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

成王敗寇!反元英雄陳友諒,鄱陽湖大戰朱元璋,輸贏只在毫釐之間

作者:由 趣知歷史館 發表于 收藏日期:2023-02-03

擱淺一輩子是什麼意思

元末時期,吏治腐敗百姓民不聊生,百姓吃不起飯紛紛揭竿而起,在此期間湧現出了非常多優秀的領袖人物。其中,朱元璋作為明朝的開創者,自然是當時最厲害的領袖,在朱元璋之下,那當屬陳友諒了。

陳友諒作為一名堅定的反元英雄,他的一生充滿傳奇,他為抗擊元廷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不過可惜的是,鄱陽湖一戰他棋差一招,最終敗給了朱元璋。朱元璋剷除掉陳友諒這位最大的競爭對手後,稱霸之路五人阻擋,最終一手建立了大明王朝。

成王敗寇!反元英雄陳友諒,鄱陽湖大戰朱元璋,輸贏只在毫釐之間

陳友諒作為失敗者,當然史書上也不會把他寫得太好,通常是以“賊、寇”等來稱呼他,更有甚者,將他列為殘暴之君。那麼歷史上的陳友諒真的是這樣的一個人嗎?鄱陽湖之戰,又為何說他只輸在毫釐之間呢?今天我們走進歷史,看看陳友諒的一生。

窮苦英豪,改元大義

都說朱元璋是討飯皇帝,開局一個碗最終拿下了天下。其實陳友諒的身世和朱元璋差不多,陳友諒出生於元末時期一戶漁家,自小就跟著父親打魚為生。其祖父事實上並非姓陳,而是姓謝,只是由於當時貧窮,入贅到了陳家,陳友諒自此也跟著姓了陳。

陳友諒自小熟讀文義,再加上漁夫家庭有一個好體格,很快就當上了縣裡的小吏。不過好景不長,由於元末時期吏治過於腐敗,陳友諒看到了起義的前景,於是在至正十五年在黃鵬起義,加入紅巾軍,成為了徐壽輝的部下。

成王敗寇!反元英雄陳友諒,鄱陽湖大戰朱元璋,輸贏只在毫釐之間

加入紅巾軍後,本就熟讀文義再加上有著好體格的他,很快在軍中嶄露頭角,官拜元帥。至正十七年,陳友諒奪取倪文俊兵權,勢力再度擴大,此時的他已經有了稱霸一方的實力,他的野心也逐漸開始膨脹。

至正十八年後,長江以南地區,元廷被陳友諒一掃而空,數年的征戰在陳友諒成為了紅巾軍中威望最高的元帥之一。此時的陳友諒依舊耐心隱忍,他知道雖然他實力很強,但還沒有迎來他施展野心、抱負的時刻。

至正二十年,陳友諒終於等到了徐壽輝遷都龍興的這個時刻。為什麼說陳友諒一直在等這個時候呢?首先,陳友諒很清楚一點,自己雖然是紅巾軍的元帥,但實際上紅巾軍的創始者並不是他,而是徐壽輝。

成王敗寇!反元英雄陳友諒,鄱陽湖大戰朱元璋,輸贏只在毫釐之間

所以,陳友諒必須要想辦法殺了徐壽輝,自己才能將紅巾軍徹底掌握在手中,再加上自身在部隊的威望,必然成就一番大業。可憐的徐壽輝根本就沒想過陳友諒會背叛他,就這樣,在徐壽輝率部遷都龍興之時,陳友諒在龍興埋伏了大批弓箭手,徹底暴露出他潛在的野心。

徐壽輝的部下由於沒有任何準備,剛剛進城就被圍困在城中,眾將均被亂箭射殺。徐壽輝的死狀最為慘烈,在龍興一戰後,徐壽輝徹底成為了陳友諒的傀儡,陳友諒挾持徐壽輝拿下了池州、太平兩座朱元璋的地盤。

陳友諒這才一躍從小吏化身為足以影響一方的大軍閥,自此陳友諒無比驕橫,也有了稱帝的心。若想稱帝,徐壽輝必須要死,就這樣,徐壽輝在陳友諒的安排下,被大錘擊碎了腦袋,陳友諒自此稱帝,改元大義。

成王敗寇!反元英雄陳友諒,鄱陽湖大戰朱元璋,輸贏只在毫釐之間

從陳友諒的這段履歷上來說,他的一生都在與元朝抗爭。同時,陳友諒的野心大大超乎所有人的想象,他也成為了元末第一個稱帝的軍閥。但是僅僅拿下長江以南,就足以滿足陳友諒的野心了嗎?這還遠遠不夠,他希望一統天下,於是將目光放在了朱元璋的身上。

但可惜的是,他最終在鄱陽湖大敗於朱元璋,陳友諒兵敗被殺,下場悽慘。但實際上,陳友諒的失敗並非是一朝一夕的,早在鄱陽湖大戰之前,就已經初露端倪。

初露端倪,洪都保衛戰

陳友諒在發展的過程中,朱元璋的勢力也在不斷地擴張,很快就與陳友諒的領土相鄰。“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秉著這個原則,雙方在太平、池州發生激烈的摩擦。但實際上此時的朱元璋還真沒有底氣跟陳友諒兵團打一場大決戰。

成王敗寇!反元英雄陳友諒,鄱陽湖大戰朱元璋,輸贏只在毫釐之間

畢竟陳友諒佔據全國大半疆土,同時掌管著近65萬人馬。而反觀朱元璋,僅僅只有20萬兵馬,地盤也沒陳友諒多。陳友諒很快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他迅速抓住戰機,想要快刀斬亂麻,快速解決掉朱元璋,於是東進直取應天。

朱元璋此時對於戰與不戰想破了腦袋,劉伯溫進諫說到:“應當放棄應天,集中優勢兵力攻打廣信府,同時設計利用陳友諒好友康茂才誘騙陳友諒大軍東進。”陳友諒果然上當,揮師東進至江東橋後,根本就沒找到康茂才。

朱元璋此時揮師應戰,在倉皇之下,陳友諒被迫在龍灣與朱元璋應戰。最終,由於潮落,陳友諒大量船隻被擱淺,兵敗如山倒,損失戰艦百餘艘,應天之戰徹底失敗。陳友諒失敗後並沒有反思失敗的原因,他認為,這次的失敗僅僅是運氣問題,如果沒有潮落,鹿死誰手還猶未可知。

成王敗寇!反元英雄陳友諒,鄱陽湖大戰朱元璋,輸贏只在毫釐之間

很快,陳友諒重振旗鼓,發動了著名的洪都保衛戰。洪都保衛戰是陳友諒最後的榮光,同時也是他真正開始失敗的起點。為什麼這麼說?首先,洪都保衛戰是陳友諒60萬大軍對戰朱元璋之侄朱文正的2萬大軍。

更重要的是,朱元璋並不在洪都城內,他已經帶領大批人馬救援安豐。朱元璋命令朱文正即使洪都城內只有2萬士卒,他也必須要堅守100天。只要堅持100天他就是最大的功臣,如果城破,他就是死罪。

朱文正也並沒有辜負朱元璋的信任。洪都保衛戰中,朱文正出色的軍事指揮,讓洪都城猶如鐵城一般。陳友諒大軍攻打數日均不見成效。更可氣的是,朱文正手下的將領,更是在陳友諒大舉進攻,不做防守之時出城迎戰,重挫陳友諒的攻城部隊。

成王敗寇!反元英雄陳友諒,鄱陽湖大戰朱元璋,輸贏只在毫釐之間

陳友諒很清楚,朱文正之所以死戰不退,就是在等朱元璋的大軍回援。現如今幾十日已經過去,陳友諒的攻城部隊損失慘重。陳友諒迫切地需要開啟城門的缺口,讓大軍快速進入到洪都城內。

但可惜的是,朱文正沒有給陳友諒一點機會,在堅守85天后,朱元璋終於解決了安豐問題,趕來洪都支援。陳友諒攻打了85天,部隊精疲力竭,看到朱元璋回援,無奈只能放棄攻打洪都,選擇回撤迎戰朱元璋。

鄱陽湖大戰一觸即發,這場大戰也成為陳友諒最後的絕唱。這一戰,朱元璋可謂是一場豪賭,萬幸的是,他賭對了。

成王敗寇!反元英雄陳友諒,鄱陽湖大戰朱元璋,輸贏只在毫釐之間

一場豪賭,贏得天下

事實上,自洪都保衛戰開始,朱元璋就已經開始了一場豪賭。他賭的就是,陳友諒根本進不了洪都城,只要陳友諒打不進洪都城,他的戰略意圖就完成了一大半。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朱元璋其實早就完成了對安豐的解圍,他之所以一直沒來洪都,正是要挫敗陳友諒的銳氣。

事實證明,朱元璋賭對了,85天的進攻裡,陳友諒沒能前進一步。朱元璋率領大軍回援時,陳友諒大軍只能堪堪撤出戰場,根本來不及得到喘息。相比於朱元璋來說,他們早就完成了集結和休整,就是要在鄱陽湖一戰定乾坤。

成王敗寇!反元英雄陳友諒,鄱陽湖大戰朱元璋,輸贏只在毫釐之間

雖然陳友諒大軍在洪都城下損失慘重,實際上實力還是遠勝於朱元璋的。根據宋濂的《平漢江頌》記載,鄱陽湖一戰:“呼聲動天地,矢鋒雨集,炮聲,波濤起立,飛火照耀,百里之內,水色盡赤。焚溺死者動一二萬,流屍如蟻。”

雖然簡單數句,卻足以說明了鄱陽湖一戰究竟有多麼慘烈。陳友諒部隊東出鄱陽湖後,很快遇到了朱元璋的主力,陳友諒鐵索連艦,浩浩蕩蕩地就殺向朱元璋。朱元璋連戰三日,由於陳友諒的船隻高大,無法仰攻,死傷無數。

但上天似乎真的眷顧朱元璋,正當朱元璋在犯愁怎麼破陳友諒的鐵索連艦時,上天刮來了東北風。朱元璋想到了赤壁之戰,火燒鐵索船,於是下令火攻。陳友諒的艦艇雖然高大,但行動很慢,面對洶湧的火勢根本來不及逃跑。

成王敗寇!反元英雄陳友諒,鄱陽湖大戰朱元璋,輸贏只在毫釐之間

陳友諒之弟被活活燒死,陳友諒兵敗如山倒,只能緊急撤退。但是現在撤退,這大船怎麼可能跑得過朱元璋的小船。朱元璋遏制湖口,將陳友諒的部隊死死地圍在了鄱陽湖。隨後朱元璋送信勸降,被陳友諒撕毀。

信是撕毀了,但陳友諒此時徹底犯了難,現如今他已經是困獸猶鬥,不假時日糧草空虛,他們就徹底要被朱元璋餓死在鄱陽湖裡。連想幾天陳友諒也沒能找到破敵之策,無奈只能強攻湖口,為大軍撤退開啟一條出路。

此時朱元璋的部隊士氣正盛,面對陳友諒的進攻絲毫不懼,死死纏住陳友諒。陳友諒的大船根本擺脫不掉,心急如焚的陳友諒從船中伸出頭來,指揮大軍作戰。常遇春抓住時機,一箭貫穿陳友諒頭顱,陳友諒不治身亡。

成王敗寇!反元英雄陳友諒,鄱陽湖大戰朱元璋,輸贏只在毫釐之間

陳友諒死後,大軍頃刻間土崩瓦解,隨後次子陳理攜父親屍身逃走,陳友諒大軍在鄱陽湖一戰徹底被朱元璋打敗。朱元璋自此在稱霸之路上再也沒有了阻礙。

可以說,洪都保衛戰促成了鄱陽湖之戰的勝利,但即使如此,此戰還是非常兇險的。朱元璋在此戰過後更是心有餘悸。無數軍官為此丟了性命,如果不是朱元璋賭對了東北風,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不過陳友諒兵敗也並非一朝一夕的問題,他身上確實暴露出了非常多的弊端。

成王敗寇!反元英雄陳友諒,鄱陽湖大戰朱元璋,輸贏只在毫釐之間

弊端頗多,不得人心

陳友諒雖然是一代英豪,但是他的壞毛病非常多。從出身上來說,他與朱元璋之間可謂是半斤八兩了。但是朱元璋稱帝后,他的生活作風並不奢靡,相反更加節儉,並且對貪官汙吏深惡痛絕。

洪武四大案中,郭恆案、空印案就是專門整治貪官汙吏的,其嚴苛程度,幾乎將明初文官屠戮大半,來了個大換血。所以縱使朱元璋暴戾,但正所謂“百官哭總好過百姓哭”,朱元璋的利益出發點是為國為民的。

而陳友諒並非如此,陳友諒剛剛稱帝,就為自己打造了一副純金的鏤金床。更令人氣憤的是,陳友諒的生活非常奢靡,縱情享樂是歷史為他打上的一個標籤,這種不得人心的作為,怎麼能贏。除了生活問題外,陳友諒的性格也是他失敗的一個原因。

成王敗寇!反元英雄陳友諒,鄱陽湖大戰朱元璋,輸贏只在毫釐之間

陳友諒的性格有著非常大的缺陷,這個人說好聽點是不達目的不擇手段,說難聽點就是撞破南牆也不回頭。從洪都保衛戰上就能看出來,本來在洪都受挫後,陳友諒大可以放棄洪都,選擇別的地區,哪怕是跟朱元璋換家都行。

但是他那個都沒選,偏偏就是鐵了心了跟洪都幹上了,最後的結果呢?攻打了85天,硬生生是沒打進去。士氣在這85天內損失殆盡,最終朱元璋趕來支援,這才放棄了洪都,回頭和朱元璋在鄱陽湖打起了決戰。

另外,鄱陽湖決戰期間,陳友諒被朱元璋用火攻擊敗,如今湖口被朱元璋牢牢卡死。手下將士勸說陳友諒,棄船而走,從陸路突圍。這種方法實際上是陳友諒能突圍的最好方式了,畢竟朱元璋手裡的兵並不多了,不可能完全將陸路也封鎖。

成王敗寇!反元英雄陳友諒,鄱陽湖大戰朱元璋,輸贏只在毫釐之間

陳友諒是漁夫出身,精通水戰,這讓他更加執拗,就是不下船,偏偏就要和朱元璋打水戰。此時的朱元璋全權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陳友諒怎麼可能打得過。就是因為這執拗偏執的性格,讓他最終死在了鄱陽湖。

當然,陳友諒的失敗還有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不得人心。為什麼說陳友諒不得人心呢?我們剛剛有提到過,陳友諒的軍旅生涯相對比較坎坷的,幾乎一路上都在打仗。

但是他除了打仗以外,他還殺了紅巾軍大量的領導班子,例如倪文俊。當然,殺害倪文俊陳友諒還有些說詞,畢竟倪文俊謀殺徐壽輝在先,但依舊架不住倪文俊手下軍官的猜忌。

成王敗寇!反元英雄陳友諒,鄱陽湖大戰朱元璋,輸贏只在毫釐之間

殺害倪文俊後,陳友諒的勢力才得到擴充,很快他就把目光放到了徐壽輝身上。為了稱帝,陳友諒將徐壽輝殘忍殺害,雖然殺了此二人讓陳友諒在軍中的地位徹底成為了第一。

要知道無論是徐壽輝還是倪文俊,都是陳友諒的大恩人。如果沒有此二人在背後推波助瀾,陳友諒能這麼早的就成為紅巾軍舉足輕重的人物嗎?所以,陳友諒殺了此二人,就如同殺了自己的恩人,本就是好猜忌的人,現如今又做出這種不光彩的事做出來了,怎麼能讓手下的人信服。所以,陳友諒相比於朱元璋來說,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都少了幾分情商,這也是陳友諒最終失敗的主要原因。

成王敗寇!反元英雄陳友諒,鄱陽湖大戰朱元璋,輸贏只在毫釐之間

結語

鄱陽湖並非是一兵一卒的交鋒,更像是領袖在人品、情商之間的交鋒。同時,這起交鋒更是摻雜了運氣成分在,不過好在的是,最終朱元璋還是賭贏了,勝負就在東北風起來的那一瞬之間。

鄱陽湖海戰後,朱元璋徹底掃平陳友諒,基本奠定了天下格局,張士誠不在是朱元璋忌憚的對手。自此開始,朱元璋開啟了稱霸之路,更是在元朝之後,再次振興漢人,成為了古代歷史中最後一個漢人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