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

藍點馬鮫是什麼屬明代小說《西遊記補》中的魚精,是什麼妖怪?

作者:由 五次方物語 發表于 收藏日期:2021-07-11

藍點馬鮫是什麼屬

明代小說《西遊記補》(董說著)中,有一個大BOSS級的妖怪“鯖魚精”,能幻化出“青青世界”困住孫行者,類似於《封神演義》中老子的“太極圖”以及當代的“虛擬現實”。有分教:

也無新天子,乃是鯖魚能。也無青竹帚,乃是鯖魚名。也無將軍詔,乃是鯖魚文。也無鑿天斧,乃是鯖魚形。也無小月王,乃是鯖魚精......

總之一句話,“She is all”。

書中還寫道:

鯖魚與悟空同年同月同日同時出世,只是悟空屬正,鯖魚屬邪,神通廣大,卻勝悟空十倍。

不清楚作者對鯖魚有什麼誤解,為啥要賦予其如此玄妙的屬性,現實中的鯖魚卻非常普通,簡直就是大路貨。鯖魚之名一般出現在罐頭食品上,也並不是一個物種,而是幾種魚類的統稱,一般指日本鮐。

鮐鮁和鮁魚的區別

圖一:日本鮐

鮐鮁和鮁魚的區別

圖二:市場上的日本鮐

日本鮐

/

Scomber japonicus

,鯖科鯖屬魚類,又名日本鯖、白腹鯖,日本人稱之為“マサバ(真鯖),膠東人習慣於叫它“鮐鮁”。關於“鮐鮁”這個名字,曾有讀者提出異議,認為應該寫成“鮐䰾”,否則容易讓人誤以為“鮐鮁”也是一種“鮁魚”,從而導致混淆。這種說法純屬無聊。色狼不是狼,鮐鮁也不是鮁,正常人都明白。其實“鮐ba”中的“ba”讀作輕聲,我個人認為,似寫成“鮐巴”更妥當。

鮐鮁和鮁魚的區別

圖三:澳洲鮐

市場上出售的鮐魚未必都是日本鮐,也有

澳洲鮐

/

Scomber australasicus。

以我國公海拖圍網漁業的資料來看,北太平洋主捕日本鮐,少量兼捕澳洲鮐;在印度洋主捕澳洲鮐,而日本鮐比例極低。二者同科同屬,形態十分接近。區分要點在魚的腹部:側線下方有許多小藍黑斑點是澳洲鮐,故又名“花腹鯖”,而日本鮐腹部無斑點,所以也叫“白腹鯖”。不論花腹還是白腹,均可統稱“鮐鮁”。

鮐鮁和鮁魚的區別

圖四:藍點馬鮫

“鮁魚”也和鮐魚有幾分相似,而且它倆也是親戚。在青島的語境中,鮁魚指

藍點馬鮫

/

Scomberomorus niphonius

,鯖科馬鮫屬,和日本鮐同科不同屬。鯖科馬鮫屬包括數種,青島常見的是藍點馬鮫,偶爾有大個的

中華馬鮫

/

Scomberomorus sinensis

。曾有網友指出,海關報關時,鯖魚包括鮐魚和鮁魚,看來海關還是按“科”分的,鯖科都算“鯖魚”。如果《西遊記補》中的“鯖魚”指中華馬鮫,我覺得更容易接受,因為這貨長到二三百斤沒問題,至少在氣勢上絕不輸陣。

會有人弄混了鮁魚和鮐鮁嗎?我覺得不太可能。鮁魚和鮐魚雖是同科兄弟,多少有些像,但區別也很明顯。主要有三點:第一,鮁魚個頭碩大,一般體長260—520毫米,大者可達1米以上、重20千克以上(越大越好吃),而鮐魚則小得多,市售規格最多也就體長200毫米;第二,二者體背的斑紋不一樣,鮁魚的斑紋是點狀的,鮐鮁的則是深藍色蟲蝕紋,仔細觀察,不難掌握。

鮐鮁和鮁魚的區別

圖五:鹽漬鮐魚

最重要的一點,鮁魚遠比鮐鮁受歡迎,至少在膠東如此。鮐魚屬於小雜魚系列,多半拿去做罐頭,或鹽漬,鮮食一般。而且,其魚肉內的組氨酸易分解為組胺,食後常引起過敏,症狀為顏面或全身面板潮紅、結膜充血、頭暈、口乾、心悸、四肢無力等,一般18~24小時可自愈。即便是醃製品,如果儲存不良,短期內就會氧化變質。既不太好吃,又有風險,避而遠之可也。

鮐鮁和鮁魚的區別

圖六:鮁魚餅子

而鮁魚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則要重要得多,其吃法多種多樣,煎炸紅燒清蒸燻烤幾乎無所不能。如果足夠新鮮,還可以刺身,不過主要是日本人喜歡,國內不多見。膠東人民對鮁魚傾注了真愛,像什麼鮁魚餃子、鮁魚丸子、鮁魚餅子、五香薰鮁魚等小吃,均享有盛名,有機會不妨品嚐一下。

鮐鮁和鮁魚的區別

圖七:紅燒鮁魚

青島俗語云,“鮁魚跳,丈人笑”,說的是青島女婿習慣於給老丈人送鮁魚作為孝敬之禮。但“鮁魚跳”之景象實屬罕見,大概只有親赴捕撈前線才有緣得見。不止是鮁魚,也包括鮐魚在內的全體鯖科魚類,鰓部都是硬化的,必須靠不停遊動維持呼吸,在侷促的環境中也會很快死亡。“不自由,毋寧死”,是鯖科魚類的共同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