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

古陶瓷:礬紅料中的黃釉瓷鑑賞

作者:由 中歷收藏品鑑定中心 發表于 收藏日期:2022-01-09

礬紅是釉下嗎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在現代古代陶瓷鑑賞中,除了採用傳統的造型、工藝、胎釉、紋飾、款識等辨別真偽外,古代陶瓷的釉色成分成為了古代釉色用料的最終判別。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科院古陶瓷研究所針對我國古代陶瓷的工藝、胎土、用釉料做過完整系統的科學研究,這些研究為科學鑑定古陶瓷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科學研究表明,中國曆代低溫色釉都屬於鉛釉系統。古代著名的低溫色釉品種有唐三彩、遼三彩、素三彩、琉璃釉、礬紅等等。我們今天要介紹的明代弘治黃釉就是採用礬紅料的低溫色釉。

古陶瓷:礬紅料中的黃釉瓷鑑賞

弘冶黃釉碗

在陶瓷用釉中,礬紅料是個很神奇的釉色原料,開啟五彩、鬥彩先祖的釉上紅彩就是採用的礬紅料。礬紅彩可以根據彩料的細度、純度及分散度,在燒造的過程中再根據彩燒的溫度、時間來達到礬紅的髮色效果,其燒造的色調可以從深色的棗紅色變化到黃的磚紅色。

使用礬紅料所要達到的釉色效果,是一種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很難撐握的工藝,它的工藝難度從而也造成了歷史上正色黃釉的陶瓷少之又少,更因其工藝的難度與其成品的稀缺讓黃釉瓷成為了皇家的專用釉,俗稱“帝王釉“。

古陶瓷:礬紅料中的黃釉瓷鑑賞

明弘冶黃釉盤 國博

在中國傳統高溫黃釉中所採用的是含鐵較高的粘土或赭石為著色劑,而弘冶、正德時期彩用的是礬紅料,它們的施釉方法也與傳統低溫施釉工藝不同,如在古代低溫釉的施釉大多是在經過素燒或採用燒結的石胎上採用蘸釉法、澆釉法或塗釉法施釉,雖然也有在帶釉的白瓷成品上;而弘治黃釉瓷全是採用澆釉法工藝在帶釉的玻璃化白瓷成品表面進行施釉,故而人們又把這種黃釉稱為”澆黃“。

因採用底面釉的工藝有助於提高釉面的質量,使其色調均勻一致,釉面平整,光澤度好,透明度也很高,讓其色調較淡而顯嬌豔,又稱其為“嬌黃“,明代弘冶時期所產黃釉瓷這些特有的特色達到了黃釉瓷的歷史最高水平。

本文圖片來自國家博物館,文章來自:想得到真實答案就去中歷的中歷收藏品鑑定中心,我國合法第三方專業鑑定平臺。專注於:瓷器、銅器,錢幣,隕石、玉器、石類等各類收藏品鑑定服務。過程公開透明,藏家可全程參與。採用傳統眼學鑑定或物品成分分析輔助眼學綜合鑑定方式。鑑定結果客觀公正得到了專業人士及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