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

談談根痛平片在頸椎病方面的應用

作者:由 玥亮說藥 發表于 收藏日期:2021-11-26

山茶籽祛痘霜好用嗎

由於現代社會高科技的發展,手機已經離不開我們的生活,一大批年輕化的低頭族,成為頸椎病高發群體,你可能沒有到醫院的理療科看過,近40%都是年輕人,在做頸椎牽引,針灸理療,頸椎病已經日益危害到年輕人的身體健康,今天給大家科普下有關頸椎病的相關中醫藥調理,希望對大家有一定的幫助。

談談根痛平片在頸椎病方面的應用

頸椎病的患者一般均有頭暈目眩的症狀,或伴有頸部僵硬疼痛,、上肢麻木痠痛、轉側不利、勞累後症狀加劇等症狀。有些患者到醫院檢查,透過X 線或CT 檢查,發下頸椎骨有不同程度的骨質增生, 側隱窩狹窄, 生理弧度改變。患者的頸部肌肉常有不同程度的緊張,壓痛。

對於頸椎病,常用什麼藥物,如比較輕度的神經根型的頸椎病,建議可以使用根痛平片,根痛平片,是一種純很重要,主要成分包含 伸筋草、白芍、狗脊、續斷、地黃、紅花、乳香、沒藥、桃仁、牛膝、葛根、甘草12味中藥組成,全方組成功效如下:

談談根痛平片在頸椎病方面的應用

伸筋草:祛風散寒,除溼消腫,舒筋活血。治風寒溼痺,關節痠痛,面板麻木,四肢軟弱,水腫,跌打損傷。

白芍:性涼,味苦酸,微寒,具有補血養血、平抑肝陽、柔肝止痛、斂陰止汗等功效,適用於陰虛發熱、月經不調、胸腹脅肋疼痛、四肢攣急,瀉痢腹痛、自汗盜汗、崩漏、帶下等症

狗脊:祛風溼,補肝腎,強腰膝。主治:風溼痺痛,腰膝痠軟,下肢無力,尿頻,遺尿,白帶過多

續斷:補肝腎;強筋骨;調血脈;續折傷;止崩漏。用於腰背痠痛;肢節痿痺;跌撲創傷、損筋折骨、酒續斷多用於風溼痺痛,跌撲損傷。鹽續斷多用於腰膝痠軟。

地黃:具有清熱涼血功效用於溫熱病熱入營血,壯熱神昏,口乾舌絳。

談談根痛平片在頸椎病方面的應用

紅花:活血通經,去瘀止痛。治經閉,症瘕、瘀血作痛,癰腫,跌撲損傷

乳香:調氣活血,定痛,追毒。治氣血凝滯、心腹疼痛,癰瘡腫毒,跌打損傷,瘀血刺痛。

沒藥;散血去瘀,消腫定痛。治跌損,金瘡,筋骨,心腹諸痛,症瘕,癰疽腫痛,痔漏,目障

桃仁:破血行瘀,潤燥滑腸。治經閉,症瘕,熱病蓄血, 風痺,瘧疾,跌打損傷,瘀血腫痛,血燥便秘。

牛膝:祛風,利溼,通經,活血。治風溼腰膝疼痛,腳痿筋攣,血淋,尿血,婦女經閉,症瘕。用於經閉症瘕,胞衣不下,關節痺痛,足痿筋攣

葛根:昇陽解肌,透疹止瀉,除煩止渴。治傷寒、溫熱頭痛項強,煩熱消渴,洩瀉,痢疾,癍疹不透,高血壓,心絞痛,耳聾。

甘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根痛平全方能活血、通絡、止痛。用於風寒阻絡所致頸椎病,症見肩頸疼痛,活動受限,上肢麻木。

談談根痛平片在頸椎病方面的應用

中醫學認為頸椎病早期主要病邪為風寒溼邪久留不去, 流注經絡、血脈、關節, 導致“ 榮血泣、衛氣去” 的病理變化, 臨床以氣滯血瘀的表現為主。

頸椎病的病機是氣虛血瘀、本虛標實〔2〕。根痛平片中白芍、桃仁、紅花活血祛瘀, 可以增加血管芽的數量和麵積, 促進血管修復、再生, 進而增加頸椎間盤的營養供應〔2〕。尤其紅花具有顯著的抗血栓、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能加快血液流動, 解除微血管痙攣, 解除微迴圈內紅細胞的瘀滯和聚集, 使微血管瘀血減少或消失〔3〕, 是根痛平片治療頸椎病, 取得明顯效果的藥理基礎。頸椎間盤突出症有明顯神經根型疼痛的患者, 頸椎間盤組織中磷脂酶A2 的活性明顯高出其他組織。根痛平片中的葛根可以下調磷脂酶A2 的活性水平〔2〕, 使其對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治療有顯著療效。根痛平片中的乳香、沒藥、伸筋草有調氣活血、舒筋活絡、止痛的作用;牛膝可消炎鎮痛, 其抗炎作用的機理是透過提高機體免疫功能, 改善微迴圈, 促進炎症病變的吸收〔4〕;甘草具有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 有抗炎、抗變態反應、解毒以及解痙、鎮痛作用〔4〕, 且調和諸藥, 增加了根痛平片的活血、通絡、止痛的作用。臨床觀察表明, 根痛平片是一個良好的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藥物。

總結:

根痛平片全方能活血、通絡、止痛。臨床常用於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如辯證因風寒阻絡所致頸椎病,可以使用,能改善肩頸疼痛,活動受限,上肢麻木等症狀,請遵醫囑合理使用,更多中醫藥科普可@玥亮說藥關注檢視相關文章。歡迎留言,分享你疾病與用藥問題。

參考文獻

〔1〕王斌, 洪永鋒, 李紅, 編譯。頸痛的功能評定〔J〕。國外醫學:物理醫學與康復學分冊, 2004, 24(2) :49-51 。

〔2〕孫鵬, 施杞, 王擁軍。中藥對退變頸椎間盤的作用機理研究概述

〔J〕。上海中醫藥雜誌, 2003, 37( 4) :51 。

〔3〕李文強。補陽還五湯治療老年性腰椎骨關節病30 例〔J〕。上海中醫藥雜誌, 2003, 37( 9):32 。

〔4〕王本祥。現代中藥藥理學〔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6 :3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