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航天員謝爾蓋:最後一位蘇聯公民,他返回時祖國已經解體一年了

作者:由 有點左的小夥紙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05-20

哈薩克國立怎麼樣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劉禹錫寫這首《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的時候,懷念的是故人、家鄉和往昔歲月,感嘆的是時光易逝,歲月如梭。

但若是要謝爾蓋·克里卡列夫來吟這首詩的話,我相信他更多的應該是感嘆個人命運相對於家國命運來說的渺小和無奈吧!

航天員謝爾蓋:最後一位蘇聯公民,他返回時祖國已經解體一年了

畢竟,作為前蘇聯的航天員,蘇聯英雄榮譽稱號獲得者的時代俊傑,生在紅旗下,長在紅旗下的克里卡列夫,僅僅只是因為上太空執行了311天的任務,

然後回來便物是人非了,就像過了幾十年一樣!

他曾經出發的發射場跟蘇聯也沒有任何關係了,整個場地都屬於哈薩克這個新國家的了,而

諷刺的是他還身著前蘇聯標誌的宇航服。

來接他的同事還是以前的同事,但是他們說現在國家叫俄羅斯了,回去後他得重新辦身份證了,這個他非常熟悉的發射場地以後他要是想再來的話就得辦護照了。

而且他出生的地方也不再叫列寧格勒了,而是叫聖彼得堡。

這所有應接不暇的轉變,讓謝爾蓋·克里卡列夫一時間不知如何自處!

而最最尷尬的一點便是,他上天之前是人人稱讚蘇聯的英雄,但是回來了不但祖國沒了,而且還成為了俄羅斯軍部的一位在逃通緝犯....

就是這麼魔幻,就是這麼荒誕!

小說還需要邏輯,而現實,根本就不需要!

那麼這一切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作為蘇聯解體後的最後一位公民,謝爾蓋·克里卡列夫最後的結局又是怎麼樣的呢?

航天員謝爾蓋:最後一位蘇聯公民,他返回時祖國已經解體一年了

1958年8月出生的謝爾蓋·克里卡列夫並沒有體會過先輩們的創業維艱,因為那時的蘇聯正處於人類文明發展的最前沿,算得上是當時人類文明的燈塔了,只是誰也沒想到這個照亮黑暗的燈塔會像曇花一樣,轉瞬熄滅。

某個晚年不詳渾身長紅毛的作者曾經說過,蟲鳴一世不過一秋,這樣算起來的話,蘇聯點亮世界已經足足六十九年有餘,似乎也不短了,當然啦,這是和蟲子比起來。

扯遠了,克里卡列夫出生時,整個蘇聯全國上下都在為了那個共同的夢想而奮鬥著,每個人都充滿了幹勁,精氣神都相當飽滿,你幾乎在街上看不到頹廢的“三和大神”,大家可以自行腦補那種情景。

克里卡列夫的父親是一位代表工人階層的工程師,母親是一位光榮的人民教師,在學校裡擔任教導主任一職。

克里卡列夫在母親的嚴格要求下順利地讀完高中,考上列寧格勒機械學院(就是今天的俄羅斯波羅的海國立技術大學),畢業後由於身體素質非常適合幹航天員的工作,所以克里卡列夫進入了

科羅廖夫能源航天集團工作

航天員謝爾蓋:最後一位蘇聯公民,他返回時祖國已經解體一年了

在這裡很有必要介紹一下這個

科羅廖夫

了,他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我們可以把他理解為前蘇聯的“

錢學森

”,而且他的功績似乎比錢老更牛。

世界上第一枚射程8000公里的洲際導彈是他設計出來的,前蘇聯的第一顆人造衛星能夠上天,也是他的傑作,因為運載火箭是他設計的,還有就是蘇聯的第一艘載人飛船依然是他設計的,等等。

1985年,經過重重篩選克里卡列夫成為一名偉大的航天員,

這一年他27歲。

之後三年時間裡,克里卡列夫參加了嚴格的訓練,三年艱苦卓絕的訓練讓克里卡列夫更加理智和成熟,並且各項訓練都很優秀的克里卡列夫很快就得到了回報。

他接到了遠征太空的任務!

1988年11月26日上午,克里卡列夫和他的一名搭檔沃爾科夫在

拜科努爾發射場

乘坐蘇聯的聯盟TM-7型號飛船飛往太空,他們的目的地是

和平號空間站

,克里卡列夫和搭檔接到的任務是為和平號空間站安裝新的模組,通俗點講就是給空間站升一下級。

航天員謝爾蓋:最後一位蘇聯公民,他返回時祖國已經解體一年了

此次他們將會在太空停留115天,任務圓滿完成後將會於1989年4月27日再次乘坐TM-7飛船返回地球。

在這裡大家請記住這個叫

拜科努爾發射場

的地方,因為它是一個傳奇誕生之地!

前蘇聯的第一顆人造衛星就是從這裡起飛進入宇宙的,而且世界上第一位航天員加加林也是1961年從這裡進入太空的。

除此之外,人類歷史上第一位女航天員特內斯克娃也是1963年從這裡步入太空的!

拜科努爾發射場

是一個傳奇的誕生之地,但,它也是傳奇謝幕的地方。

因為這個世界上

最後一位蘇聯公民

克里卡列夫返回地球也是降落在這裡的,從他降落地面的那一刻開始,蘇聯就徹底成為歷史,成為人們的飯後談資了。

有始有終,也蠻不錯的,不是嗎?呵呵

航天員謝爾蓋:最後一位蘇聯公民,他返回時祖國已經解體一年了

克里卡列夫

的這一次遠征為他贏得了蘇聯英雄的榮譽稱號,那時榮譽就是生命,克里卡列夫自然非常激動。

1991年5月18日,對蘇聯來說這是一個特殊的時間節點,因為她距離分崩離析不遠了,而對克里卡列夫來講也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因為這一次飛行讓他的命運徹底改變!

克里卡列夫乘坐聯盟TM-12飛船再次到了

和平號空間站

,這一次他的搭檔還是老夥計沃爾科夫,這次太空之行他們還帶了一位英國的女航天員,

海倫·沙曼

。這位女士是去體驗生活的,就是打醬油。

此時的

克里卡列夫

已經33歲了,顯然他並不知道接下來他將要面對什麼。

飛船入軌很順利,他們再次到達了這個可容納12名航天員的空間站,這是蘇聯工業的巔峰之作,是蘇聯的驕傲!

海倫·沙曼在空間站呆了8天就返回了地球,本來她就是來體驗生活的,體驗完了自然是要回去的。

克里卡列夫和搭檔這一次預計是在空間站生活5個月的,之後再返回地球。

只是突然到來的一系列變化,讓他們不知所措。

透過和地面聯絡,他們知道了,自8月19號開始,蘇聯就開始出現大亂子了。

先是用來捍衛人民的坦克沒有任何指令就開進了他們心目中的聖地紅場,接著蘇維埃高層由口角之爭變成了全武行,真的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城頭變幻大王旗,好不熱鬧。

航天員謝爾蓋:最後一位蘇聯公民,他返回時祖國已經解體一年了

在太空中的

克里卡列夫

每天接收稍微延遲的資訊,除了目瞪口呆之外,他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哪怕他是經過嚴格訓練的航天員,在接到國家陷入動盪的訊息之後,他的心還是亂了,國家國家,沒有國,哪來的家啊!可是他卻什麼也做不了,他在位於祖國頭頂380公里的高空不知所措。

兩個月後,1991年10月25日,

哈薩克宣佈脫離蘇聯獨立

,傳奇的拜科努爾發射場被接管,從此與蘇聯再無一絲關聯。

航天員謝爾蓋:最後一位蘇聯公民,他返回時祖國已經解體一年了

而在哈薩克宣佈獨立之前,空間站的航天員就已經返回地球了,除了克里卡列夫。

他也知道祖國發生了什麼,但他並沒有返回,克里卡列夫留下來的理由是空間站需要人照顧,同時他還說:“

我留在空間站把它維護好,這能夠為國家省下一大筆錢,儘管我知道長期停留會對我的健康非常不利,但現在的國家情況,省錢是當務之急!

只是,克里卡列夫卻並不知道,由於盧布急劇貶值,哈薩克接管

拜科努爾

發射場後知道俄羅斯接收了大部分蘇聯遺產,便想讓俄羅斯支付使用費,而窮得叮噹響的俄羅斯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賣掉空間站名額甚至整個空間站,包括

克里卡列夫

本人也在打包出售的計劃之內!

12月25日,蘇聯一分為十五,此時的克里卡列夫正在艱難地對抗長期滯留太空對他機體帶來的傷害。

每天空間站都會繞著地球飛16圈,經過16次他魂牽夢繞的故鄉,但他只能在380公里的高空遙望,什麼也做不了,除了給自己鼓氣。

漸漸地克里卡列夫都已經快失去勇氣和地面聯絡了,因為地面總會告訴他:“

我們沒那麼多錢接你回家。”

他也不知道自己的堅持還有沒有意義。

航天員謝爾蓋:最後一位蘇聯公民,他返回時祖國已經解體一年了

事實上,面對這種情況,

克里卡列夫

是可以單獨回地球的,因為空間站有一個返回艙可以直接回地球的,而就算克里卡列夫擅自動用那個唯一的返回艙估計也不會有人說什麼的。

但克里卡列夫沒有這麼做,也許他是在忐忑那個讓他充滿驕傲的祖國會變得讓他陌生吧。

就這樣,克里卡列夫獨自一個人在太空孤獨地度過了311天,整整十個月,這比他預計的時間多了一倍!

而這中間,俄羅斯在全面接管蘇聯遺產的過程中,還做了一件更加啼笑皆非的事情,

那就是他們在接管部隊時,發現克里卡列夫沒有過去集合報道,所以負責接收的人判定他屬於叛逃,並且對他發起了通緝!

真的是離譜他媽給離譜開門,離譜到家了。

航天員謝爾蓋:最後一位蘇聯公民,他返回時祖國已經解體一年了

1992年初,俄羅斯終於找到了買主,剛剛統一沒多久的德國買下了克里卡列夫的名額,花了2500萬美元。

這就意味著在太空待了300多天的克里卡列夫可以回到地球了。

1992年3月17日,地球上最後一位蘇聯公民克里卡列夫回到了地球。

此時,他已經在空間站滯留了311天,繞地球5000圈了。

只是,回來時,發射場儘管還叫拜科努爾,只是它已經不屬於蘇聯了,而蘇聯也已經不在了。

克里卡列夫的家鄉也不叫列寧格勒了,而是叫聖彼得堡。

9天后,經過恢復性訓練,已經能夠適應的

克里卡列夫

參加了第一次新聞釋出會,屬於俄羅斯的新聞釋出會,他在會上很低沉的說了一句話:

我去太空之前的地方叫蘇聯,我回來後那塊地方叫哈薩克,而我的家鄉也變成了俄羅斯和聖彼得堡。

航天員謝爾蓋:最後一位蘇聯公民,他返回時祖國已經解體一年了

之後,克里卡列夫從蘇聯英雄變成了俄羅斯英雄,並且開啟了和美國航天局合作的時代,他本人在2005年也完成了他人生中的最後一次太空之旅,隨即退休。

退休後,克里卡列夫在2007年間被任命為科羅廖夫能源火箭航天集團的副總裁,他的妻子也是這個公司的一名工程師。

時過境遷,不知道如今的克里卡列夫再次回想起二十多年前的事情,會作何感想,又會抱著怎樣的心情?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蘇聯和俄羅斯又何嘗不是一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