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康熙:不要讓蒙、漢族人知道|科技為誰服務決定了國運

作者:由 春秋硯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04-05

律歷淵源到底是什麼意思

法國傳教士白晉在《康熙帝傳略》中記載:康熙每天都宣我們進宮講課,他聽課認真,親自動手畫幾何圖並提出感到困惑的問題,每有提問,我們就重講。為記住幾何定理的推理步驟,康熙經常溫習,在五、六個月的時間裡,就掌握了幾何學,能即刻說出所畫的幾何圖形定理及其證明過程。

康熙:不要讓蒙、漢族人知道|科技為誰服務決定了國運

康熙帝學貫中西

我們曾簡單地以為清朝只是閉關鎖國、拒絕外來的科技文明。像兩次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華、甲午之戰等等,無一不是暴露出對外界的無知,並固執地拒絕睜開眼睛看世界,更遑論改變自己、跟上世界的腳步了。

但事實上,在明末清初,士人們對西方的科技文明並非一味拒絕,對傳教士們甚至以“西儒”相稱,康熙帝更是抱著歡迎的態度,積極地學習西方的知識。

這樣一個

學貫中西,思想開闊的皇帝本應帶給清朝一個光明的未來,事實卻相反:他阻礙了知識的傳播,使得兩代之後,子孫就成了愚昧無知的代名詞。

難怪梁啟超認為,康熙將科學作為個人的工具,

"就算他不是有心窒塞民智,也不能不算他失策

“。

一、不被束縛的好奇心

1、初識西方科技

一六六八年,康熙帝還生活在鰲拜的陰影下,重啟順治帝時傳教士湯若望所制時憲曆的鬥爭,成了他小試牛刀的開始。

大統歷和回曆是老的歷法,明末已經有了與天象的誤差。但以鰲拜為代表的保守勢力都牴觸改革,一心沿用舊法,並迫害湯若望、南懷仁等傳教士及欽天監擁護時憲曆的官員。

大統歷和回曆的誤差,時常發現與天象不符,保守的欽天監監正楊光先無法解釋,受到彈劫。康熙帝正在著手解決鰲拜專權的問題,楊光先又是鰲拜任命的,康熙決定藉此案開啟缺口。

康熙:不要讓蒙、漢族人知道|科技為誰服務決定了國運

南懷仁,第一個教康熙數學的傳教士

這年冬天,康熙帝下令大學士們到觀象臺觀測天象,檢驗南懷仁與楊光先對天文推算的孰是孰非。在觀象臺,測驗立春、雨水、太陰、火星、木星,南懷仁據其儀器測驗各項皆符合天象,而楊光先、吳明烜各項皆有誤差。

康熙帝立即廢除大統歷和回曆,重行時憲曆,楊光先撤職,南懷仁重返欽天監。這場鬥爭,在十四歲的少年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天文推算像磁石一樣吸引了他。次年,康熙智擒鰲拜,奪回了政權,他把南懷仁召至內廷,開始了學習西方自然科學知識的歷程。

2、刻苦學習

康熙從五歲入書房啟蒙,酷愛學習,刻苦程度令祖母孝莊太后為之擔心。長大以後,百忙之餘,仍是手不釋卷,他在《庭訓格言》中寫道,”凡事可論貴賤老少,唯讀書不問貴賤老少。讀書一卷,則有一卷之益,讀書一日,則有一日之益。此夫子所以發憤忘食,學如不及也。“

傳教士也曾記錄,康熙帝學習常常廢寢忘食,去暢春園休息也不想中斷課程。不管烈日炎炎還是颳風下雨,教士們只能陪著給康熙上課。康熙帝甚至二、三個時辰在房間埋頭操作儀器,演算推理。課餘的時間,他還經常自己複習,興致來了,還會叫來幾個皇子,聽自己授課。

康熙:不要讓蒙、漢族人知道|科技為誰服務決定了國運

康熙帝放到現在也是學霸

沒錯,這就是清朝的康熙,他不僅傳統文化學識淵博,而且思想開放,對西方的科技成果,也孜孜以求。葡萄牙人南、徐日升,法國人白晉、張誠、安多,義大利人閡明我等都為他講過課,涉及的領域包括數學、天文學、地理學、藥理學、解剖學、拉丁文、歐洲哲學、音樂理論、繪畫等。

康熙不僅好學,而且愛做實驗。

觀測天文、實驗製藥、選育稻種甚至動物解剖,他還寫過數學的文章:《三角形推演算法論》……

二、學以致用的成果

康熙帝學習的成果總要用於實踐,他也迫不及待地這樣做了。

1、皇輿全覽圖

一六七三年至一六九六年,三藩之亂、額魯特蒙古貴族叛亂、沙俄入侵,戰爭的需要讓康熙深感地圖的重要,尼布楚條約簽定後,傳教士張誠帶回來一份歐洲人繪製的亞洲地圖,呈現康熙,但裡面也缺少中國地理詳情。

康熙帝組織傳教士、培訓中國學生、採買測繪儀器,分赴中國各地測量,歷經十多年才完成,白晉將各省分圖總繪成一幅全國地圖,連同分省地圖呈給康熙帝。這就是著名的《皇輿全覽圖》。英國科學家李約瑟認為:”

它不但是亞洲當時所有的地圖中最好的一幅,而且比當時的所有歐洲地圖都更好、更精確。

“在測繪過程中,發現了地球經度的長度因緯度上下而有所不同,從而證實了牛頓關於地球為橢圓形的理論,成為當時世界地理學史上的一件大事。

康熙:不要讓蒙、漢族人知道|科技為誰服務決定了國運

歐洲版皇輿全覽圖

2、治理水患

康熙六下江南,其中的一個目標是視察黃河河務。

黃河時常氾濫,北方數省深受其害。康熙帝親自測量水位、堤壩的深淺高低、

計算水流量

,為科學治理黃河,做出較為符合實際的方案。這一切都由於康熙有著良好的數學基礎。

保定府以北的渾河與以南的清河經常氾濫成災,威脅京畿安全。康熙命人繪製精確地圖,據此指導何處修堤、何處開挖引水溝渠,很快完成了工程,並將渾河賜名永定河。

3、 文化事業

康熙不僅自己學習西方文化,也鼓勵子女學習,其中尤以三皇子允祉最為出色,成為日理萬機的皇帝編修著作的最大幫手。康熙帝在暢春園內開設蒙養齋館,內設算術館,令貴族子弟入學。組織修撰律呂、演算法諸書,並將自己的相關研究心得作為編纂依據。在康熙的直接參與和指導下,結合傳教士傳授的知識,出世了一批成果。

康熙:不要讓蒙、漢族人知道|科技為誰服務決定了國運

清朝宮廷樂隊

《律歷淵源》

:允祉主編,由《曆象考成》、《數理精蘊》組成。

《律呂正義》

:允祉和皇十六子允祿主編,該書記錄康熙帝所定十二律及樂器製造,上編《正律審音》下編《和聲定樂》,續編《協韻度曲》。

《律呂新書》

:康熙親與皇三子、皇十五子、皇十六子、傳教士德里格細緻研討而成,”凡中國、外國鐘磬絲竹之樂器,分別其比例,查算其根源,改正其錯訛,無一不備羨。“

三、皇帝聖明的工具

清朝雖然入主中原,掌握了全國的政權。但在政治領域,不得不在國家制度借鑑前朝,而在思想文化領域,更是傳統的儒學佔據了主導地位。這使得清朝統治者在心理上產生落差,康熙更是如此,一方面,

康熙帝致力於學習漢文化,造詣非常之高,能與儒學大學者平等地講經論道。但另一方面,他又想顯示出超出傳統學者的能力,來說明皇權的正統性

,以知識的權威彰顯政治的權威,傳教士帶來的學問給了他這樣的機會。

1、老人星事件

康熙帝第二次南巡到了江寧,經過充分的準備,在一天傍晚,到了天文臺,召見部院諸臣。

康熙帝詢問:”漢大臣中有曉知天文者否?“從小四書五經的漢臣們能有幾個知道天文,眾人回答不能通曉。

康熙帝又問掌院學士、福建安溪人李光地,”爾所識星宿幾何?“,李光地在理學、易經、文學上都很有造詣,是很受康熙賞識的漢臣。他回答:不能全識。

康熙:不要讓蒙、漢族人知道|科技為誰服務決定了國運

古觀象臺

李光地回答不了的問題,其他漢臣就更不用多說了,康熙帝提到了南方的近地大星老人星。李光地回稱:”據書本上說,史傳記載,老人星見,天下太平。“

這個回答讓康熙帝怒形於色:”甚麼相干,都是胡說!老人星在南,北京自然看不見,這裡看自然看見。若再到你們閩、廣,連南極星也看見。老人星在那一日不在天上?如何說見則太平!“

康熙帝又問尚書張玉書恆天星是怎麼回事??張羞愧地回答不知道。康熙再次目視李光地,李光地連忙回答:”古人以為是歲差,西洋人說有恆天星。“康熙帝追問,”誰說得對?“

”應該是西洋人說得對些。“李光地迴應。

康熙帝嚴厲地得出結論,”自來史志曆法多不可信,質之以理,類空言無實“,”漢人於演算法,一字不知。“

康熙帝當然知道漢臣沒學過天文學,

他的目的就是以此壓制漢臣,讓他們信服皇帝的知識淵博。

康熙:不要讓蒙、漢族人知道|科技為誰服務決定了國運

康熙學習的西方科技成為壓制漢臣的手段

2、折服眾臣,炫技是要有真才實學的

康熙三十一年某日,皇帝召集大學士、九卿,為大家講解律呂、算數、天文曆法等知識。時近中午,康熙帝命人取來測日晷表,用御筆點了點,對眾臣說:”此正午日影所至之處。“讓太監將測日晷表搬到乾清門正中,大家在一旁等候觀驗。

正午到了,

日影與御筆畫點處絲毫不差,大臣們無不歡呼,對皇帝傾佩得五體投地。

康熙四十三年冬月初一發生日食,欽天監上報了觀測結果:”午正三刻十一分南稍偏西初虧,未正一封食甚,申初一刻七分西南復圓。“然而,這與康熙帝自己用儀器測驗的結果有較大差距。康熙猜測或者是記錄時寫錯了,或者計算時小數點省略太多,命欽天監仔細檢查。

事後證明,康熙帝的觀測是正確的,欽天監監正常額等人”以推算未盡請罪,上從寬免之“。

康熙:不要讓蒙、漢族人知道|科技為誰服務決定了國運

日晷儀

四、防人終害己的手段

1、科技成就束之高閣,不能轉化為生產力

清朝以農為本,曆法對於節氣、農時至關重要。康熙帝用西方科技製作了一批觀天儀器,推行新曆。但其他科技成果就沒有這麼幸運了,《皇輿全覽圖》作為當時世界最好的地圖,沒有用來服務國人,反而長期被康熙作為密件收藏內府。

《皇輿全覽圖》在社會上人們只聞其名,卻沒對經濟社會發展起任何作用。

這一圖冊被參加測繪的傳教士帶回西方,整理發表,使西方人對中國地理的瞭解超過了國人。

由於戰爭的需要,康熙帝命傳教士南懷仁製造了九百多門大炮,用於裝備八旗兵。隨著戰事的結束,清軍的裝備沒有繼續發展。他又

回到堅持騎射為本的治軍理念

。在提拔軍官時強調:”以騎射嫻熟、人材壯健為要。“中國的軍事科技在此之後,非但止步不前,反而倒退了。

康熙:不要讓蒙、漢族人知道|科技為誰服務決定了國運

始建於清初的西什庫天主教堂

2、小眾教育的結果

康熙對皇子的教育極其嚴格。所有皇子、皇孫六歲開始到上書房讀書,除了元旦、端午、中秋,加上皇帝萬壽之日放假,其餘則無論寒暑,都不間斷。

上課開始的時間為寅時,也就是早上4、5點鐘,放學的時間為申時,約下午16點前後。

每天要學習滿、蒙、漢文,儒家經典,騎射等等課程,康熙還會經常光臨上書房,考核各位學子的學習狀況。

西學不是強制性的課程

,對於皇子們這也只當是愛好。我們知道數學學得好的有三阿哥、十六阿哥。

康熙將西學的培訓嚴格控制在極小的範圍內,因為

他擔心先進的西方科技一旦成為顯學,將會極大地動搖以騎射起家的滿清的統治

。據傳教士張誠的日記,康熙不準傳教士在有漢人和蒙古人的衙門裡翻譯任何科學文獻。即使在小範圍內西學的教育也沒有堅持下去,康熙之後的皇帝,沒有了他的雅好。

正是因為康熙這種狹隘的態度,導致西方科技在中國得不到傳承。三阿哥沒有得到皇位,也就斷了繼續發展的機會。即位的雍正、乾隆他們對西方科技沒興趣,只將其作為玩意兒、工藝品,三代之後,康熙時與西方差距不大的清朝就被人遠遠地甩在了身後。

康熙:不要讓蒙、漢族人知道|科技為誰服務決定了國運

康熙時製造的觀天儀器

總結:

康熙的科技是為個人及小集團服務的

,他學識淵博,但不對現實社會產生作用。所以說,康熙對科學的所謂興趣,一方面是用來炫耀,另一方面則也是當玩具供他個人取樂消遣,而不是用於實際需要。

傳教士曾經送給康熙一個計算器,康熙看到後驚駭不已,他想的不是這個東西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服務於工程計算,解決實際問題。而是擔心蒙人和漢人學會此物,會出現統治者駕馭不了的局面,因此說了六個字:

"勿為蒙、漢所學"。

康熙帝將西方科技作為權術加以利用,隔斷了中華文明吐故納新的渠道,使得後代將西方科技當作”奇技淫巧“,只是圖新鮮、享樂的工具,也遺害了自己的子孫。說到底,

康熙帝沒有認識到科技應為全民所有。

參考資料:《清初士人與西學》《熙朝崇正集》《洋教士看中國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