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太平天國滅亡後,曾國荃、鮑超等湘軍猛將,結局如何?

作者:由 巖巖說史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07-21

曾國荃結局如何

1854年3月,號稱千古第一完人的曾國藩從衡州出發,率17000湘軍將士北上長沙,協助湖南巡撫駱秉章剿滅太平天國運動。1864年7月,九帥曾國荃麾下“吉字營”率先攻破天京,滅亡了太平天國運動。至此,征戰12年,湘軍終於奪取“克金陵首功”,為大清王朝續命幾十年,堪稱是第一功臣。

俗話說,“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王朝建立或中興後,功臣宿將免不了“雪藏”或者找各種理由將其消滅。湘軍攻破天京,離不開那些驍勇善戰的悍將,他們是中興大清的功臣,為其續命數十年。那麼,天京陷落後,這些湘軍悍將過得怎樣呢?

太平天國滅亡後,曾國荃、鮑超等湘軍猛將,結局如何?

朱洪章:功勞被搶奪,總兵一職終老

朱洪章,貴州黎平人,早年追隨胡林翼,後改換門庭扎跟曾國藩。作為湘軍集團中唯一的貴州籍將領,朱洪章作戰相當勇猛,但處境很尷尬。1861年6月,湘軍攻取菱湖大營,朱洪章建議曾國荃將8000投降士兵全部處死,且是親自執行。

1864年7月19日,湘軍攻破天京,朱洪章第一個殺入城內,身邊親兵被燒死400餘人。城池陷落後,為了報復太平軍,朱洪章縱容擄掠不說,還殺戮投降太平軍。接著,朱洪章派兵搜尋李秀成,包圍方山,為活捉李秀成奪取首功。可惜,曾國藩在論功時,將功勞給了蕭孚泗,著實坑了他一把。

議定攻取金陵功勞時,第一個殺入城內的朱洪章理應排第一。結果呢?曾國藩偏袒兩湖籍將領:李臣典第一,理由是他死了;蕭孚泗第二,理由是他官職高;朱洪章則排第三。此外,比朱洪章功勞小的兩湖籍將領:文官混到總督、巡撫,武官混到提督,一抓一大把;朱洪章則只能得到總兵職,終老一生。為此,他很不滿,辭職回家。

太平天國滅亡後,曾國荃、鮑超等湘軍猛將,結局如何?

李臣典:搶奪民女,暴斃而亡,未能及時處置

有句話說得好:曾國藩能滅太平天國,靠曾國荃;曾國荃靠“吉字營”;“吉字營”則靠李臣典。由此可知,李臣典之能量不是一般大。1856年,曾國荃率新訓練計程車兵增援江西,因首戰吉安,故而稱之為“吉字營”。

曾國荃初出茅廬,對戰賴裕新,結果被太平軍前後夾擊,差點成了三明治。危難之際,李臣典冒著槍林彈雨,一路拼殺,砍斷了三把彎刀,終於救出曾國荃。此後,李臣典成為“吉字營”開路先鋒,馳騁疆場。

從軍紀上說,李臣典在“吉字營”第一糟糕:屠殺降兵,擄掠民財,焚燬民房,搶奪民女,無惡不作。攻入天京後,李臣典縱慾過度,活活累死,暴斃而亡。清朝呢?因為曾國藩給他遮羞,便在吉安、安慶、江寧各建專祠,祭祀他。

李臣典暴斃而亡,也許是個幸運,因為清朝不再追究責任。若是多活幾年,清朝處於安撫民心需要,李臣典之下場,估計跟鮑超一樣,相當悲慘。

太平天國滅亡後,曾國荃、鮑超等湘軍猛將,結局如何?

鮑超:朝廷排擠湘軍,“霆軍”被迫解散

朱洪章、李臣典只能算是小菜,鮑超才是真正的無敵猛將,野戰能力第一。鮑超,四川奉節人,中等個子高,面貌漆黑,卻十分彪悍。鮑超有多能打,多彪悍呢?史載:一生大小戰爭500餘次,身受108處傷疤,未曾一敗。

三河大戰後,6000老兵陣亡,第一名將李續賓喪命。此時,陳玉成橫掃安徽,卻被鮑超4000“霆軍”擊敗,湘軍得以在安徽站穩腳跟。安慶之戰、天京之戰,鮑超都是野戰,在運動中消滅太平軍增援力量,為奪取金陵立下赫赫戰功。

但是,鮑超及其“霆軍”之紀律超級差,連曾國荃都自愧不如,直言:鮑超趕跑太平軍,民眾就會迎來恐慌。此外,“霆軍”中絕大多數是四川哥老會成員,對清朝而言是一顆定時炸彈。後來,鮑超與劉銘傳鬧矛盾,朝廷“扶淮抑湘”,強迫“霆軍”解散,所部要麼被編入淮軍,要麼解散。鮑超呢?辭職回家,朝廷不挽留,後也不再重用。

太平天國滅亡後,曾國荃、鮑超等湘軍猛將,結局如何?

曾國荃:被迫辭職回家,“吉字營”全部解散

曾國藩總結湘軍獲勝之經驗:結硬寨,打呆仗,也就是玩“龜殼戰術”,憑藉清朝強大之後勤補給能力,耗死太平軍,從而奪取勝利。九帥曾國荃,人稱“曾鐵桶”,最擅長玩“龜殼戰術”,史上第一人,前無古人,後也難有來者。

吉安之戰、安慶之戰、天京之戰,曾國荃都不是在野戰中消滅太平軍,而是挖掘長壕、修築堡壘、構築柵欄,切斷城內補給,困死太平軍。

但是,曾國荃所部“吉字營”紀律非常糟糕,安慶屠城、天京屠城,儼然如同盜賊。殺入天京後,曾國荃放縱湘軍,任意擄掠,不受軍法約束。此外,天王府內鉅額的財富,都被曾國荃私吞,清朝半分不得。

如此,朝野輿論譁然,紛紛指責曾國荃,給他扣上各種罪名。曾國荃呢?無奈之下被迫辭職回家,“吉字營”也隨之解散,永不再恢復。

太平天國滅亡後,曾國荃、鮑超等湘軍猛將,結局如何?

綜上所述,天京陷落後,湘軍那些彪悍無比的猛將,基本都沒好下場:要麼辭職回家,要麼就是所部兵馬被解散。究其原因,關鍵還是他們軍紀太糟糕,不適應穩定時期需要。要知道,清朝內憂外患,列強虎視眈眈,還談不上“鳥盡弓藏”。

參考書目:《湘軍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