另一個內心世界,我的雙腳沒有踏足,而我的精神卻遊覽了的世界。

看完《我在島嶼讀書》,我又重新拾起書本

我的生活因為有了閱讀而更加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