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從大將到元帥只用了29天,華西列夫斯基到底哪一點不如三駕馬車?

作者:由 田瑞安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08-09

肩章三星是什麼軍銜

蘇德戰爭打了近四年,期間湧現出一批優秀的蘇軍將領,特別是朱可夫、科涅夫和羅科索夫斯基組成的三駕馬車。毫無疑問,這三位元帥都善於指揮大軍團作戰,也都立下赫赫戰功。而我們要說的是一位特別的蘇聯元帥,說他特別是因為他和蘇軍其他將領相比低調得多,知名度也不及三駕馬車,但他

參與制定、策劃了蘇德戰爭幾乎所有重大戰役, 而且是從蘇德戰爭忙到最後的蘇日戰爭。

是的,他就是二戰後期指揮那場八月風暴的

華西列夫斯基,當時為了迷惑日本人,這位一向低調的蘇聯元帥還使用了化名,隱藏了元帥軍銜。華西列夫斯基這麼厲害,到底有哪些過人之處?

從大將到元帥只用了29天,華西列夫斯基到底哪一點不如三駕馬車?

首先,參謀出身的華西列夫斯基領兵打仗一樣在行。蘇德戰爭爆發前的1940年,華西列夫斯基在蘇軍總參謀部任職,軍銜是少將,而他的頂頭上司,總參謀長朱可夫已是大將軍銜。蘇德戰爭爆發後,華西列夫斯基一直跟隨斯大林在最高統帥部大本營工作

,期間表現出色,莫斯科會戰後,他被正式任命為總參謀長。之後的斯大林格勒戰役、庫爾斯克戰役、克里米亞戰役、白俄羅斯戰役、波羅的海戰役,華西列夫斯基都作出重要貢獻。

戰爭後期的1945年2月,蘇軍發起東普魯士戰役,華西列夫斯基主動請纓擔任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司令,奔赴前線親自指揮作戰,用事實證明參謀出身的他也能獨當一面,也能指揮大軍團作戰。

最後,華西列夫斯基指揮部隊攻克東普魯士首府柯尼斯堡,之前這裡被希特勒稱為“絕對攻不破的德意志精神堡壘”。為慶祝這一勝利,斯大林下令莫斯科324門大炮齊放24響,這是蘇德戰爭期間為數不多的一次鳴炮慶功。

後來我們知道,三駕馬車並駕齊驅進攻柏林時,華西列夫斯基被斯大林任命為遠東蘇軍總司令,籌備、指揮攻打日本關東軍,相比柏林戰役,遠東戰役的重要性和榮譽一點也不差,這可是二戰的收官之作,衛國戰爭再重要也只是二戰的重要組成部分,蘇聯其他將領大都是隻參與了蘇德戰爭,而華西列夫斯基則全程參與了二戰而且立下不朽戰功。

從大將到元帥只用了29天,華西列夫斯基到底哪一點不如三駕馬車?

事實上,華西列夫斯基也最看重這個,他的座右銘是對一名軍人最重要的是榮譽和尊嚴。從這個角度看,這位蘇聯元帥雖然低調卻與眾不同。

其次,華西列夫斯基火箭式的晉升速度在戰爭史上都是罕見的。蘇德戰爭前他還是一名少將參謀,朱可夫已是大將,兩人相差三級,可到了斯大林格勒戰役結束的1943年2月16日,華西列夫斯基就晉升為元帥,在這之前的1月18日,朱可夫剛剛晉升元帥。也就是說,朱可夫從大將到元帥用了將近3年時間,而華西列夫斯基只用了29天。

當然,這樣的火箭式升遷離不開斯大林的器重,但客觀地講,斯大林在戰爭期間的用人策略沒毛病,能打的上,有軍事才能的上,華西列夫斯基顯然具備了這樣的條件。從另一個側面也能看出,華西列夫斯基憑藉的主要還是自己的能力。在他之前,斯大林不怎麼重視總參謀部,認為這群人紙上談兵不夠務實,總想著把他們下放到部隊去指揮作戰。

從大將到元帥只用了29天,華西列夫斯基到底哪一點不如三駕馬車?

正是華西列夫斯基領導的總參謀部在這期間發揮了重要作用,斯大林才逐漸改變了看法。華西列夫斯基後來在回憶錄中也提到:“大約從1942年9月起,斯大林明顯改變了對總參謀部的態度,開始真正依靠它了。

最後,華西列夫斯基是蘇軍高階將領中少有的懂分寸知進退的元帥

在接替

沙波什尼科夫出任總參謀長後,在斯大林參加的軍事會議上,華西列夫斯基的表現經常是令人大跌眼鏡,每次說到戰略戰術問題總是語無倫次,大失水準,因為這,華西列夫斯基一度被同僚譏諷為蘇軍歷史上最平庸無能的總參謀長。

從大將到元帥只用了29天,華西列夫斯基到底哪一點不如三駕馬車?

後來大家才明白,華西列夫斯基採取的是“烘托策略”,故意把自己的軍事計劃弄得漏洞百出,等著最高統帥斯大林糾正。如此乖巧靈活,可比前任朱可夫和沙波什尼科夫討斯大林歡喜。

另外還有

大家熟悉的一幕,赫魯曉夫穩住權力後,讓朱可夫找華西列夫斯基談話,提醒他該寫回憶錄了,華西列夫斯基立馬領會精神,直接過上退休生活,最後活到83歲,成為二戰期間授銜最長壽的蘇聯元帥。諷刺的是,朱可夫自己很快也去寫回憶錄了,後來的境遇還不如自己這位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