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一群博物館小蜜蜂驚倒浙大博士生,他們幹了些啥

作者:由 錢江晚報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05-13

一個貝殼化石多少錢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郭聞/文 林雲龍/攝 通訊員 王莎麗

“矽和矽有什麼區別?”

“無盾龜為什麼沒有盾殼?”

“三葉蟲的後代是什麼?”

“博物館小蜜蜂”們連珠炮般的提問,驚得浙江大學地球科學學院的博士生們不時感嘆:現在的孩子知識面太廣、提問太專業了!

這是11月30日上午,錢報“博物館小蜜蜂”在浙大地質館參觀的現場。

一群博物館小蜜蜂驚倒浙大博士生,他們幹了些啥

浙大玉泉校區地科院

有一座“寶藏”博物館

很少有人知道,浙大玉泉校區有個地質博物館,裡面有2000多種6000多件地質標本藏品,平時主要用於教學科研,閒時做為公共博物館開放給公眾。不過因地處大學校園,多了些“藏在深閨人未識”的氣質。

這座博物館始建於1982年,收藏的地質標本最早純粹用於教學科研,所以規模並不大,標本標籤的說明也非常簡單,通常只標註了標本屬性、光澤或形狀、產地。比如是這樣註明的:螢石、玻璃光澤、浙江。

一群博物館小蜜蜂驚倒浙大博士生,他們幹了些啥

師生們去野外科考的時候也會帶回一些標誌性的地質標本充實館藏,比如比較完整的浙江長興煤山D剖面二疊紀的中華扁體魚、旋齒鯊化石標本,被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批准為全球二疊/三疊系界線層型剖面和點位,算得上是鎮館之寶。

再加上之後因教學科研需要不斷購買地質標本,以及校友們的捐贈,經過30多年的發展,最早的地質標本收藏室就這樣慢慢地發展成了擁有2000多種、6000餘件、五大展區的地質博物館,也形成了完整的地球演變體系。

現在的館藏註釋很詳細,是這樣的:

一群博物館小蜜蜂驚倒浙大博士生,他們幹了些啥

還有這樣的:

一群博物館小蜜蜂驚倒浙大博士生,他們幹了些啥

這樣專業、豐富的地質博物館當然是最適合給求知慾旺盛、好奇心強調的孩子們參觀了。所以,這次博物館小蜜蜂的活動,就特別聯手了浙江大學地球科學學院,組織了50位中小學生參觀這座神秘而館藏豐富的地質博物館,同時邀請了博導教授、十幾位博士生為孩子們講解,並做科普講座。

有趣的問題專業的提問

讓博士生們驚歎連連

這次觀展很特別,並不像之前我們組織的博物館參觀那樣,全程固定講解員,而是由地質學系研究生第一黨支部的十幾位博士生們擔綱講解工作,每人負責幾個展櫃,流水線作業。50位學生按年齡分成高年段和低年段4隊,每隊由一位博士生帶隊,交錯參觀。

一群博物館小蜜蜂驚倒浙大博士生,他們幹了些啥

走到化石區,有個同學問了個非常專業的問題:“你們怎麼知道這些礦石的年代,怎麼去判定的?”博士生吳鴻翔告訴記者:這樣的問題,一般是本科生入學時才會去觸及的,由此可見這位提問同學想的十分專業。

路過海百合(始於寒武紀的棘皮動物)化石,一位同學很準確地向大家描述這種看上去像蓮蓬的動物是怎麼透過腕足進食的。讓站在一旁準備給大家講解的女博士管濤驚得一愣一愣的。

一群博物館小蜜蜂驚倒浙大博士生,他們幹了些啥

還有同學問:無盾龜(存在於4千萬年前的始新世)為什麼沒有盾,它怎麼進化的?

帶隊的博四學生卞爽笑著說,這些問題真是讓我們招架連連啊,夠考驗我們的專業知識的。

相對於高年段學生的專業提問,低年段孩子的問題則非常有趣及天馬行空。比如一二年級的好多孩子都問了一個有趣的問題:貝殼裡的肉去哪了?博士生楊少梅解釋:裡面的肉被時間帶走啦,它們也變硬了變成了砂礫,如果切割開兩片合攏的貝殼化石,就會看見裡面的這些砂。

這些孩子們日常是怎麼獲得這些豐富的知識的?

其實觀展時候他們的行為就可見端倪。有位四年級同學帶了本湖南少兒出版的百科全書地質分冊,看書的折舊痕跡,平時沒少翻看。在肥大鶚頭貝化石櫃前,他急忙開啟書,打算對照著書本知識學習一遍。

一群博物館小蜜蜂驚倒浙大博士生,他們幹了些啥

而徐舒禾和王清質兩位孩子,聽完關於礦石的介紹後,急忙跑出教學樓,在地上找了好幾塊石頭給博士生們辨認,“這是砂岩、這是花崗岩……”,旁聽的家長們也好奇地湊上去聽個究竟。

原定的參觀時間因孩子們的求知慾而不斷拖延,許多同學拿著本子不停記錄。

專業的課程專業的講解

下次我們一起去野外科考

參觀結束後,浙大地球科學學院副院長、博導程曉敢教授與浙大地球科學學院地質學系副系主任、博導林秀斌副教授還給孩子們上了一堂科普小課,詳細講解了地質學的概念。現代地質學,再也不是一把地質錘走天下的年代,更多高科技、跨學科、大資料都應用在了地質研究中;再也不是男性工作者的天下,對性別的限制也越來越弱,所以整個學院許多專業的男女生比例達到了1:1。“上天、入地、下海”,才是對地質學最好的解釋。

一群博物館小蜜蜂驚倒浙大博士生,他們幹了些啥

而其中的一些古生物學基礎介紹,又引起了孩子們的強烈興趣,講課不斷地被提問打斷。杭州安吉路實驗學校良渚校區五年級的潘哈瑞,被一致認定是最博學的小隊員,他又問了個也許連大人都想不到的問題:“三葉蟲的後代是什麼?”林老師說,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說明有自己的延伸思考,“蚊子、蜜蜂、蝦都和三葉蟲有基本相似的結構”。

一群博物館小蜜蜂驚倒浙大博士生,他們幹了些啥

我們在上一期預告時要求參加活動的孩子們帶著三個問題去聽講,杭州保俶塔申花實驗學校的蔡至衡非常認真地默記下了相關知識點,最後的互動環節,他的回答非常詳盡、清晰,獲得了家長和老師們的一致掌聲。

博物館和書本中得來的知識終究缺少一些直觀認識,這也是為什麼科研一定要去現場取樣,地質學一定要去野外科考的原因。

所以,1月18日,我們“博物館小蜜蜂”隊將在浙大地質科學學院博導的帶領下,向野外進發,從博物館內走向館外,走向自然,走向廣袤的地球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