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

觀器小感……

作者:由 倉巴鹿人 發表于 收藏日期:2023-02-06

柴燒壺上的落灰能掉了嗎

觀器小感……

攝影 |

@

倉巴鹿人

與紫砂壺相識,源自一場機緣巧合。

對於茶,在我年輕淺薄的前二十多年中,只記得家中常常用來招待客人的鐵觀音,關於茶器,印象中也只是一隻祖父常常不離手的瓷杯。

美,是一種由內而外、不由自主產生的思考,形體的美,有的時候倒顯得更為含蓄。

情感豐富的人在觀察生活時,總會不由自主帶入一些主觀的情感:彎曲乾枯的樹枝,便有寂寥孤獨的感覺,穿過群山的飛鳥,有如魚得水的流暢線條……但這些在生物學的角度,畢竟是具有生命的。

一把壺,怎麼感受?

最初學習,是知道了供春。第一眼看到時,心裡就一個感覺:呀!真怪!它不是我想象中的樣子,更為奇絕,更為自然,更叫人覺得紫砂的世界,從開頭就不一般。

觀器小感……

攝影 |

@

倉巴鹿人

這種樹癭般的紋路和質感,總讓我想起老家門口的那棵老槐樹,有種擱淺時光的坦然。

然後,便知道了曼生十八式。不能叫做了解,只能說是知道,說了解我覺得自己還有些狂妄。一把壺、幾句詞,文人氣就這麼出來的,一點兒也不造作。那時也看不懂壺,只是覺得古韻十足。

後來就是顧景舟。

初次接觸是因為一把景舟石瓢,仿的傳統形制,做的很漂亮。放在那裡,就好像有了呼吸,悄然地觀察著這個世界,像一位穿著中山裝的老先生,文化素養都在骨子裡。

用手摸了摸,細膩綿密,舒適感透過面板傳遞到了心裡,我真有點覺得:好的器物,是有骨有肉的,是有個性的。

然後我就想:僅僅這樣的一把壺,都給了我這樣溫和的感受,要真是顧老的作品,那得是什麼氣韻。

觀器小感……

攝影 |

@

倉巴鹿人

初識是各處結構:壺蓋的樣子、壺流的樣子、身筒的樣子、三點一線、壺形典故……結果慢慢的,好像從中脫離了,往上看,變成了更為難以捕捉的東西。

我突然想起前兩日在《大華中國藝術史》中翻看到的一段關於黃公望,和他的《富春山居圖》,作者這樣寫了一句:所以,觀看中國長卷畫的最佳方式就是——近看、遠看、走著看、停下來看……愛怎麼看就怎麼看。

轉移到紫砂壺上,審美高了,境界高了,並不在乎那些基礎的東西,只是求一個合我心意,似乎也就是“想怎麼看就怎麼看”。

無論是審美還是觀器,我還是個尚在學習的小學生,但總歸路走的沒錯,也是一種幸事。

觀器小感……

攝影 | @倉巴鹿人

主編

/倉巴鹿人

撰文

/阿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