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這是“江南第一廟會”,300多吳氏宗親拜“三讓王”

作者:由 江南晚報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06-14

泰伯三讓天下都讓出了什麼

這是“江南第一廟會”,300多吳氏宗親拜“三讓王”

今年農曆正月初九是江南始祖泰伯誕辰3302週年,泰伯家祭定在每年的正月初八舉行。昨天一早,開往梅村的公交車趟趟滿員,住在無錫城裡的吳氏宗親們相約泰伯廟,只為敬上一炷香,以虔誠之心拜拜“三讓王”。一年一度的泰伯家祭是江南地區新春到來後的首場隆重祭祀,感動的場面印在了每位在場者的心中。

祭 拜

300多名宗親祭泰伯

9:08,泰伯家祭正式開始。至德殿內,泰伯吳氏祖地宗親聯誼總會會長、主祭者吳立興出列,陪祭者就位,300多名來自蘇錫常地區的吳氏宗親代表聽從引導,焚香燃燭,頂禮膜拜。香火繚繞,紅燭生輝,供桌上香爐、銅鐘、蠟扦、托盤等祭器擦得鋥亮,花、茶、酒、飯等祭品擺放得整齊而講究,這是人們對祖先的誠敬,也是人們對好日子的祈盼。

從殿內到殿外的平臺、石階上,來自四面八方的虔誠身影面向泰伯公行禮,主祭上香、奏樂三獻、祭文奠幣、舞樂……泰伯家祭的儀式歷時半小時,千千萬萬的吳姓人每年就盼著這半小時。沒趕上祭祀儀式的人也不沮喪,他們從容地請香、上香,面朝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鞠躬,每一次彎腰都飽含人間最淳樸的美好祝願。

三千多年前,泰伯與二弟仲雍從陝西岐山老家來到無錫,定都梅里(即現在的新吳區梅村街道),建立勾吳古國,泰伯將中原地區的禮儀制度、農耕文明帶到江南,開創了吳國五百多年的基業,源遠流長的吳地文明由此發軔。泰伯三讓天下,開發江南的功德令天下人銘記。在梅村中心,始建於東漢時期的泰伯廟,就是為紀念泰伯而建,現為國家級文保單位。

“沒有至德精神,就沒有魚米之鄉。泰伯是吳姓創姓始祖,無錫梅村是全球吳氏宗親的祖地,每年泰伯家祭我都會來,緬懷泰伯公的功德,致敬泰伯文化,我來的機會越來越少了,要珍惜。”83歲的無錫退休教師吳士清身體不好,今年,他在新加坡的子女家過年,孩子讓他半個月後再回無錫,那時候天氣就轉暖了,可吳士清堅持年初七一定要趕回來,就為了參加泰伯家祭。吳士清的腰椎動了手術,目前處於恢復期,這次的泰伯家祭,他沒有乘公交車來,孫子開車跟他一起參加。在吳士清看來,這場家族祭祀對於年輕人而言,收穫或許更大。

傳 統

生活需要儀式感

這是“江南第一廟會”,300多吳氏宗親拜“三讓王”

9點到10點,進出泰伯廟的遊客數以千計,一些年輕家長拉著孩子邊走邊講,家長的表達不一定都準確,但一定要讓孩子感受祭祀的莊嚴場面。泰伯家祭結束了,人群散開,不時有人在說這場祭祀真有年味兒。過去,中國人過年要過到正月半,祭祖、趕廟會都是過年的重頭戲。隨著時代更迭,如今,過年的儀式感少了,人們也在感嘆年味變淡。好在,一年一度的泰伯家祭,讓人們在年節中親身經歷了一場傳統祭祀。

當人們感嘆儀式的“繁文縟節”時,是否更應該反思,究竟是年味變淡了,還是我們丟掉了對儀式感的尊重?國家日益富強,百姓們的生活越過越好,生活中尤其是傳統節日裡的儀式感也在迴歸。儀式感與金錢、權利無關,它更關乎內心。“我們來這兒就是體驗正宗祭祖儀式的。”丁先生一家從蘇州跟隨吳姓親戚專程過來無錫參加泰伯家祭和泰伯廟會,置身這場盛大的儀式,一家人連連稱讚,這才像是過年哪!

吳氏宗親一直在努力以傳統祭祀活動保持生活的儀式感。吳立興說,其實每年,吳氏宗親們都有三次大聚會,一次就是農曆正月初八,在梅村泰伯廟的泰伯家祭,以無錫和周邊地區的吳氏宗親為主;一次是陽曆4月10日,在鴻山的泰伯墓祭祖,全世界的吳氏宗親會加入其中;還有一次是陽曆4月12日錫惠公園內,在至德祠舉行的春祭,每年都有外地吳氏宗親慕名趕來。這三次祭祖被吳氏宗親們視為一年一度“春天的約會”。在至德祠祭祀過祖先後,吳姓人會集體到惠山古鎮上吃碗麵,希望祖先保佑子孫後代福壽綿長。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一場祭祀,總能觸動每一位中華兒女最質樸的情愫,人們慎終追遠,尋根問祖,漸漸找回了歸屬感,“家”的觀念也變得濃重起來,家風的傳承不再是一句空話。

廟 會

家祭為泰伯廟會開場

這是“江南第一廟會”,300多吳氏宗親拜“三讓王”

三千多年來,泰伯的後代繁衍生息,形成了龐大的至德宗親血緣系統,除吳姓以外,還分別產生了周、蔡、曹、辛、柯、洪、江、翁、方、龔、汪姓,被稱為至德宗親12姓。每年的泰伯廟會,更是一場盛大的社會公祭,來自海內外的至德宗親12姓氏後裔以及遊客都會不約而同相聚無錫梅村,逛廟會,拜泰伯,追尋最濃郁的江南年味。

吳立興介紹,泰伯家祭是泰伯廟會的核心,也是一年一度泰伯廟會的開場活動。因為泰伯家祭的存在,使傳統廟會有了感懷至德精神的深刻內涵,歷代名賢文人拜謁泰伯廟所留下的詩文題贊皆是明證。泰伯廟文物管理處負責人毛劍平也表示,泰伯家祭讓每年的泰伯廟會意義和影響更加深遠,隨著泰伯廟會越辦越成熟,它已成為江南諸多廟會中對海外輻射影響最大的民族文化實踐活動。

作為傳承千年的民俗,廟會圍繞宗廟展開,人們祭祀祖先,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每年農曆正月初九的梅村泰伯廟會是無錫廟會之始,有“江南第一廟會”之稱,之後,各鄉鎮相繼舉行各式廟會,歷時兩三個月。

最後,廟會回到錫東,來到梅村鴻山腳下的泰伯墓。這一天,是清明節。如此安排,足見泰伯在無錫人心目中的至高地位。2007年,“泰伯廟會”列入第一批無錫市級非遺專案,2009年,泰伯廟會入選江蘇省級非遺名錄,2014年底,“泰伯廟會”上榜國家非遺名錄。如今,國家級文保單位“泰伯廟”和國家級非遺專案“泰伯廟會”,是梅村人、無錫人和天下吳姓人引以為傲的兩塊國字號招牌。“真嚮往,歷史悠久又熱鬧的廟會。”“廟會一年更比一年好。”“期待航拍影片。”梅村街道在微信公號上釋出了2018泰伯廟會的資訊,網友們的熱烈反饋也道出了大眾心聲。

(晚報記者 張月/文、攝)

連結

2018泰伯廟會指南

今年的泰伯廟會從2月23日至3月2日,地點分佈在新吳區梅村街道中華德城廣場、泰伯廟,二胡文化園等。逛廟會前,記得要去泰伯廟至德殿祭祀泰伯;一直到正月初十,梅里中路南側地塊有“吳地民間藝術展演”,主要是民間藝術木雕展和民間藝術家現場絕技表演;一直到正月初十二,梅里中路南側地塊還有“梅里名特優農品展”,不光有江南地區特色商品,還有來自於泰伯老家——陝西岐山縣的特色農產品,以及新吳區對口陝西延安宜川縣和青海海東土族自治縣兩個互助縣的特色農產品;一直到正月十五,泰伯廟大夏堂有“吳韻梅里”攝影大賽優秀作品展,百幅優秀作品展示四季梅里;正月十五18點,梅里古都中華德城廣場有一場正月十五燈謎會是2018泰伯廟會系列活動中最後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