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

“天下無敵”的明朝,坐擁兩百多萬軍隊,為何還會被打的那麼慘?

作者:由 軍武次位面 發表于 收藏日期:2022-01-01

遼餉有多少

今天咱們繼續“帝國衰落的軍事密碼”系列文章,今天說明朝。網路上關於明朝的各類網文鋪天蓋地,尤其是“明吹”文,更是到哪兒都躲不開。而一般的網友,對明朝的軍事制度、軍隊構成、軍隊戰史之類基本一無所知,但只要看了這類網文,大多都會人云亦云吹噓“我大明天下無敵”。說到明朝為何會滅亡,一般也是人云亦云“小冰河”、“東林黨”之類。其實,真實的明朝在軍事上並不是那麼強大,甚至可以說戰鬥力頗為尷尬。而在導致明朝滅亡的諸多原因中,軍事制度的弊端絕對要比“小冰河”、“東林黨”之類的原因重要得多。下面咱們就來細細聊聊這個問題。

《出警入蹕圖》區域性,很多人對明軍的印象從此圖得來

“天下無敵”的明朝,坐擁兩百多萬軍隊,為何還會被打的那麼慘?

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罕見的梟雄。他以乞丐出身,趁元末亂世崛起,削平群雄,取代元朝,最終建立了明王朝。雖說朱元璋推翻了元朝,但客觀地說,明朝卻在很多方面繼承了元朝的遺產,特別是在制度建設方面,明朝繼承元朝的部分尤多。比如,朱元璋繼承了元朝的“諸色戶籍”制度,把天下百姓分為若干種戶籍,每種戶籍只准居住在固定的地方,並從事一種固定的職業,世代繼承,不得變更。當兵的人也是一種戶籍,叫做“軍戶”,這和上篇咱們提到的元朝的“軍戶制”是一樣的。不過,明朝軍戶和元朝的軍戶有所不同的地方在於,元朝的軍戶是按民族和地區來劃分的,所以有蒙古軍戶、探馬赤軍戶、漢軍軍戶和新附軍軍戶的分別,而明朝由於是漢人王朝,所以全國的軍戶並沒有什麼區別。另外一個不同之處,就在於明朝的軍戶制還結合了另一個明朝獨創的制度——衛所制。

《抗倭圖卷》區域性,圖中計程車兵就是明代軍戶充當的衛所兵

“天下無敵”的明朝,坐擁兩百多萬軍隊,為何還會被打的那麼慘?

《明史》記載,明朝建立後,“自京師達於郡縣,皆立衛所。外統之都司,內統於五軍都督府,而上十二衛為天子親軍者不與焉”。這就是說,朱元璋把全國劃分為若干個衛所,軍戶們就被編入各個衛所之中充當衛所兵。之所以叫“衛所”,是因為這套體系是由“衛”和“所”這兩種基本的建制組成的。按明朝的制度,中央設五軍都督府,把全國各省分為五大片區,由五軍都督府分片管轄。每個省設一名“都指揮使”,負責管轄本省的衛所,相當於現在的軍一級建制。每個省又被分成若干個“衛”,每個“衛”設“衛指揮使”,相當於現在的師一級建制(這就是“天津衛”的由來)。每個“衛”下轄五個“千戶所”,每個“千戶所”下轄十個“百戶所”,每個“百戶所”下轄兩個“總旗”,每個“總旗”下轄五個“小旗”,“小旗”是這套衛所制度的最基層編制,下轄十名士兵。

明初五軍都督府分管區域示意圖

“天下無敵”的明朝,坐擁兩百多萬軍隊,為何還會被打的那麼慘?

在全國所有的“衛”之中,有十二個駐防在北京和南京的衛地位最為顯貴,這就是所謂的“上十二衛”。這十二個衛的兵力不歸五軍都督府管,而是直屬於皇帝,因而被稱為“皇帝親軍”。這裡面,就包括大家熟知的明代著名特務組織——“錦衣衛”。到了朱棣當皇帝的時候,為了進一步加強皇帝直轄的軍隊力量,削弱各地藩王手中的兵力,他透過“削藩”政策,把各地藩王的兵力逐步收到朝廷手中。所以到了永樂年間,皇帝直轄的親軍從十二個衛猛增到了二十六個衛,總兵力達到了二十餘萬人。朱棣以這二十餘萬人的兵力為基礎,建立了著名的“京師三大營”,即五軍營、三千營和神機營,合稱“京營”。其中五軍營是京營的主力部隊,三千營是以歸降明朝的三千蒙古騎兵為基礎建立的精銳騎兵部隊,往往擔任皇帝的近衛軍,而神機營則是專業的火器部隊。這支強大的京營部隊,成為朱棣統治全國的本錢,也成為永樂年間五次北伐的主力。

《大明風華》中的京營五軍營將士

“天下無敵”的明朝,坐擁兩百多萬軍隊,為何還會被打的那麼慘?

朱元璋設計的這一套衛所制度,從出發點來看,是為了實現所謂“養百萬兵而不費民間一粟”的目標。按朱元璋的設想,所有軍戶按衛所建制固定居住於某地,由國家分給田地,農忙時種地,農閒時訓練,遇有戰事則直接組建成軍上陣作戰。這樣,國家不需要花費鉅額的軍費,靠著軍戶們自種自食,就能養活一支龐大的軍隊。此外,由於軍戶制度把士兵和戶籍嚴密掛鉤,所以軍隊的穩定性就比募兵制相對要好,這一點在上一篇講元朝軍戶制時已經談過。正因為有這些優點,所以明朝就擁有了中國曆代王朝歷史上數量最多的軍隊。咱們之前談到過,在明朝之前,中國軍隊數量的歷史記錄是由北宋保持的,最高峰達到了一百二十五萬人。而到了明朝洪武年間,全國軍隊數量已經達到了一百八十萬人,一舉打破了這個記錄。到了永樂年間,明軍數量更上一層樓,達到了二百八十萬人的恐怖數字!以明代的生產力水平,如果沒有衛所制和軍戶制,要擁有這麼多軍隊肯定是不可能的,由此也可見朱元璋設計的這套制度的可取之處。

明代福建沿海所設的部分衛所建制

“天下無敵”的明朝,坐擁兩百多萬軍隊,為何還會被打的那麼慘?

但是,朱元璋設計得再理想,他也預料不到日後的變化。1449年,明朝第六代皇帝明英宗御駕親征,帶領京營二十多萬精銳去討伐入侵的瓦剌軍隊。結果一不小心玩脫了,在土木堡被瓦剌軍隊打了個全軍覆沒,明英宗被俘,二十多萬京營精銳一夜之間全部葬送。雖然此後京營又再次重建,歷代明朝皇帝也多次對京營加以整頓,但其戰鬥力卻再也恢復不到土木堡之變前的水平了。1550年,韃靼的俺答汗率數萬蒙古鐵騎突破長城防線,一直打到北京城下,號稱十幾萬的京營明軍躲在高大的北京城牆後面,任憑韃靼軍在北京城外肆意燒殺搶掠了十天,竟無一人敢出城交戰。到了明末,京營更是一塌糊塗,軍紀敗壞,訓練缺乏。無論是對八旗鐵騎還是起義的農民軍,明朝朝廷都根本不敢派出這支毫無戰鬥力的軍隊。最後當李自成兵臨北京城下的時候,京營十萬大軍,幾乎一仗沒打就全部投降了。

國外繪製的庚戌之變中韃靼騎兵攻擊居庸關的場面

“天下無敵”的明朝,坐擁兩百多萬軍隊,為何還會被打的那麼慘?

作為明軍精銳禁軍的京營為什麼會衰敗到這種程度呢?這和明朝的衛所制度的衰敗有著直接關係。京營本來就是從全國的衛所軍戶中選拔的精兵所組成,各地的衛所能不能給京營提供源源不斷的精兵,這是京營能否保持戰鬥力的關鍵所在。然而,明朝衛所制度從永樂年間達到巔峰之後,就開始因為種種弊病走上了下坡路。衛所制度的第一個弊病,就是軍戶農民性質多過軍人性質,戰鬥力完全得不到保障。按朱元璋的設計,軍戶主要工作是種地,所謂“二分守城,八分屯種”,真正軍事訓練的時間很有限。而明朝自永樂之後,內地長期承平,沒有戰事,軍戶基本上一年到頭都在種地,幾乎沒有啥軍事訓練,這就跟農民沒啥兩樣了。所以到了嘉靖年間,倭寇肆虐東南沿海的時候,東南地區的衛所兵簡直不堪一擊,甚至創造了讓五十三個倭寇從浙江登陸,一路殺到南京城下,沿途殺傷明軍官兵數千人的恥辱記錄。

《抗倭圖卷》區域性,圖中可見明朝衛所兵只有一身號衣,武器頗為簡陋

“天下無敵”的明朝,坐擁兩百多萬軍隊,為何還會被打的那麼慘?

衛所制的第二個弊病,就是軍戶地位極端低下,毫無尊嚴。按明朝制度,一旦成為軍戶,就要世世代代在衛所當軍戶。在衛所裡,軍官都是世襲的,軍戶毫無上升空間。而衛所軍官的世襲制,又使他們在衛所裡成了實際上的“土皇帝”,對軍戶們可以任意役使,任意支配,不但強迫軍戶為他們提供各種無償勞動,還要侵奪國家分配給軍戶的土地為私產。這些土地為軍官們佔有之後,軍戶除了能留一點餬口的收成外,其餘全部歸軍官所有,甚至一文錢租稅也不用向國家交。如此一來,軍戶實際上成了衛所軍官們的農奴,陷入了極其悲慘的境地。因為無法生活,軍戶們只好全家逃亡他鄉,成為流民。據明朝自己的統計,僅在明英宗時期,“逃故軍士一百二十萬有奇。”幾乎佔了明軍總兵力的一半。軍戶地位如此低下,境遇如此悲慘,想指望他們上陣奮勇殺敵,那隻能是痴人說夢了。

現存最完整的明代衛所遺址——貴州黎平隆裡古城全景圖

“天下無敵”的明朝,坐擁兩百多萬軍隊,為何還會被打的那麼慘?

衛所制的第三個弊病,就是軍官世襲制,導致軍官能力普遍低下。按明制,從正三品的“衛指揮使”一直到從六品的“所鎮撫”,全部都是世襲官職——“其職死者襲,老疾者替,世久而絕,以旁支繼,年六十者,子替。”明朝著名的兩個抗倭名將,戚繼光和俞大猷都是靠世襲得來的官職。戚繼光是世襲了他爸的登州衛指揮使官職,而俞大猷則是世襲了他爸的百戶官職。但是,明朝龐大的衛所軍官群體中,像戚繼光、俞大猷這樣的人才簡直是鳳毛麟角,絕大多數都是沒啥才能,全靠拼爹當上軍官的混子,欺壓軍戶有一套,真上了陣基本都是一觸即潰的貨色。

明代會州衛軍民指揮使司前千戶所百戶官印

“天下無敵”的明朝,坐擁兩百多萬軍隊,為何還會被打的那麼慘?

衛所制度如此敗壞,衛所兵戰鬥力如此低下,無奈之下,明朝只得走上了募兵的老路。戚繼光正是完全拋棄了衛所制度,透過招募浙西礦工和農民才組成了戰鬥力較強的戚家軍,取得了抗倭鬥爭的勝利。而在北方,遼東總兵李成梁也是丟開了衛所制度,招募弓馬嫻熟的蒙古勇士做自己的家丁,從而組成了戰鬥力較強的三千遼東鐵騎,對保衛明朝遼東地區的安全起到了關鍵作用。募兵制對提升明軍戰鬥力確實起到了明顯的作用,然而,衛所兵是自種自吃,不用國家掏工資,而募來的兵則需要每個月真金白銀髮工資,於是明朝軍費開支開始暴增。明英宗時,每年發放的邊軍餉銀才不過幾萬兩,到了明武宗年間就增加到了47萬兩,到了嘉靖前期,猛增到270萬兩,而到了嘉靖晚期,已經暴增到了595萬兩,到了萬曆中期,再猛增到936萬兩。到了萬曆末期,由於建州女真興起,遼東戰事爆發,軍費更是呈失控狀態,明朝不得在已經很重的田賦基礎上再加徵“遼餉”,結果,終於引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明朝為了鎮壓農民起義,又再加徵“剿餉”和“練餉”,以應付越來越龐大的軍費開支。而“三餉”的沉重負擔,又使更多的農民投入到了造反者的行列。最終,明王朝就在這無解的死迴圈中一步步走向了滅亡……

晚明遼東鐵騎形象,這些人都是以優厚軍餉招募來的蒙古勇士

“天下無敵”的明朝,坐擁兩百多萬軍隊,為何還會被打的那麼慘?

參考文獻:《明史》、《明實錄》、《大明會典》、《中國軍費史》、《隱匿的疆土——衛所制度與明帝國》、《中國軍事史第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