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

監利:楚遺蹟何其多?

作者:由 荊楚寄意 發表于 收藏日期:2021-12-22

屈子祠門票多少錢

監利:楚遺蹟何其多?

古章華臺

湖北省監利市緊鄰荊州江陵,距離楚郢都紀南城(今荊州市荊州區)不遠,為古楚國核心區,楚國在此留下眾多的遺蹟。

章華臺

位於監利市周老嘴鎮天竺村。宋沈括雲“華容即今之監利,非嶽州之華容也,至今有章華故臺在縣郭中。”明清《監利縣誌》俱載章華臺在縣西北。為一土一堆。方圓不過數百米,高不過數米。上有廟,襲舊名“百洲寺”,僅存獨院獨殿。殿前立一大碑,上書“古容城八景之首‘章臺曉霽‘”。土堆散有大量秦漢以前的磚塊瓦礫,其地望與古籍章華臺遺址大致相符,實證則尚待發掘。章華臺為楚靈王於公元前535年修建的離宮。這座“舉國之大,數千年乃成”的宏大建築,被譽為當時的“天下第一臺”。史載章華臺“臺高10丈,基廣15丈”,曲欄拾級而上,中途得休息三次才能到達頂點,故又稱“三休臺”;又因楚靈王特別喜歡細腰女子在宮內輕歌漫舞,不少宮女為求媚於王,少食忍餓,以求細腰,故亦稱“細腰宮”。唐初名臣尉遲恭曾經重修過章華臺,並請畫匠繪“章臺曉霽”的圖畫,綴以詩文懸於內壁。章華臺何年傾聽,不見史載。僅存遺址。

現在沙市的章華寺是否與章華臺有關,不得而知。

監利:楚遺蹟何其多?

古荊臺

荊臺

位於監利市程集鎮姚集街附近。又名景夷臺。是春秋楚莊王用以觀測天象、瞭望軍事兼休閒娛樂為一體的一座高臺。西漢辭賦家枚乘在其名著《七發》中曾這樣描述荊臺及其下的宮室建築:“既登景夷之臺,南望荊山,北望汝海,左江右湖,其樂無有。”“臺城層構,紛紜玄綠。輦道邪交,黃池紆曲。”漢邊讓在《章華臺賦》中記載:“楚靈王既遊雲夢之澤,息於荊臺之上。”後荊臺潰毀。唐開成年間(836—840年)於荊臺舊址建荊臺觀。五代後梁開平年間(907—911年),荊南節度使高季興重修荊臺觀,供其幕賓梁震披鶴氅閒居。梁自稱“荊臺隱士”,隱居終身,留下了“清風萬古凜荊臺”的詩句。現臺、觀俱廢,僅存遺址。

濯纓臺

位於黃歇口鎮古井村東130米處。古時,古井一帶屬湖澤,稱離湖。清同治《監利縣誌》載,戰國時期,楚大夫屈原被楚王放逐至此,“至於江濱,行興亡澤畔”,遇漁父,屈子假設問答以寄意,錄漁父歌早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故此後人稱此地為“濯纓臺”。《監利地名志》亦載有,在古容城西面,夏水北岸,現古井村附近古河道旁一土阜,即為著名的濯纓臺。濯纓臺為古夏水(古滄浪水,今東荊河)流經白鷺湖、滄湖垸小支流出口岸畔的高臺。今濯纓臺邊存有一半月形魚池,水深丈許。池畔一株斑駁老柳,柳下有條青石斜埋池中,據說屈原當年是蹲在這石上洗的帽帶。

屈子祠

位於監利荒湖總場場部以西約一公里處,是離湖公園建築群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佔地375平方米,為兩層仿古樓,白牆紅瓦,曲雅莊重。高懸二樓的屈子祠,系當代詩人賀敬之的親筆。傳公元前313年,屈原被迫離開郢都。沿古夏水來到今荒湖農場的毫口(離湖村)離湖之濱,構思創作了千古名篇《離騷》。為了紀念,後人在這裡建築了氣勢壯觀的屈原祠,世代供奉。並且開館治學,專攻《離騷》,“離湖讀騷”便成為監利著名的人文景觀,被列為古“容城八景”之一。1989年,湖北監利“離湖詩社”正式成立。2005年,中華詩詞學會授予監利為全國“詩詞之鄉”。

屈原涉江處

位於白螺鎮。公元前278年,楚懷王因聽信讒言,將屈原流放楚南,途經白螺磯時,他登上了“上洞庭而下江”的三江口“瞭望臺”獅子山,在此寫下了千古絕唱《涉江》“登大墳以望遠兮,聊以舒吾憂心”。其詩中所指之“大墳”,據考為白螺磯獅子山。今獅子山軒轅井旁有一“望郢亭”,那是為紀念一代屈原“哀民生之多艱,吾愴然而淚下”而建。

容城

為監利市政府駐地。因古為楚容城地,故名。公元前576年,飽受鄭國侵略的許國,把許國都城從今河南許昌遷至葉(今河南葉縣),成為楚國附庸。公元前533年,再遷城父(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東南70餘里)。公元前524年,又遷白羽(今河南省西峽縣)。公元前506年遷今監利容城(一說今河南魯山東南)。“容城古治”四字古碑鑲嵌在今監利縣政府院內特建的一堵橫牆上。

伍子胥故里

位於監利黃歇口鎮伍場村。伍子胥(前559-前484年)名員,字子胥。春秋是楚國大夫伍奢之次子。先祖原姓乾,名荒,因有功於周,被賜為伍哲公,其子孫遂以伍姓。伍子胥一生出將入相,成就了一個國家,兩代君王。後被逼自殺。太史公司馬遷於《史記》中為其立傳。據《監利縣誌》和《伍氏族譜》、《伍乾氏家史》記載,監利縣黃歇口鎮伍場村確為伍子胥故里。留存有伍子胥帥府、後悔池、跑馬界、打鼓臺、斬龍淵、跑馬路、伍家祠堂、伍子胥衣冠冢等遺址,其中監利黃歇口鎮鄒家場(古地名叫楊家道鳳形山)有伍子胥衣冠冢及後人伍楚祿的墓,上面詳細記載了伍楚祿下葬始末,其先祖伍子胥衣冠冢方位,及20代遠祖伍喬的相關內容。附近立有三塊石碑,一塊大青石墓碑碑頭及兩側有雕龍,雖然石碑上的文字大多被磨平了,卻有處依稀殘存有“伍子胥”的字樣,碑前有一個大石燭臺,臺兩邊放著兩張大理石香臺。此外,監利縣城早年曾建有伍公祠,其舊址在今建設大道22號監利供銷社農資公司倉庫院內,上豎立一高大石碑書:伍子胥故里(以後移至伍子胥帥府前)。清代縣誌縣城圖中有記曰:“白水池”(池邊有伍公祠,塘內養魚植蓮,近人稱為伍公池)。池中有一個南北長約30米,東西寬約20米的小洲,傳說伍子胥的屍體就埋在小洲之下。

黃歇口

傳春秋戰國時期“四大名君”之一的春申君黃歇曾在此客居而得名。春申君出使國外,曾在此一小河入湖口處留宿,稱之為“黃歇口”。唐代詩人胡曾路過監利黃歇故宅時,睹物思人,隨成七言絕句一首:烈士思酬國土恩,春申誰與吊幽魂。三千賓客總珠履,欲使何人殺李園。“黃歇口”現已成為縣轄黃歇口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