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

古代黃釉瓷概覽

作者:由 分享關注大事 發表于 收藏日期:2021-12-29

遼代黃釉雞冠壺值多少錢

黃釉瓷是指在基礎釉料中加入適量的鐵為著色劑,在氧化焰中燒成後,釉面呈現黃色的瓷器,是古代顏色釉瓷器中極其重要的品種。《通典》注云:“黃者,中和美色,黃承天德,最盛醇美,故以尊色為溢也”。尤其是明清時期,黃釉瓷器還成為了皇家祭祀與宮廷禮儀用瓷之一。從燒造技術與燒成溫度而言,古代黃釉一般分為高溫黃釉瓷與低溫黃釉陶兩大類。本文梳理的主要是古代各大窯場曾經燒造過的黃釉瓷名品。它們孕育千年,既是民族風格的折射,也是時代精神的反映,生動再現了古代黃釉的獨特藝術魅力。

▌壽州窯黃釉瓷

古代黃釉瓷概覽

唐代壽州窯黃釉枕

1959年田城子出土

長19釐米

現藏於安徽博物院

壽州窯,位於安徽省淮南市上窯鎮,因唐代歸壽州管轄故名壽州窯。創燒於南北朝時期,唐代發展至鼎盛,並以黃釉瓷為特色產品而躋身於越窯、婺州窯、嶽州窯、洪州窯、邢窯等名窯之列。陸羽《茶經》中曾有“壽州瓷黃茶色丹”的記載。從目前出土文物標本看,唐代壽州窯黃釉瓷的造型較為豐富,有碗、盞、缽、盆、執壺、盂、罐、枕等。其中以枕最具典型唐代風格,長方形委角,胎上普遍施白色化妝土,釉色蠟黃,釉面勻淨,色調明亮,堪稱唐代黃釉瓷的代表。

▌鞏義窯黃釉瓷

古代黃釉瓷概覽

唐代鞏義窯黃釉壺

2003年黃冶窯址出土

高7。1釐米

現藏於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古代黃釉瓷概覽

唐代鞏義窯黃釉燻爐

高15釐米

1995年4月鞏義市鋁廠出土

現藏於鞏義市博物館

鞏義窯是河南鞏義地區窯場的總稱,包括了黃冶、鐵匠爐、白河等眾多窯場,始燒於北朝,興盛於隋唐,宋代衰落。唐代鞏義窯瓷器品種豐富,除了名聲顯赫的絞胎、三彩、青花外,還有青釉、白釉、黑釉、茶葉末釉及黃釉等各種顏色釉瓷。黃釉瓷雖數量不多,但品質較高,屬於鐵為著色劑的高溫石灰釉。其與該窯另一種以鉛為助溶劑的低溫黃釉陶產品,無論工藝和藝術表現均有著顯著的區別。

▌邢窯黃釉瓷

古代黃釉瓷概覽

唐代邢窯黃釉缽

臨城縣王家莊村出土

高7。4釐米

現藏於臨城縣文物保管所

邢窯位於河北臨城和內丘境內,因內丘在唐代曾隸屬邢州而得名。始燒於北朝,興盛於隋唐時期,宋代衰落。唐代邢窯除了燒造“類銀”“類雪”“天下無貴賤通用之”的白瓷外,也燒造有黃釉瓷。邢窯高溫黃釉瓷系由青瓷發展演變而來,造型豐富,有碗、盤、高足杯、缽盂、執壺等,部分器物內外均施半釉,製作略顯粗糙。同時也有低溫黃釉,其在白色化妝土上施以鐵為著色劑,並新增鉛化合物作助熔劑,於氧化焰中燒成。製作較精細,釉層晶瑩,色澤明快,釉面開細小冰裂紋。

古代黃釉瓷概覽

唐代邢窯黃釉帶流罐

邢臺市汽車改裝總廠唐墓出土

高7釐米

現藏於邢臺市文物管理處

▌定窯黃釉瓷

古代黃釉瓷概覽

唐代定窯黃釉注壺

1985年河北省曲陽縣定窯遺址發掘出土

高19釐米

現藏於定窯遺址文物保管所

定窯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窯址位於河北曲陽澗磁村及東西燕川村,始燒於唐代中期,興盛於宋金時期,衰落於元代。唐代定窯創燒之初的產品即主要為粗胎黃釉瓷,造型有碗、盤、壺、瓶等。胎色灰白,胎質粗而堅緻,內含大量雜質,有的器物胎釉間敷有一層白色化妝土。釉質也較粗,施釉不均勻,呈色不穩定,腹下半部及底無釉,開片明顯。裝飾簡單,多是素面,個別裝飾席紋和戳點紋。北宋初期,定窯除了燒造其標誌性代表產品白瓷外,也燒造有黃釉產品。造型主要為瓶、罐類器物,胎色潔白,胎質細膩,胎體稍顯厚重。釉面光潔潤澤,有細小開片,底足無釉。流行裝飾刻劃波浪紋。

古代黃釉瓷概覽

北宋定窯黃釉劃花蓋罐

1969年河北省定州市貢院內靜志寺塔基出土

通高9。7釐米

現藏於定州市博物館

▌耀州窯黃釉瓷

古代黃釉瓷概覽

唐代耀州窯黃釉碗

2003年陝西省銅川市黃堡鎮耀州窯遺址出土

高5釐米

現藏於耀州窯博物館

耀州窯,位於陝西銅川黃堡鎮,因唐末、五代及宋代均屬耀州而得名。創燒於唐初,鼎盛於宋,衰落於元。唐代耀州窯曾廣泛學習越窯、邢窯、壽州窯和南北方各大名窯的先進工藝,燒製出了青釉、黑釉、茶葉末釉、黃釉等多個顏色釉瓷器品種。其中黃釉瓷頗具典型的唐代風格,以玉璧底碗為代表,敞口,圓唇,斜腹,坦心,寬矮圈足,因形似玉璧故而得名“玉璧底”。採用支釘墊燒方式燒造,故內底心留有三點支釘痕。通體施黃釉,釉面光潤,開細小紋片。

▌磁州窯黃釉瓷

古代黃釉瓷概覽

唐代磁州窯黃釉蒜頭瓶

高 18。1釐米

現藏於磁州窯博物館

磁州窯,位於河北邯鄲的磁縣和峰峰礦區,因古時屬磁州而得名。始燒於北朝,唐代發展,宋金元繁盛,明以後衰落。唐代磁州窯在其初步發展階段即燒造有黃釉產品,造型以碗、缽、瓶、壺等為常見。典型器物如這件黃釉蒜頭瓶,斂口,蒜頭,束頸,溜肩,鼓腹,餅足。胎色灰白,胎質堅硬。瓶體施化妝土至腹部,罩黃釉至腹部,有淚痕。

▌登封窯黃釉瓷

古代黃釉瓷概覽

唐代登封窯黃釉雙系注壺

高22。3釐米

現藏於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登封窯,位於河南登封曲河,創燒於唐初,興於晚唐五代,鼎盛於北宋,尤以珍珠地劃花瓷最為著名。唐代登封窯也燒造有黃釉產品,造型以碗、注壺最為常見。灰白胎,器外壁施黃釉,一般在注壺的頸、肩處及肩、腹交接處飾以刻劃凹弦紋。

▌缸瓦窯黃釉瓷

古代黃釉瓷概覽

遼代缸瓦窯黃釉雞冠壺

1991年林西縣大川鄉劉家大院遼墓出土

高22釐米

現藏於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

缸瓦窯,窯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松山區城子鄉猴頭溝村,是遼代著名瓷窯。燒瓷品種豐富,其中的黃釉產品不僅數量多,且造型多樣,除了碗、盤、缽、執壺、託盞、套盒、罐、渣鬥等典型中原風格器物外,還有雞冠壺、長頸瓶、鳳首瓶等帶有濃郁契丹遊牧文化氣息的器物,體現了獨特的地域生活習俗和審美情趣。另外,缸瓦窯的黃釉,色澤明亮,釉色黃中泛赭紅,釉層中帶有淺淡變化的條狀紋理,有著鮮明的地域與時代工藝特色。

▌景德鎮窯黃釉瓷

古代黃釉瓷概覽

明正德景德鎮官窯黃釉盤

口徑15。5釐米

現藏於北京藝術博物館

景德鎮窯,窯址位於江西景德鎮,始燒於唐,宋元繁榮,明清鼎盛,一直延燒至民國時期。明清時期,景德鎮官窯黃釉瓷取得極高成就,釉質光潤,釉色純正,新品迭出。著名的有兩個品種:

一是明代的雞油黃。其是以適量鐵為呈色劑,在氧化氣氛中燒成的高溫黃釉。創燒於明初,弘治時技術成熟並達到極高藝術水平,釉色嬌黃似雞油,堪稱後世楷模。這類黃釉瓷產品直至正德時期仍有燒造,工藝承襲弘治傳統,繼續保持了較高的藝術水準。

古代黃釉瓷概覽

清雍正景德鎮官窯檸檬黃釉杯

口徑9釐米

現藏於北京藝術博物館

二是清代的檸檬黃。其是以氧化銻為呈色劑的低溫淡黃釉,創燒於清雍正時期,釉色嬌嫩淺淡似檸檬黃,故而得名。清代文獻稱“西洋黃”“洋黃”。傳世品中以碗、杯、盤、碟最為常見。檸檬黃釉在民國時期多有仿製,且因是以前朝官窯器物為範本,故仿製效果十分逼真,需要在收藏過程中仔細鑑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