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被俘虜的隋朝宮女,憑藉聰明的頭腦輾轉間成為最寵愛的妃嬪之一

作者:由 向曉生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08-04

楊廣是怎樣欺嫂

觀古今中外,品人生百態。

大家好,我是向小生。

宣華夫人陳氏,本來是南朝陳宣帝的女兒,是位被捧在手心的公主,可是在國破家亡之後,她的命運跟其他皇室成員一樣難以倖免,被俘虜成隋朝的宮女,雖然同為宮女,但憑藉聰明的頭腦和美麗動人的外表,輾轉間成了隋文帝最寵愛的妃嬪之一。

被俘虜的隋朝宮女,憑藉聰明的頭腦輾轉間成為最寵愛的妃嬪之一

宣華夫人是陳宣帝的第十四個女兒,陳後主(陳叔寶)的妹妹,母施姬,封號寧遠公主。生長於建康皇宮中的她,本應享盡人世間的榮華富貴的,可是,陳叔寶不理政事,寵愛張貴妃等後宮佳麗,喜歡詩詞歌賦,沉迷酒色,導致北方的隋朝皇室有機可乘。

被俘虜的隋朝宮女,憑藉聰明的頭腦輾轉間成為最寵愛的妃嬪之一

隋開皇八年﹝公元五八八年),隋朝的兵馬軍紀非常嚴格,深得人心,在晉王楊廣的帶領下,更是一鼓作氣,以秋風掃落葉之勢連下京口、姑孰(安徽馬鞍山市當塗縣),渡長江,直抵建康,陳軍接連戰敗,打的陳軍聞風喪膽,不戰而逃,南陳皇室見無法阻擋,到後面更是不戰而降。

陳氏與眾愛女子被俘虜後全數發配隋朝後宮。當時,隋文帝的皇后獨孤皇后為人極度以自我為中心,又非常喜歡嫉妒別人,隋文帝又非常聽獨孤皇后的話,獨孤皇后叫隋文帝幹什麼就幹什麼。不許隋文帝立妃嬪,還不許跟後宮的佳麗們親近,有一次隋文帝見尉遲迥的孫女尉遲氏美豔動人,按捺不住心中的騷氣,對尉遲氏動了情,被獨孤皇后知道後,趁著隋文帝上朝的時候,把尉遲氏殺了,隋文帝心想好不容易有一個我動心的人兒,你卻把她給殺了。

被俘虜的隋朝宮女,憑藉聰明的頭腦輾轉間成為最寵愛的妃嬪之一

氣的隋文帝騎著馬跑進山谷間二十餘里。”最後在左右僕射高熲、楊素的勸解下,隋文帝長嘆一聲,說:“吾貴為天子,不得自由!”又調轉馬頭,回到了後宮,獨孤皇后也主動謝罪,夫婦倆就又和好如初 。儘管隋文帝的後宮形同虛設,但有一個人例外,這個人就是宣華夫人陳氏。在獨孤皇后對隋文帝看得這麼緊的情況下,然而唯獨陳氏能夠得到寵幸。陳氏的手段可見一斑。

據史書記載:陳氏“性聰慧,姿貌無雙” 。

被俘虜的隋朝宮女,憑藉聰明的頭腦輾轉間成為最寵愛的妃嬪之一

而楊廣在爭奪太子之位的時候也受過陳氏的幫助。

楊廣本是文帝次子,表面孝順有禮,實際上卻是個心機深沉之人,由於太子楊勇的日常生活極不檢點,整日花天酒地,生性好色,平時喜歡奢侈浪費,又娶了許多妾侍,其中有一位雲昭訓,因姿色嬌美,特別得到楊勇寵愛,並且還生下了三個兒子,受到的待遇甚至隱隱的超過了正室,使得隋文帝和獨孤皇后對太子楊勇愈來愈不滿。這時楊廣看準時機,想方設法獲得母后獨孤氏的喜愛,那時除了獨孤皇后之外,就是陳氏是隋文帝唯一被寵愛了,楊廣為了討好陳氏,經常送金蛇、金駝等物給陳氏,而且還經常送禮物給宮人們以籠絡人心,後來更利用苦肉計,令隋文帝與獨孤皇后以為太子意圖毒殺楊廣。於是楊勇被廢,楊廣如願以償被立為太子。

被俘虜的隋朝宮女,憑藉聰明的頭腦輾轉間成為最寵愛的妃嬪之一

陳氏在隋宮中又生活了幾年。後來獨孤後病逝,隋文帝才開始無所顧忌地寵幸妃嬪,其中,陳氏獲封宣華夫人,另一美女蔡氏則為容華夫人。這時,隋文帝已垂垂老矣,軍政大事也全權委任於太子楊廣。

後來隋文帝在人壽宮重病,是太子楊廣和陳氏宣華夫人寸步不離地在床前侍奉。可能是每天兩人形影不離,也有可能是被陳氏的美貌所迷,又或者是看到隋文帝重病在即、楊廣不再掩飾,乘著陳氏換衣服的時候,楊廣想要非禮她,被她拒絕後,哭著跑到隋文帝旁邊,告訴了隋文帝,太子想要非禮她。隋文帝聽後非常生氣,這麼個畜生玩意兒怎麼能擔任得起一國之君的大任?(確實這樣看來隋文帝還是挺有眼力勁的,楊廣太過急功近利了,導致隋朝在他手上就敗了)。隨後就叫兵部尚書柳述、黃門侍郎元巖召回廢太子楊勇,打算廢掉楊廣。

被俘虜的隋朝宮女,憑藉聰明的頭腦輾轉間成為最寵愛的妃嬪之一

誰知道被楊素知道了,於是把這事告訴了楊廣,楊廣就展現他的雷霆手段,先是囚禁元巖、柳述,隨後又把皇宮宿衛換成東宮心腹,並且把宮人們都趕到別的地方去了,不久就傳出隋文帝駕崩的訊息。宣華夫人與宮人們知道事情不對勁,都非常恐懼,害怕楊廣不會放過他們。

不久後楊廣派下人送來一盒同心結,他們終於安心下來。

隋文帝去世後,宣華夫人遵從妃嬪守節的制度,出居仙都宮,但之後又被隋煬帝召入大興宮,一年多便去世了,終年約二十九歲。隋煬帝十分傷感,為其寫下《神傷賦》

方其為儲貳,用智固已譎。

及夫據大器,為謀抑何逆。

龍舟及鳳{榻木換舟},無歲不遊適。

離宮與別殿,快意事淫佚。

置酒燕要荒,會者三十國。

紫舌與黃支,無所不臣服。

親駕兩徵遼,方且肆窮黷。

群盜遂蜂起,土地日緊蹙。

惛猶不知悟,愎諫輒誅戮。

肘腋俄變生,兵刃交於目。

不肖孰甚焉,身亡而國覆。

原文參考:《隋書·卷三十六·列傳第一》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八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