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

孫承宗可謂是大明朝一位良才,他能取得這樣的成就主要是這三點

作者:由 北半球歷史解說 發表于 收藏日期:2022-01-17

漁家明孫承宗表達了什麼

相信看過歷史的朋友都知道,王在晉固執自我,最後孫承宗也是沒有辦法了。天啟二年八月,王在晉被免去遼東經略的職務,在這國難當頭的危急時刻,孫承宗主動上疏,自請督師。他說道:“如今強敵屢次犯我邊境,亡我之心不死,朝眾多明哲保身之輩;軍前多怯懦避戰之徒。築城自保,不如力圖恢復。臣願領旨去遼東督師,修築險要之地,伺機收復失地。”熹宗雖然捨不得孫承宗離開,但是也找不到更合適的人選了,沉思片刻之後,就命人擬旨。孫承宗仍然擔任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同時讓他督導山海關及薊、遼、天津、登、萊等處的軍務,授予他臨機專斷之權,可以根據情況自行處理軍務,不受兵部的制約。同時任命閆鳴泰為遼東巡撫。孫承宗又推薦鹿善繼為主事、王則古為贊畫,請撥發帑金八十萬,做好了所有的準備。

到了出發的那一天,熹宗賜予孫承宗尚方寶劍、坐蟒,他親自率領內閣大臣為孫承宗送行,直送到崇文門外,目送自己的老師遠赴邊疆。快要走到山海關的時候,孫承宗望著連綿起伏的群山,豪情在胸,少年之志,如今終於可以實現了,他豪邁地說:前任經略已經去了,代替他的又將如何?我雖有滿腔豪情,前途也未可知。與其以天下之大交付給不可知之人,不如以天下之大交付給不可知之我!

孫承宗可謂是大明朝一位良才,他能取得這樣的成就主要是這三點

崇文門現代

到了山海關以後,孫承宗終於可以按照自己的理想在邊疆建功立業了。他馬不停蹄,大刀闊斧,進行了一系列整頓。他命令總兵江應詔負責重新制定軍制,袁崇煥負責修建軍營房舍,李秉誠負責操練火器,鹿善繼負責整頓後勤,管理軍中儲備,沈棨、杜應芳負責製造盔甲營帳,孫元化修築炮臺,宋獻、程侖主要負責購買軍馬,萬有孚主要負責採伐樹木。在前屯,他命令遊擊祖大壽幫助金冠於覺華,副將陳諫幫助趙率教。遊擊魯之甲負責幫助救濟難民,副將李承先負責訓練騎兵,參將楊應乾負責招募遼人參軍。

針對兵將分離,管理混亂,調動不迅速這些弊端,他們重新制定了兵制:一、建立營房。三千人為一營,五人為一房,把十五營分為三部。二、將帥把營部作為堅守的崗位,兵不離將,將不離帥。三、負責帶兵的和負責教練的分工明確。經過這樣整頓,提高了軍隊調動的靈活性,增強了戰鬥力。當時,駐守山海關的兵力名義上是七萬,但紀律散漫,有很多人冒領糧餉。孫承宗逐一檢閱士兵,重新核實造冊。淘汰計程車兵約有幾百人,遣還河南、真定的老弱殘兵一萬多名,把他們的盔甲發放給所救的難民,其中的七千人參了軍,負責守衛前屯。

孫承宗可謂是大明朝一位良才,他能取得這樣的成就主要是這三點

孫元化

在修關禦敵方面,孫承宗雖然反對修重關,但不等於不修。在水路方面,在望海臺安裝大炮,以防敵軍從水路進犯。陸路方面,從海邊到石城修三道關,可以駐紮一萬多人。經五個月的精心經營,基本穩定了山海關的局勢,併為恢復遼西失地,提供了強勁的後方。天啟三年九月八日,孫承宗帶領大軍出山海關,向東巡查三百多里,到達寧遠城東的杏山附近。透過這次東巡,更加堅定了他發展寧遠的決心。

正當他躊躇滿志,準備大修寧遠城的時候,卻受到了來自保守官員的壓力。當初鳴泰之所以成為遼東巡撫,是由於孫承宗的推薦。後來,發現第二天早上,孫承宗來到中前所視察。他登上城樓,向東北方向眺望,但見山巒起伏,莾莾蒼蒼,在朝陽的照耀下分我的壯麗。有名無實,很多軍機大事都不跟他商量。鳴泰很不高興,上疏皇帝說自己有名無實,說承宗獨斷專行,不如及早回京。孫承宗聽說以後,也稱病辭職。言官們都上疏皇帝,要求保留孫承宗的職位,指出鳴泰的錯誤之處,巡關御史潘雲翼說:“鳴泰身為巡撫,不知與孫大人同心協力共同扶保我大明江山,在邊疆時,一計未出,寸功未立,反而以個人權利的得失心存不滿,臣請罷免鳴泰。”熹宗見群情激奮,言之有理,就罷免了鳴泰的巡撫之職。

孫承宗可謂是大明朝一位良才,他能取得這樣的成就主要是這三點

寧遠城現代圖

鳴泰雖然沒有功勞,但也並不阻撓孫承宗的軍事方針的實施,他被罷免以後,朝廷派來了膽小如鼠的張鳳翼。有了上次鳴泰的經驗,孫承宗怕落個獨斷專行的名聲,軍事上的事往往同張鳳翼商量。張鳳翼生性怯懦,極力主張守關。孫承宗非常不高興,有一次帶領眾將出關巡視,到達寧遠以後,孫承宗把眾將召集到一起,再次討論防守的重點。沒想到,大部分贊成張鳳翼的看法,他們看到塞外這麼荒涼,實在不是駐守的好地方,唯獨馬世龍提議駐守中後所,而袁崇煥、鹿善繼和副將茅元儀等人極力主張守寧遠。孫承宗贊成袁崇煥等人的意見,但是僉事萬有孚、劉詔極力反對。孫承宗看到意見統一不了,將領多有怕苦厭戰的心態,只好臨機獨斷,力排眾議,當即命令滿桂與袁崇煥共同守衛寧遠城。

雖然孫承宗的邊防大計仍然按照他的既定方針去辦,但在邊疆始終是兩個聲音。跟孫承宗唱對臺戲的就是張風翼,他竟然說:“遼東貧瘠荒遠,國家就是放棄整個遼東,也還是全盛的中朝大國。比如大寧、河套等地現在都已經放棄了,對國家有什麼損害?現在,全國之內沒有一個人打算恢復全遼,他孫承宗一個人就能恢復嗎?”他甚至對別人說:孫承宗把我放在寧遠這荒涼的邊塞,這是在殺我啊!他害怕得要命,急忙把孩子老婆送回老家。

孫承宗可謂是大明朝一位良才,他能取得這樣的成就主要是這三點

張風翼

為了穩定軍心,讓朝廷支援自己,孫承宗於天啟四年二月上《邊防大計疏》,駁斥了張鳳翼的亡國言論,他說:“山海關以外的各個城池,其中的居民又是民又是兵,我們是在以遼人守遼土,遼人安居樂業,努力耕種,就會使山海關以外的戰備情況得到很大的改善,這樣,關內的戰備就不用那麼緊張。如果守在關內,那麼,我們的戰略縱深就很淺;如果守在寧遠,那麼它就成了山海關的重關,我們的京師於是就遠在千里之外。假如後金前來攻城,由於是遼人世代居住的地方,所以遼兵必然死守,何愁寧遠守不住呢。現在,朝中一些保守的庸人,要放棄寧遠,退守山海關,實在是亡國之計。望陛下當機立斷,堅定守寧遠的決心,臣願肝腦塗地,報效陛下。”熹宗為孫承宗的忠心和保衛邊疆的決心所感動,當即准奏。

天啟三年九月,孫承宗命祖大壽修復燒燬的寧遠城,並命令駐軍儘快重建從山海關到寧遠之間被燒燬的各個城池。號召遼人迴歸故居,開荒種地,重建家園。同時又發展採煤、煮鹽、海運等各項事業。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當地人民逐漸的富足,為對敵軍事鬥爭提供了強有力的物質保障。寧遠城修好後,孫承宗派袁崇煥鎮守。他自己則坐鎮山海關。隨著寧遠城經濟的發展,防衛的日漸鞏固,明軍的防線也不斷向前推進。天啟五年夏天,孫承宗派遣軍隊分別據守錦州、松山、杏山、石屯以及大淩河、小淩河等各個城池。明軍的防線從寧遠又向前推進了二百里,形成了以寧遠為中心的寧錦防線。這樣,從天啟二年關外淪陷以後,在孫承宗的努力下,向東向北拓展國土四百多里。當年的失地全部收復。這道防線不僅保衛著山海關免受攻擊,而且在此後的二十多年裡,基本上穩定了河西走廊的戰局,使後金難以從這裡突破。

孫承宗可謂是大明朝一位良才,他能取得這樣的成就主要是這三點

山海關現代圖

孫承宗之所以取得這樣大的成就,主要得益於三個方面:

首先是自己的雄才大略,正確的方針。主要是建立了以寧遠為中心的防衛體系。然後是調動安撫各方面的力量。“以遼人守遼土”,命楊應乾所招募的遼人士兵戍守寧遠,節省了很多朝廷的經費,提高了士兵的守土熱情;派使者去朝鮮,使它聲援大明;在東江犒賞毛文龍部。毛文龍部雖然名義上歸朝廷管,但有貪功,冒餉、不肯受節制,難以調遣等問題。危難時刻,只有好好安撫。現在形成了遼人、朝鮮、毛文龍部以及朝廷軍隊四方勢力共同抗擊後金的局面。

其次是用人得當。大將袁崇煥,忠君報國,有勇有謀,在駐守山海關的時候為大明王朝立下了不世功勳。孫承宗慧眼識英才,知人善任,大膽起用了袁崇煥。關鍵時刻商議大事,總是不謀而合,英雄所見略同。在實現自己的守關方針過程中,孫承宗如虎添翼。

第三是時局發展的有利。朝廷方面,魏忠賢獨攬大權,他想拉攏孫承宗,同時也為了討好皇上,派他的黨羽劉朝、胡良輔、紀用等四十五人向前線運輸大炮、盔甲、弓箭等軍用物資數以萬計,又贈送白金十萬兩,蟒、麒麟、獅子、虎、豹等各種樣式的金幣,賞給有功的將士,賞賜給孫承宗蟒服、白金,以表示慰勞之意。敵軍方面,後金內部也是矛盾重重,財物不足。勞師遠征,士兵也是怨聲載道,所以暫緩對明朝的進攻。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來孫承宗要比王在晉強上百倍。你們說他倆誰更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