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

家 鄉 的 油 桐 樹

作者:由 歷史解說 發表于 收藏日期:2021-09-08

包餈粑的樹葉子叫什麼

印文良

我的家鄉地處湘西南群山環抱之中,沅江和巫水兩條河流穿城而過。進入山城,那山巒疊嶂、樹木蔥蘢、碧波盪漾、小船悠悠的迷人景色即刻映入眼簾,心情尤為舒暢。

連片起伏的高山之中擁有大片的松杉林、楠竹林和灌木林。城區不少市民經常登上城邊的嵩雲山看日出,賞櫻花,採山茶;或登上沅江側畔的密雲峰俯瞰古商城,那清波盪漾的沅江河繞山而行,形成山水相依的八卦太極圖,尤為壯觀。

每到春天,嵩雲山中的櫻花、桃花、杜鵑花競相綻放,構成了山中百花爭豔、兩岸綠樹蔥蘢的報春圖,踏春賞花的人絡繹不絕。

在群山之間,許多油桐樹挺立在灌木叢中。陽春三月,油桐樹上大朵的鮮花掛滿枝頭,遠看潔白無瑕,近觀花團錦簇。一朵朵鮮花在嫩嫩的綠芽中綻放異彩,好似群蝶起舞,一片生機盎然。那金黃的、桃紅的花蕊鑲嵌在一片片花瓣之間。一旦春風吹過,花瓣紛紛飄落,樹底下彷彿鋪上了豔麗的地毯,沁人的芳香撲鼻而來,惹人心醉。

入夏後,油桐樹上的嫩芽已長成厚厚的葉片,豐滿的樹冠像一把把寬大的雨傘,撐起了一片綠色。圓圓的果實掛滿枝頭,像一串串高掛的燈籠,迎風晃動。果子上綠油油的外殼在陽光的沐浴下漸漸地染上了淡淡的紅色,好像害羞的娃娃被茂密的葉片緊緊地擁抱著。時而,飛來幾隻山雀在樹枝上蹦蹦跳跳,嘰嘰喳喳,吟唱著豐收的歌謠。

油桐樹上的果實便是山中的寶貝,具有特殊的用途。當地人將採來的果實攤開在地面上,在陽光的照射下,果實由綠色變成棕色,厚厚的外殼自然炸開,一粒粒咖啡色的果籽便顯露出來,這果籽就成了煉製桐油的原料。

俗話說:靠山吃山。明清時期,當地人便做起了油桐開發的文章。洪江古城先後開辦了慶元豐、楊恆源等二十多家油號,形成了遠近聞名的桐油產業。據老人介紹,為支援抗美援朝,洪江商界集資捐獻了一架戰鬥機,命名為“洪江工商號”,因此傳為佳話。至今,古城裡還完好儲存著部分油號別具風格的窨子屋,依山而建的大宅院外面是高高的風火牆,裡面全部是木結構,雕樑畫棟,獨顯豪門霸氣,現已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昔日的油號專門煉製桐油,然後用木桶包裝,駕駛木船出沅水,過洞庭,穿越長江,一路劈風斬浪運往江浙一帶銷售,然後換購絲綢布匹運回當地,豐富了當地及周邊的物資供應,使洪江成為當時通往大西南的重要商賈雲集之地。

以往的榨油坊都是人工土法榨油,在高高的屋樑上掛起粗粗的繩索,吊起長長的木柱,幾位壯漢抱著柱子來回前後擺動敲擊固定的木塊,桐油在木塊的擠壓下一滴一滴慢慢溢位,黃黃的顏色,又滑又亮,近似於當地盛產的茶油。這種油不能食用,而是當做油漆來使用,塗刷在木船上或木水桶、木鍋蓋、木腳盆等木製用品上,以防腐蝕。附近鄉村農家的木屋都會在木板上塗上這種桐油,既光亮,不透水,又防蟲,還便於擦洗。至今,在那古巷人家還能見到塗了桐油的木板房和木製傢俱,尤其是那精緻的杉木枝腳盆依然儲存著昔日的光澤。

油桐樹的葉子還另有他用,經常有人上山採摘,拿去做桐葉粑,又稱粉餈粑。就是將糯米粉子揉成麵糰,裡面包上黃豆粉、白糖或紅糖,壓成薄薄的扁圓形或小方形,外面包上一張桐樹葉,然後蒸熟食用。回味兒時的記憶,每當家裡做桐葉粑,一開啟鍋蓋,一股桐葉的芳香撲鼻而來,起鍋之後,稍微吹涼,放在嘴邊抿一口,那濃濃的糖汁便溢入口中,又甜又香,美滋滋的。

這是大湘西著名的美食,也是當地人平時喜愛的早點,市場上隨處可見,有的還用精美紙盒包裝銷往外地。每當回到家鄉,我都要上山走一走,在山腰間尋找那依然挺立在林海之中的油桐樹,飽覽那山清水秀的山城美景,品一品那具有家鄉風味的桐葉粑,甜進心裡頭,情醉山水間。

【來源:邊城晚報】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