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春秋臨下傳21:伯樂與駿馬,功勞誰在上?晉襄公這才叫會激勵

作者:由 茅邊散人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05-19

姬歡是誰的兒子

組織中有兩種人才。一種是能幹的人,另外一種是把能幹的人組織在一起幹的人。組織取得成就的時候,是前者的賞賜更厚,還是後者?這是對戰略領導力的一種典型考驗。

我們已經連續三傳講述了晉文公的領導方式。魯僖公三十三年(西元前627年),晉國文公去世了。即位的是長子姬歡,是為晉襄公。

晉國周邊山中住著狄人。狄人是馬上民族,一得機會便騷擾華夏人,搶點東西。這一年白狄便想趁晉國有大喪,撈點好處,一直打到了箕邑。

晉襄公帶兵在箕與白狄決戰,大敗白狄,郤缺俘獲了白狄的君主,立下大功。

春秋臨下傳21:伯樂與駿馬,功勞誰在上?晉襄公這才叫會激勵

圖據網路

郤缺是晉國郤芮的兒子。郤芮是晉獻公、晉惠公、晉懷公時代的重臣,一直追隨晉文公的弟弟晉惠公夷吾這一支勢力。晉文公取代晉懷公之後,郤芮擔心遭到報復,便先發制人,發起叛亂,事敗被殺。這個細節,參考

春秋臨下傳18:容忍得了私隙,體認得出公忠,賢良就會蜂擁而來

郤芮叛亂,自然封地、官爵都被奪了。郤缺作為罪人之子,也無法進入仕途,便在冀邑種地養家餬口。

晉文公的重要輔臣胥臣有一次路過冀,看見郤缺在地裡勞作,他的妻婦去給他送飯,夫妻兩個行為莊重,相敬如賓,並不因為是個種地的而自輕自賤,是個德行良好之人,便把郤缺帶回了國都,推薦給晉文公,勸晉文公不要因為父親郤芮的罪過而放棄有德行的兒子郤缺。

晉文公採納了建議,留用了郤缺,任命為下軍大夫,相當於參謀職位。郤缺重新進入了貴族序列。到了箕之戰中,郤缺便脫穎而出,立下了大功。

從箕邑回到國都,晉襄公以賞賜將士。

第一等功記在在這一仗中赴死的統帥先軫。在箕之戰之前,晉國與秦國打過一個殽之戰,俘虜了秦國三員大將,但晉襄公礙不過嫡母、晉文公夫人、秦國公主贏姬的求情,把這三員將放走了。先軫很生氣,當面指責晉襄公,還朝晉襄公腳下吐口水。事後先軫反省自己如此犯上,不利於晉國秩序穩定,便在箕之戰中故意不穿鎧甲在前衝鋒,結果如願戰死。晉襄公用三命之禮任命先軫之子先且居繼承先軫中軍將的職位。

郤缺功居第三,晉襄公用一命之禮任命他為卿,並把冀邑重新封給了郤氏。但還沒有讓郤缺掌握軍隊。

沒有戰功的胥臣,卻功居第二。晉襄公用二命之禮把先茅縣封給了胥臣。晉襄公對胥臣說:“推薦郤缺,是你的功勞。”

茅邊散人說

“命”是周禮中封賞的禮儀,按官爵位由高到低,共分九命。天子封公才用九命。爵位為公、侯、伯的諸侯封下屬卿士,三命最高,一命最低。士以下的官僚無爵,不用命。

晉襄公這次獎賞,可以說深得組織治理的道理。組織組織,若無組織者,則即使人人智勇過人,也不過匹夫。所以對領導者最重要的人才,是那個能夠識別、提拔並將他們放到恰當位置的人。能者是將,識別能者的人是相。所以,劉邦認為蕭何之功在韓信之上,趙惠文王重視藺相如勝過廉頗。都是同樣的道理。

春秋五霸,往往霸主一死,霸業便急速衰落,而晉襄公卻能夠穩固地傳承了晉文公的霸業,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