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越王勾踐為什麼能稱霸諸侯?

作者:由 瞧你那損色兒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08-04

勾踐是怎麼增強兵力的

苦心人,

天不負,

臥薪嚐膽

三千越甲可吞吳。

越王勾踐的故事,成為勵志的典範,那麼,勾踐是誰?為什麼他的勵志故事會被大眾推崇?“臥薪嚐膽”的典故,也使勾踐成為中華民族不懼怕失敗與屈辱,敢於拼搏的楷模形象。

越王勾踐(約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65年),姒姓,本名鳩淺,音譯成了勾踐,又名菼執,夏禹後裔,越王允常的兒子,春秋末年越國國君。

越王勾踐為什麼能稱霸諸侯?

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踐即位,吳王闔閭出兵攻打越國。在檇李(今浙江嘉興南),勾踐大敗吳國軍隊,吳王闔閭被迫撤軍。撤退途中,吳王闔閭因傷重去世,吳王闔閭臨終前,告訴兒子夫差說:“一定不要忘記向越國報仇。”

越王勾踐三年(公元前494年),在吳王夫差整頓兵馬,準備攻打楚國之際,勾踐不聽范蠡的勸阻,準備先發制人,發兵攻打吳國,兩國軍隊在夫椒大戰,越國戰敗。

越國軍隊被吳國軍隊圍困在會稽。越王勾踐被迫向吳王求和。吳王接受了求和,勾踐入吳,攜妻帶子為臣。勾踐夫妻住在闔閭的大墳旁邊一間石屋裡,做著餵馬的工作。勾踐還經常給夫差拉馬,以表示俯首稱臣。

三年後,夫差認為勾踐真心歸順,勾踐被釋放回越國。返國後,勾踐重用范蠡、文種等人,越國國力漸漸恢復。

《越絕書》記載,越王勾踐在爭霸中曾接受“省賦斂,勸農桑”的建議,加強桑蠶生產,為其爭霸大業奠定了基礎。近年來,考古發現的越王勾踐劍,劍柄上纏有絲帶。該絲帶以實物證明越國當時存在桑蠶絲綢等生產活動。

這些文獻和考古發現表明,先秦時的浙江絲綢業雖然落後於中原地區,但已經得到了初步的發展。

(1)越王勾踐農桑強國

春秋爭霸時,浙江曾分屬吳、越兩國。《史記》記載,吳國和楚國曾因邊境居民的採桑糾紛而發動戰爭。越國和吳國爭霸時,越國大臣計然認為爭霸戰爭應該“先蓄積食錢、布帛”,並建議勾踐“省賦斂,勸農桑”。勾踐為了復仇,自作表率,因此自己親自耕田,其夫人則親自紡織,終於完成復仇大業。

越王勾踐為什麼能稱霸諸侯?

(2)西施浣紗傳說

西施作為吳越爭霸戰爭的重要人物,與絲綢有密切關係。

傳說西施被發現而送往吳國前,曾是諸暨鄉間從事紡織的民間女子,有西施浣紗的故事,諸暨苧蘿山麓的浣紗江畔還有浣紗石、浣紗亭、西施灘、西施坊,西施殿等古蹟。

古人多有吟詠西施浣紗的傳說,如:

《題西施石》

王軒(唐)

嶺上千峰秀,江邊細草春。

今逢浣紗石,不見浣紗人。

(3)越國古劍上的絲帶

越國盛產寶劍,近幾十年出土的越王劍都非常鋒利,而且,劍柄纏有絲線。1965年出土於湖北江陵馬山5號楚墓中越王勾踐用劍上刻有“鉞王鳩淺自乍用鐱(越王勾踐自用劍)”等字樣。該劍劍格嵌有寶石紋飾,劍柄以絲線纏縛。

另有一柄刻有“戉(越)王戉(越)王”和“者旨於睗”的越王劍,其劍格上同樣鑲嵌有寶石,劍柄上同樣纏有絲帶和絹片。這些實物絲帶說明當時越國的絲織業已經成熟。

四、稱霸諸侯

公元前482年,吳王夫差興兵參加黃池之會,以彰顯武力率精銳而出。越王勾踐抓住機會率兵而起,大敗吳師。夫差倉促與晉國定盟而返,與勾踐連戰慘敗,不得已與越議和。

公元前478年,勾踐再度率軍攻打吳國,在笠澤之戰三戰三捷大敗吳軍主力。

公元前476年,越王勾踐再次攻打吳國。

公元前475年,越兵圍困吳國。

公元前473年,越兵攻入吳都,吳國滅亡。夫差自盡,滅吳稱霸,以兵渡淮,會齊、宋、晉、魯等諸侯于徐州(今山東滕州南),遷都琅琊,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

清華簡《越公其事》篇詳細記載了勾踐勵精圖治的全部過程:

先是無為而治,讓越國休養生息,以此“安民”。隨後,“五政”推行,以此“用民”。

“五政”即“好農”即褒賞農民,重視農業,努力發展經濟;“好信”,文化育人;“徵人”,徵四方之民,增長人口;“好兵”,擴張軍力;“飭(chì)民“即整飭軍事、吏治、民事”,修命令,明法度,嚴刑罰。

“五政”把民眾調教成可供驅使的戰爭工具,成為越國取勝的資本。

絕世陶工——龍山文化的製陶技術

農作物的馴化,一次偉大的經濟革命

三星堆文化出土青銅戈

牧野會師:武王伐紂

安徽博物院裡的古生物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