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中國”一詞,最早出自這件國寶!

作者:由 京報網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08-03

人聲鼎沸中的聲是什麼意思

泱泱中華,萬古江河

探古追昔,何以中國?

三千一百多年前

古公亶父率領族人來到周原

在這片廣袤的大地上

開始修建城郭,營造都城

周原也因此被稱為

“德政思想之邦、禮樂文明搖籃”

西周時期的許多重器瑰寶

像實證武王伐紂的利簋

見證青銅鼎盛時代的大盂鼎

還有最早出現“中國”一詞的何尊

它們都講述著周禮的發展與輝煌

本期《中國考古大會》

將沿著考古人的發現發掘之路

探秘周原遺址

共同鑑證西周的禮樂文明

周原遺址

位於今陝西省扶風縣與岐山縣交界處

也就是《詩經》所云的“岐下之地”

周原文物遺存極為豐富

迄今共已出土文物數萬件

其中青銅器以數量多、銘文豐富而著稱

因此周原遺址也被譽為“青銅器之鄉”

“中國”一詞,最早出自這件國寶!

周原出土的青銅器

不僅造型奇特、紋飾精美

其中鑄刻的記事性銘文

為研究西周歷史提供了關鍵資料

“中國”一詞,最早出自這件國寶!

作為西周禮樂制度的重要載體

周統治者制禮作樂

將日常所需要的

食器、酒器、水器、樂器等

賦予特殊意義

使之專門用於宴饗、朝聘等重要場合

並規定了以青銅器數量和組合形式

來劃分階層、確定等級關係

“中國”一詞,最早出自這件國寶!

自1976年開始

當時的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

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

聯合對周原遺址展開了大規模發掘

陸續發現了大量

青銅器窖藏手工業作坊、宮室建築基址

以及城牆等遺址

“中國”一詞,最早出自這件國寶!

這本秦川大地上的“無字地書”

記錄下了西周王朝的興起

見證了存續千古的禮樂文明

周原遺址將會給我們帶來哪些驚喜

本期《中國考古大會》將為我們一一呈現

“中國”一詞,最早出自這件國寶!

20世紀70年代

一群平整土地的農民

意外發現了青銅器

聞訊趕來的考古隊

找到了這個大型青銅器窖藏

他們根據村莊的名字給它命名為

“莊白一號窖藏”

“中國”一詞,最早出自這件國寶!

在這個南北長1。95米,寬1。1米

深1。12米的窖藏坑裡

共出土了103件青銅器

是周原遺址迄今

出土青銅器器形種類最多、最全

也是儲存最好的窖藏

這些青銅器為研究周原歷史

提供了具有重要價值的線索

“中國”一詞,最早出自這件國寶!

其中“莊白一號窖藏”內出土的牆盤

又叫“史牆盤”

是探秘空間四件青銅器中

最有價值的一件

同時也是禁止出境展覽的文物之一

可以說是國寶

“中國”一詞,最早出自這件國寶!

牆盤實際上是一個水器

只有在慶典洗手的時候才能用到

“中國”一詞,最早出自這件國寶!

它的內底部鑄刻有284字銘文

分為兩段內容

前一段清楚概括了

從周文王開始一直到恭王

七代周王的事蹟

後段講了史牆的家事

這篇銘文是研究西周政治史的重要文獻

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中國”一詞,最早出自這件國寶!

窖藏裡發現的器物是貴族等級和身份的標誌

是區分尊卑長幼的標尺

青銅是金屬,更是一個時代

為後世留下了燦爛的文化遺產

大盂鼎同樣可以看到周禮的體現

從大盂鼎的銘文我們可以看出

國家向上的氣象和盛大的氣勢

同時也是對商朝滅亡真正原因的記述

“中國”一詞,最早出自這件國寶!

歷史文物作為承載時光的容器

成為我們追溯歷史關照前路的最好見證

1963年

周原出土了一件青銅寶器

這件青銅器就是目前為止

西周初年最重要的一件青銅器

——何尊

“中國”一詞,最早出自這件國寶!

何尊上的銘文“宅茲中國”

是目前所知“中國”一詞的最早出現

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對我們後來的思想觀念

價值觀都有非常深刻的影響

它不僅僅是藏禮於器

更多的還有藏著中華文明的基因

“中國”一詞,最早出自這件國寶!

1976年出土於陝西臨潼縣零口鎮的利簋

又叫“武王徵商簋”

利簋銘文內容與中國古代文獻記載完全一致

直接印證了周武王滅商的事實

“中國”一詞,最早出自這件國寶!

除了不斷出土的重器瑰寶

不斷顯現的青銅器銘文

周原遺址發掘出的基址同樣向世人打開了

可以窺探三千多年前禮樂文明的視窗

1976年的一天

岐山縣鳳雛村村民在平整土地時

發現了大量的紅燒土和牆皮

經考古人員勘察

確認為一處先民居住遺址

三千多年前的鳳雛甲、乙組基址

樣貌逐漸顯現

“中國”一詞,最早出自這件國寶!

考古隊員證實了

這裡是一座大型的宮室建築基址

整個院落坐北朝南,前後兩進

以門道、前堂、後室為中軸線,左右對稱

四周佈設完備的陶水管道系統

東西兩側廂房且以迴廊相連

形成一處“前堂後室”

前後兩進院落的“廊院制”建築群

是中國早期的四合院之一

“中國”一詞,最早出自這件國寶!

2014年

考古隊員又先後發掘清理出了

鳳雛三號、四號基址

其中鳳雛三號基址

總佔地面積約2180平方米

是現知西周單體建築中規模最大的一處

表現出了一些西周時期大型建築才有的特徵

如較小比例的庭院、較大的建築進深

及其更復雜樑架等

“中國”一詞,最早出自這件國寶!

同時在庭院內還發現了立石

長方形鋪石等重要遺蹟

“回”字形的總體佈局、橫長方形的庭院

連線一體的臺基等都和商代大型建築相似

讓我們對商周建築的演進歷史看得更為清楚

“中國”一詞,最早出自這件國寶!

2015年至2017年

周原考古工作者陸續發掘出

鳳雛六號到十號基址

使鳳雛建築群面貌更加清晰

逐步構建起

人們對西周時期聚落結構的深入理解

“中國”一詞,最早出自這件國寶!

2014年上半年

就在鳳雛基址南邊一百多米處

發掘出一件國寶級文物

它就是青銅輪牙馬車

“中國”一詞,最早出自這件國寶!

經過金屬考古、動物骨骼鑑定

等各方面專家

整整一年多的清理

最後證明它是

單轅、單軸、單衡、單輿的四駕馬車

青銅輪牙則是它最大的亮點

“中國”一詞,最早出自這件國寶!

它是西周王朝禮制核心的重要角色

用於重大的禮儀場合

也是馬車傳入中國

中華文明多元並蓄,相容幷包

吸納外來文化的完美見證

“中國”一詞,最早出自這件國寶!

這輛馬車不僅讓我們看到了

西周先進的製造業技術

也讓我們能夠從中感受到蘊含的禮制文明

其實,小到食器的數量、車輿的裝飾

大到建築的遺存都有很多科考價值

都能夠感覺到

蘊含於西周人生活方方面面的禮制規範

“中國”一詞,最早出自這件國寶!

《詩經·大雅》有云:

“捄之陾陾,度之薨薨,築之登登,削屢馮馮

百堵皆興,鼛鼓弗勝”

幾組擬聲詞就生動描繪出

周人熱火朝天建設新家園的情景

人聲鼎沸甚至是超過了打鼓聲

洋溢著對新生活的嚮往與熱情

那周人究竟建了一座怎樣的城

他們的日常生活又是什麼樣的?

“中國”一詞,最早出自這件國寶!

透過正在周原主持發掘工作的考古隊領隊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

周原聯合考古專案負責人宋江寧

對周原聚邑成都之路的講述

我們能夠看到

周人已經開始建設水利設施了

而且我們也能夠感受到

他們依水而聚的生活狀態

和依勢而建的生存智慧

也直觀感受到周原在西周時期的迅速發展

直到今天

周原考古人也從未停下前行的腳步

持續傳來振奮人心的訊息

一代代考古人透過考古發掘

讓湮沒在厚厚黃土之下輝煌燦爛的周文明

逐漸呈現在我們的面前

周原考古任重道遠,周原考古來日方長

CCTV-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