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百年動亂—漢臣荀彧

作者:由 超凡百說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08-09

如何評價荀諶

百年動亂—漢臣荀彧

荀彧,字文若,潁川潁陰人。

說到潁川,潁川出了許多名人,例如有叔侄關係的荀彧、許攸;讓諸葛亮、龐統名揚天下的司馬微;‘鬼才’郭嘉;侍母順曹的徐庶;曹魏名臣的父子鍾繇、鍾會等。可以說,潁川是孕育人才的搖籃。

而荀氏,是潁川最有影響力的氏族。

荀彧的父親,是曾任濟南相的荀緄。荀緄兄弟八人,號稱‘八龍’。八龍之中最出名的是六龍,荀爽,在董卓專政期間,官至司空。因董卓殘暴,與王允密謀圖之,起事之前去世。

荀彧年少時,就被南陽名士何顒評價為:王佐之才。

百年動亂—漢臣荀彧

棄紹從曹。

中平六年(189年),荀彧二十七歲透過舉孝廉,拜守宮令。因董卓禍亂朝廷,百姓民不聊生。荀彧辭官回鄉,勸告父老老鄉一起移居冀州。本來有些人懷念故土,不願離開。時任冀州牧的同鄉韓馥派遣騎兵來迎接他們,於是都一起去了冀州。

韓馥讓冀州給袁紹後,對荀氏一族加以厚待。荀彧的弟弟荀諶、同鄉辛評、郭圖,都加入了袁紹勢力。除了荀彧,他覺得袁紹不能成事,於是在初平二年(191年),加入了在東郡的奮武將軍曹操旗下。曹操特別開心,稱荀彧是‘吾之子房’。拜荀彧為司馬,時年二十九歲。

子房,也就是漢朝的開國元勳張良,他與蕭何、韓信並稱為‘漢初三傑’。足以證明荀彧在曹操心裡的地位。

百年動亂—漢臣荀彧

平叛亂、退郭貢、守兗州。

興平元年(194年),曹操為報殺父之仇,東征陶謙,幾乎傾城而出。司隸方面,董卓被王允、呂布等人謀刺,李傕郭汜依賈詡的計策反攻長安,擊敗王允、呂布等人,呂布東逃。陳留太守張邈、陳宮趁曹操討伐陶謙時,秘密迎接呂布,領兗州牧,背叛曹操。

張邈派劉翊告訴荀彧說呂布是來助曹操東征的,我們需要供給他糧草。

荀彧知道張邈要作亂,於是指揮軍隊加以防備,並快馬通知東郡太守夏侯惇。因曹操留守兗州的兵馬極少,所督守的將士官吏都已私通張邈、陳宮。夏侯惇一來,趁夜誅殺謀判者數十人,才把大部分的叛亂平定下來,守住了兗州大部分的地盤。

豫州刺史郭貢率數萬軍隊而來,有人說,郭貢與呂布同謀。眾人因此很害怕。郭貢求見荀彧,荀彧要去的時候,夏侯惇攔住他:“你是兗州的主心骨,如果你去了,肯定會有危險。”

荀彧說:“郭貢與張邈等人,並不是一夥的。今天來到這裡,肯定是沒想清楚要不要加入他們,即便是不為我們所用,也可以保持中立。如果現在就懷疑他,而不接見他,那不就等於逼迫他加入他們嗎?” 所以前去接見郭貢。郭貢見荀彧沒有害怕的意思,因此引兵離去。

後來又遵從程昱的建議,出使說服範、東阿、卒全三座城池,等待曹操的歸來。

曹操率軍東歸,於濮陽對峙呂布,時遇旱災,又有蝗蟲,糧食不夠,出現了人吃人的景象,呂布東遷山陽駐守。

徐州的陶謙死後,徐州就落到了劉備的手上。曹操想先取徐州,再來平定呂布。

荀彧提出了三個觀點:

一、成事者皆有與自己根深蒂固的地盤,應該先把自己的地盤發展起來。

二、兗州之地還有呂布,兗、徐之間還有袁術,應該先消滅他們兩個。

三、曹操給徐州帶來的傷害極大,必定人人自危而人人自守,不宜攻取。

荀彧以三個觀點勸告曹操,不能以大易小,以安易危,因一時之勢,不考慮自己的地盤。

曹操聽取了荀彧的話,專心攻打呂布,於興平二年(195年)在鉅野擊敗呂布,呂布東逃,兗州失地全部收復。

百年動亂—漢臣荀彧

奉天子以順民望,以服雄傑,以致英俊。

興平三年(196年),李傕郭汜因爭權而起兵互攻,皇帝完全成了擺設。在韓暹、楊奉的護送下,東歸洛陽。

曹操想救駕漢獻帝,卻遭到眾人的反對,只有荀彧支援曹操。

荀彧以‘晉文公為周王朝平定子帶之亂、高祖為義帝披孝服’為典故,提出大順、大略、大德等優點,勸誡曹操應該及時迎接天子,不要後悔莫及。

於是,曹操領兵去了洛陽,救駕漢獻帝,並迎回了許縣,改許都。恢復朝廷,恢復了皇室的威嚴。天子遂拜曹操為大將軍,封荀彧為漢侍中,守尚書令。

百年動亂—漢臣荀彧

舉薦同鄉人才。

自此,曹操征伐在外,荀彧統守京都。

曹操就問:“誰可以替代你為我出謀劃策。”

荀彧說:“鍾繇(潁川長社人)、荀攸(侄子)。”

早先,荀彧舉薦謀士,先舉薦了戲志才(潁川郡),戲志才死後,又舉薦了郭嘉(潁川陽翟)。曹操因荀彧有識人的能力,所以他推薦的人都有相應的職位。除了揚州刺史嚴象(被孫策的廬江太守李術所殺)、涼州刺史韋康(被馬超所殺)。

百年動亂—漢臣荀彧

預測袁紹必定敗於曹操。

自曹操迎天子於許都後,袁紹就非常不服。加上曹操剛敗給張繡,袁紹又寫信給曹操,陳詞傲慢,惹得曹操非常生氣,出入動靜都非常大。當所有人都以為曹操是在為敗給張繡而生氣時,鍾繇就問荀彧怎麼辦。荀彧說:“曹公很聰明,不會因為之前的事情生氣,肯定有其他煩惱。”

果然,曹操把袁紹的書信拿給荀彧看:“今天我要討伐不義之眾,可是力量不夠,怎麼辦。”

荀彧說:“今天與曹操爭奪天下的,只有袁紹。袁紹外寬內忌,任用人才卻懷疑對方;曹公通曉事理,不拘小節,任人為用,是度勝。袁紹性格猶豫不決,貽誤戰機;曹公堅決果斷,隨機應變,是謀勝;袁紹雖然人多勢眾,但是法度不嚴;曹公雖然勢弱,但軍紀嚴明,將士有赴死的決心,是武勝;袁紹憑藉家世背景,依附的人多,卻是沽名釣譽;曹公以仁義、誠意待人,對有功的人無所吝惜,所以跟隨您的人都是忠心正直實實在在的人才,是德勝。曹公以四勝輔佐天子,扶持大義,袁紹在強又有什麼用呢。”

曹操一聽,很開心。荀彧又說:“不先消滅呂布,就不要輕易與袁紹交戰。”

曹操說:“是的,我擔心袁紹侵犯關中,還有羌、胡等少數民族,南邊的勢力等,我僅用兗、豫兩州來對抗天下,我該如何。”

荀彧說:“關中勢力數十股,也就韓遂、馬騰最強。他們看到中原混亂,肯定擁兵自保。我們可以撫慰恩德,出使緩和關係,雖然不能持久,但可以給足時間讓曹公平定山東。至於西涼部分,可以派鍾繇出使,曹公不用擔心。”

建安三年(198年),曹操破了張繡,殺了呂布,準備與袁紹決戰。

面對孔融的擔心,荀彧說:“袁紹雖然兵多,法紀卻不嚴明。田豐性格剛強犯上;許攸族人貪婪卻不管制;審配專治沒有謀略;逢紀果斷卻自保;這兩人留守後方,如果許攸族人犯事,肯定不會放縱,許攸必定叛變。顏良、文丑一夫之勇而已,一戰就可以抓住。”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因為糧草不足想退兵,寫信給荀彧。荀彧回信說:“現在我們糧草短缺,但還沒到達像當初楚、漢相爭時那樣,當時劉邦、項羽不肯退兵,就是知道先退兵的就輸了。現在曹公佔據官渡,抵抗袁紹已經半年了。情見勢竭,肯定會有變化。”

果然,曹操奇襲烏巢,斬殺淳于瓊,袁紹敗退。還有審判因許攸家人不法行為抓其下獄,許攸不服,背叛袁紹;顏良、文丑臨陣被殺;田豐以諫見誅,都被荀彧給預測到了。

建安六年(201年),曹操到東平的安民徵收糧草,可是糧食少,不足以支撐河北的戰事,因為袁紹剛敗,就想要攻打糧食多的荊州。

荀彧提出:“袁紹新敗,其眾離心,如果不趁機消滅他,而是遠征長江、漢水一帶。等到袁紹聚攏餘眾復來,趁機攻打我們,曹公大勢已去。”

所以曹操再次出兵黃河以北,期間袁紹病死,曹操擊敗袁譚、袁尚;袁紹侄子高幹、郭援趁機攻打河內,關右震驚。好在有鍾繇、馬騰率軍馳援,擊破高幹。

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攻下鄴城,領冀州牧,荀彧提出‘宜復古置九州,則冀州所制者廣大,天下服矣’。也就是合併冀、幽、並三州為冀州,使冀州為天下最大州,從而令天下臣服。曹操同意。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準備南下荊州,荀彧提出‘華夏已平,南土知困’。就是說,北方基本上已經平定,南方的勢力就知道曹操肯定是準備要對方他們了。於是就建議曹操輕騎先出,趁其不備。當時劉表去世,次子劉琮代為荊州牧。曹操聽從荀彧的建議,剛到荊州,劉琮就舉州投降。

百年動亂—漢臣荀彧

至死效漢。

建安十七年(212年),董昭等人勸曹操進位國公,加九錫,彰顯殊榮,曹操就私下諮詢荀彧。

荀彧認為曹操興兵本是為了匡扶漢室,守衛國家。秉持忠誠,堅守謙讓。君子不應該如此,這樣做不合適。曹操聽了非常不舒服。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親自征討孫權,請荀彧代表朝廷勞軍。等荀彧到達後,曹操趁機將他留在軍中,封他為侍中、光祿大夫、參丞相軍事。

次年,曹操率軍至須濡口,荀彧因病留在壽春,憂慮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