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結束了與曹爽爭權的對抗後,司馬氏終於取代了曹魏政權

作者:由 訴說情懷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07-16

魏晉為何禪代

清人趙翼在《廿二史札記》一書中寫道:“然操起兵於漢祚垂絕之後,力征經營,延漢祚者二十餘年,然後代之。司馬氏當魏室之未衰,乘機竊權,廢一帝,弒一帝,而奪其位,比之於操,其功罪不可同日而語焉。”正如趙翼所說,魏晉兩朝禪代的不同之處就在於政治背景的不同。曹魏興起於漢朝衰微之後,而司馬氏卻崛起於魏室未衰之際。魏室未衰,司馬懿卻能取而代之,與曹魏後期的皇權危機有很大的關係。曹魏自魏明帝曹叡起就面臨皇權繼承的危機。明帝曹叡本有三子,分別是曹冏、曹穆和曹殷,但三人皆早夭。

結束了與曹爽爭權的對抗後,司馬氏終於取代了曹魏政權

據《三國志》卷三《明帝紀》載:曹冏於黃初七年(226年)被立為清河王,十月即薨;曹穆於太和二年(228)九月被立為繁陽王,第二年六月即薨;曹殷生於太和五年(231)七月,未及封王於第二年五月薨。在明帝曹叡的諸皇子中,曹冏應該較為年長,但按照古人的婚育年齡推算,曹冏的年齡不超過10歲。曹冏、曹穆與曹殷在六年之內相繼去世,使曹魏一度陷入皇統屢絕的境地。為了解決皇位繼承的危機,明帝一方面廣採眾女以擴後宮,另一方面是以旁支入嗣大統。然而擴充後宮的方法並沒有改變明帝無子的情況,旁支繼承大統成為唯一的方法。明帝於青龍三年(235年)八月,立曹芳為齊王,立曹詢為秦王。景初三年(239年),明帝曹叡去世,齊王曹芳即位,僅有八歲,曹爽與司馬懿受命輔政。

結束了與曹爽爭權的對抗後,司馬氏終於取代了曹魏政權

曹芳在位的十六年期間,先是曹爽與司馬懿共執朝政,後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事變,將曹魏軍政權力轉移到司馬氏手中。曹芳被廢后所立的高貴鄉公曹髦與常道鄉公曹奐,皆是因為年幼好操控。曹奐在位六年後魏晉禪代,司馬氏取代了曹氏。陳豔玲在《皇權繼承危機與魏晉政治格局之形成》一文中指出:“曹魏政治局勢發生根本性轉折就在明帝的無子立嗣和臨終託孤問題上。”明帝曹叡並非昏君,在位期間軍政大事皆出己手。即位之初明帝就將幾位顧命大臣派遣到邊鎮負責戰事,自己總攬朝政大權,也說明曹魏皇權依然很強大。

結束了與曹爽爭權的對抗後,司馬氏終於取代了曹魏政權

明帝無子立嗣是曹魏皇權遇到的第一個挑戰。雖然明帝最後透過旁支繼承大統解決了這一問題,但繼立的皇帝曹芳僅有八歲。齊王曹芳年幼即位,又是外立的皇帝,使得曹魏皇權的神聖性受到減弱,但這並不是曹魏皇權衰落的決定性因素。在臨終託孤的問題上,明帝受中書監劉放和中書令孫資的影響,最終決定任命曹爽和司馬懿。明帝所託非人是曹魏皇權遇到的又一挑戰。曹爽是一個平庸之人,既無才能又無功勞,根本無法制約位高權重的司馬懿。曹爽與司馬懿的奪權鬥爭,以司馬懿的勝利而結束。如果明帝當時能夠安排合適的顧命大臣輔佐曹芳,曹魏大權不至於會被司馬懿所掌握。

結束了與曹爽爭權的對抗後,司馬氏終於取代了曹魏政權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曹爽兄弟隨齊王曹芳一同前往洛陽城南拜謁明帝陵,司馬懿趁機發動了高平陵事變,開始掌握曹魏的軍政大權。但朝中反對司馬氏的勢力仍然存在,司馬懿不得不採取措施鞏固自己的地位。司馬氏主國政為日後的魏晉禪代奠定了基礎,可以說沒有司馬懿就沒有西晉一朝。司馬懿去世後,司馬師、司馬昭相繼接替其父的職位,繼續主持曹魏之政。司馬炎在祖父輩的基礎上最終實現了魏晉禪代。在高平陵事變中,曹爽無奈放棄抵抗,司馬懿很快獲得勝利。司馬懿掌權後,如何處置曹爽等人成為時局關注的重點。

結束了與曹爽爭權的對抗後,司馬氏終於取代了曹魏政權

《晉書》卷一《宣帝紀》載:“既而有司劾黃門張當,併發爽與何晏等反事,乃收爽兄弟及其黨與何晏、丁謐、鄧颺、畢軌、李勝、桓範等誅之。”張當是曹爽安置在宮中的親信,曾私自出掖庭才人為曹爽的伎人。司馬懿將張當作為突破口,以陰謀反叛之罪誅殺了曹爽及其黨羽。司馬懿大肆屠戮曹爽集團之後,曹魏中央再無能夠與司馬氏抗衡的政治勢力。這也是司馬懿經營家門的第一步。曹爽被誅後,司馬懿成為唯一的顧命大臣,權勢急劇增長。司馬懿於正月發動政變,二月“天子以帝為丞相,奏事不名”,十二月“加九錫之禮,朝會不拜”,第二年正月“天子命帝立廟於洛陽”。

結束了與曹爽爭權的對抗後,司馬氏終於取代了曹魏政權

一年之內,齊王曹芳以司馬懿為丞相,加九錫之禮,立廟於洛陽,權力與地位在曹魏朝中已無人可及。但是,大肆誅戮曹爽等人也給司馬懿帶來了消極影響,朝中大臣人心惶惶。為了安撫朝中大臣,司馬懿對與曹爽案有牽連的其他人採取了寬大處理的方法。魯芝為大將軍曹爽府的司馬,政變發生時他率領府中之人出奔曹爽。楊綜為主簿,曹爽交權給司馬懿時曾予以諫阻。司馬懿特意赦免了魯芝、楊綜之罪,不久又任魯芝為御史中丞,楊綜為尚書郎。曹爽的僚屬除魯、楊兩人外,還有應璩、王基、鄭衝、裴秀、王沉、荀勖等人。司馬懿對待曹爽的其他僚屬也是如此,先按慣例免官,不久後再重新任用。

結束了與曹爽爭權的對抗後,司馬氏終於取代了曹魏政權

裴秀、荀勖等人甚至成為晉朝的開國功臣。司馬懿在穩定朝局的同時加緊對曹魏政權的控制,大量起用司馬氏集團的人物。高平陵事變時,司徒高柔和太僕王觀是重要參與者,分別領曹爽營與曹義營。曹爽被誅後高柔進封為萬歲鄉侯,王觀被賜爵關內侯,任為尚書,加駙馬都尉。孫資本已年老遜位,曹爽被誅後被任命為侍中,領中書令。傅嘏、盧毓、王肅等人也與孫資一樣,再次被司馬懿委以重任。在高平陵事變後,司馬懿一方面大肆殺戮曹爽集團的主要成員,另一方面又安撫曹爽的僚屬,對曹爽集團進行了分化瓦解。同時大量起用司馬氏集團的人物,將他們置以曹魏中央重要的權力職位。這樣,司馬懿將曹魏軍政大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