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資治通鑑有意思》26:父母愛其子,則為之計深遠(彩蛋)

作者:由 北山讀書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05-19

秦的祖先叫什麼

─── 資治通鑑有意思 ───

第26篇

這篇是彩蛋,講的是一段教科書級別的說服。

古人沒手機沒抖音沒微博,天天就是琢磨人,所以他們知人識人的功夫,比現代人高明得多。

我們只要能夠從他們身上學到一二,就足以過好現在的生活。

如果你是當年的大臣,你能成功說服位高權重的太后嗎?

《資治通鑑有意思》26:父母愛其子,則為之計深遠(彩蛋)

秦伐趙,取三城。趙王新立,太后用事,求救於齊。齊人曰:“必以長安君為質。”太后不可。齊師不出,大臣強諫。太后明謂左右曰:“復言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於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於齊。齊師乃出,秦師退。——《資治通鑑》周紀三

公元前265年,趙孝成王元年,秦昭襄王四十二年,秦國宣太后薨,穰侯等四貴被驅逐,范雎為相,秦王大權獨攬,執行遠交近攻的國策,重點針對趙、魏、韓。

當年,秦伐趙,攻取三座城池。

趙王新立,太后掌權,趙國相求救於齊國。

齊國開出條件說:“必須派趙王的弟弟長安君來做人質。”太后捨不得這親兒子去外國做人質,齊軍就不出救兵。

大臣們紛紛進諫,太后說:“再有誰跟我說把長安君送去做人質的,老孃往他臉上吐口水!”

如何說服趙太后,老臣觸龍上演了教科書級別的說服,值得好好學習。

在正式看下面的說服過程之前,你自己可以先想一想,如果是你,你會怎麼說服趙太后?

直接講大道理肯定是沒用的,有好多人已經這麼說過了。

你想想,趙太后不但位高權重,而且是女人,你要跟女人講道理,不是找抽呢麼?

就像女朋友跟你抱怨單位的事,你上來就講道理,肯定要跪搓衣板,她就是在發洩情緒,就是想找人傾聽,誰想聽你的道理。

左師觸龍言願見太后,太后盛氣而胥之。入,徐趨而坐,自謝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見久矣。竊自恕,而恐太后體之有所苦也,故原望見太后。”太后曰:“老婦恃輦而行耳。”曰:“食得毋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間者殊不欲食,乃彊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於身也。”太后曰:“老婦不能。”太后不和之色少解。——《史記·趙世家》

左師觸龍覲見,太后怒氣衝衝地等著他。觸龍慢吞吞地走進去,坐下來。

觸龍謝罪說:“老臣腳有毛病,好久沒見太后了,總是自己給自己找理由,

可是又恐怕太后的身體有什麼不舒服,所以很想看望太后。

太后說:“老婦我行動也不太方便,到哪兒都坐車。”

觸龍問:“飯量減少了沒有?”

太后說:“就靠喝粥罷了。”

觸龍說:“老臣我近來很不想吃飯,就勉強散散步,每天走上三四里,多少增加了點食慾,身體也舒適一些了。”

太后說:“老婦我辦不到。”

太后的臉色稍有緩和。

我們拆解這一小段,第一:

事緩則圓

對方盛氣凌人,就知道你又是來勸諫的,就要吐你一臉吐沫。所以你反而要耐心。

觸龍本來年紀就大,走得慢也不是罪過,所以你可以走得更慢一些,方便開啟下面的對話。

控制好節奏,就贏得了好的開局。

第二,

轉化場景

太后以為我來勸諫,其實我就是來嘮家常。

於是觸龍又說腿腳,又說飯量,又說養生,反正就是平時咋說現在就咋說。場景換了,心情就換了,太后顏色就緩和了。

《資治通鑑有意思》26:父母愛其子,則為之計深遠(彩蛋)

左師公曰:“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竊憐愛之,原得補黑衣之缺以衛王宮,昧死以聞。”太后曰:“敬諾。年幾何矣?”對曰:“十五歲矣。雖少,原及未填溝壑而託之。”太后曰:“丈夫亦愛憐少子乎?”對曰:“甚於婦人。”太后笑曰:“婦人異甚。”對曰:“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後賢於長安君。”太后曰:“君過矣,不若長安君之甚。”

龍說:“老臣

最小

的兒子舒祺,沒啥出息,可是我又衰老了,特別疼愛他,希望能給他謀個差事,到王宮做侍衛,所以冒死懇求,請太后恩准。”

太后說:“沒問題。多大了?”

觸龍說:“十五歲了。年紀還小,

但願在我還沒入土

前給他安排好啊。”

太后說:“

你們

男人也疼愛小兒子嗎?”

觸龍說:“比女人還愛得厲害呢。”

太后

笑著說

:“

婦人愛得更厲害。

觸龍說:“

老臣

以為,您更愛嫁到燕國做皇后的女兒,超過對小兒子長安君的愛啊。”

太后說:“您錯了,比愛長安君差得多了。”

拆解這一段最為精妙。

首先是幫小忙

。觸龍隨便就能見到趙太后,說明他是當朝元勳、皇親國戚,所以,他提出給小兒子某個小差事的請求,是個小case。

但這個小忙其實大有深意。

富蘭克林當年和一個議員政見不合,對方對他很不友好,甚至公開咒罵過他。

富蘭克林想了一個辦法,就是寫了一封信,別的什麼都不談,就是請求借那位議員家的一本藏書,要先睹為快,過幾日就奉還。

一星期之後富蘭克林準時奉還,並附上一封信,表達自己的謝意。

當他們再次見面的時候,那位議員主動跟富蘭克林打招呼,而且十分有禮,後來他倆甚至成為非常好的朋友。

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變化?

第一,因為承諾一致性,如果對方幫了你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忙,他在潛意識裡就要證明自己幫這個忙的正確性,說明對方值得被幫助。之後就容易接納你更多。

第二,因為彼此的交往過程中,富蘭克林持續表達善意。透過這個途徑增加了彼此溝通的頻率。多交往本身就會提升熟悉和好感。

第三,很多人注意不到的一個細節,借書不同於別的,說明精神趣味是一致的,是對於主人很高的肯定和讚賞,這個細節其實非常重要。你要是管人家借《沒頭腦和不高興》,對方肯定很不高興。

說回我們的故事,觸龍提了小要求,其實是讓對方更加接納自己。

其次,這件事很讓人意外

。這是問題的關鍵。

意外一,就是這麼點小事還至於你這個老臣專門跑一趟嗎?

意外二,男人也這麼心疼溺愛孩子嗎?

讓趙太后意外和想笑,就達到了觸龍的效果。

一是作為一個有身份的老臣,示弱反而會讓趙太后更能理解和接納。

二是從嘮家常到嘮子女,自然而然嘮到趙太后兒子長安君,一點都不突兀。話題的刀鋒其實已經到長安君的身上了,趙太后還一點沒有抗拒。

三是觸龍提出了一個讓趙太后非常意外的命題,說您更愛女兒,而不是小兒子。

這其實是睜著眼睛說瞎話,趙太后就特別想聽聽,為什麼這麼說呢?

聽者想聽你說話,你的說服就已經成功一大半了。

《資治通鑑有意思》26:父母愛其子,則為之計深遠(彩蛋)

左師公曰:“

父母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媼之送燕後也,持其踵,為之泣,念其遠也,亦哀之矣。已行,非不思也,祭祀則祝之曰‘必勿使反’,豈非計長久,為子孫相繼為王也哉?”太后曰:“然。”左師公曰:“今三世以前,至於趙主之子孫為侯者,其繼有在者乎?”曰:“無有。”曰:“微獨趙,諸侯有在者乎?”曰:“老婦不聞也。”曰:“此其近者禍及其身,遠者及其子孫。豈人主之子侯則不善哉?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與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於國,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託於趙?老臣以媼為長安君之計短也,故以為愛之不若燕後。”太后曰:“諾,恣君之所使之。”

觸龍說:“父母如果愛子女,就會替他深謀遠慮。太后當初送女兒到燕國做王后,您抱著她的腳哭泣,那是想著她嫁得那麼遠,見不到了呀!她走了之後,你對她非常思念,但是,每次祭祀禱告的時候,都說:‘千萬不要回來啊。’那是你替她深謀遠慮,希望她夫妻和睦,她的子孫能夠世世代代做燕王啊。”

太后說:“是啊。”

觸龍說:“從現在往前數三代,三代以前趙王的子孫封侯的,他們的繼承人還有在位的嗎?”

太后說:“沒有了。”

觸龍說:“不只是趙國,各國諸侯子孫後代的繼承人還有在位的嗎?”

太后說:“老

沒聽說過。”

觸龍說:“因為近一點的自己招禍,遠一點的禍及子孫,都沒有好下場。作為國君的子孫,世代封侯不好嗎?那是因為他們地位尊貴卻沒有功勳,俸祿優厚卻沒有勞績,但他們卻擁有國家的名器和財富。今天您給予長安君如此尊貴的地位,封給他肥沃的土地,給他許多的寶器,卻不讓他為國家立一點功勞,一旦您辭別了人世,長安君憑什麼在趙國立足呢?老臣以為您為長安君打算得短淺,所以認為疼愛他不如疼愛燕後。”

太后說:“好吧,任憑您派他到哪裡去吧。”

於是為長安君準備了一百輛車,

送他到齊國做人質。齊國如約出兵。秦軍聞風而退。不戰而定。

父母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堪稱千古名句。

秦獻公在魏國漂泊29年,秦昭襄王在燕國做人質,秦始皇的父親在趙國做人質,還有好多國家,都是在他國做人質的公子,最後都登上了國君高位。這是為什麼?

因為隻身在外漂泊,需要自己的打拼,接受社會磨練,而且接觸各國風物,見多識廣,能力、眼界、氣度、格局,自然非比常人,當時會成為國君最適合的人選。

即便不是為了繼承王位,透過這種方式,也可以為國效力。無功受祿,難以長遠。

《周易》中說:“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少而任重,鮮不及矣。”

才德不夠卻身居高位,智力微小但謀事很大,力量薄弱卻任務繁重,這樣不會有好下場。

這一番勸諫,雖然也是講得大道理,但是因為是從趙太后和長安君的角度來說的,為了他們的長遠考慮最有益,而不是僅僅說為國做貢獻之類的大話。

就像查理·芒格常說的:“

如果你想要說服別人,要訴諸利益,而非訴諸理性。

站在趙太后和長安君的利益出發,說出來的道理,就是真有道理。

《資治通鑑有意思》26:父母愛其子,則為之計深遠(彩蛋)

觸龍說趙太后,這兩位人物歷史上就出現這麼一次,但卻名垂青史,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是教科書級別的說服表演,後世的人好多都不知道,太可惜了。

不過說回來,這一年是公元前265年,趙孝成王元年。

三年之後,秦伐韓,上黨成為孤城,太守馮亭獻上黨於趙國,由此引發長平之戰。

哎,可惜觸龍三年之後沒有再次出場,沒有說服趙孝成王拒絕上黨,也沒有說服他不要用紙上談兵的趙括,結果四十五萬趙國英靈因此命喪長平。

要說,真是一言興邦、一言喪邦啊。

聽人勸,吃飽飯。

尤其是,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與諸君共勉。

觸龍的說服挽救了趙國,可惜有的人卻利令智昏,讓趙國遭受大難,他是誰?

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