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清明節習俗盤點,除了祭祖剩下的全在這了

作者:由 天順祥殯葬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08-11

古代有秋千嗎

眾所周知,清明節是傳統的祭祀節日。人們透過掃墓祭祖緬懷先祖的形式,不僅弘揚了孝道親情,還喚醒了同族人的共同記憶,有力地加強了民族凝聚力和歸宿感。

清明節的發展史,承載了太多的文化內涵。清明這天,人們除了舉行傳統的祭祀活動外,還有些習俗不被人們所熟知。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盤點一下,清明節除了祭祖還有哪些習俗活動?

清明節習俗盤點,除了祭祖剩下的全在這了

盪鞦韆:盪鞦韆是古代清明節習俗,五代時期王仁裕在《開元天寶遺事》中曾這樣記載“天寶宮中至寒食節竟豎鞦韆,令宮嬪輩戲笑以為宴樂。帝呼為半仙之戲,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北宋文學家蘇軾在《蝶戀花·春景》中這樣描述“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可見古人對盪鞦韆的習俗還是比較重視的。

清明節習俗盤點,除了祭祖剩下的全在這了

盪鞦韆的歷史也比較悠久,人們最早稱之為千秋,為了避皇家的忌諱,便改名為鞦韆。古代的鞦韆多用樹枝為架,兩端再拴上彩帶即成。後來逐步發展成為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後宮《甄嬛傳》中莞貴人在僻靜小園內所盪鞦韆,便是繩索加踏板的這種。盪鞦韆不僅可以陶冶性情,還有助於增進人們的健康,培養孩子們勇敢的精神,至今仍為小孩子們所喜愛。

清明節習俗盤點,除了祭祖剩下的全在這了

踏青:中華民族自古就有踏青的習俗,踏青也稱春日郊遊,俗稱“踏春”。通常指初春到郊外散步遊玩。踏青這種時令性民俗活動,在我國的歷史比較悠久,其淵源可追溯到農耕時期的迎春習俗。《尚書·大傳》曰:“春,出也,萬物之出也。”萬物復甦的時節,在野外迎春郊遊便成了一種禮制。

清明節習俗盤點,除了祭祖剩下的全在這了

清明四月,春回大地,大自然到處是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野外郊遊的好時機。中國人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據《晉書》記載:每年春天,人們都要結伴到郊外遊春賞景,至唐宋尤盛。可見清明踏春早已成為習俗,到了宋代踏春之風更為盛行。

清明節習俗盤點,除了祭祖剩下的全在這了

蹴鞠:蹴鞠是一種球類運動,就是用腳去踢球,是北方人比較喜歡的一種球類遊戲。據傳蹴鞠是黃帝發明的,最初是用來訓練古代的武士,久而久之便流傳至民間,成為清明時節的一種活動習俗。

清明節習俗盤點,除了祭祖剩下的全在這了

植樹:清明前後,雨水豐富,土壤肥沃,這個時節種植樹苗,不僅成活率高,而且生長的比較快,因此古人有清明節植樹的習俗。關於清明節植樹,據說和清明插柳、戴柳的風俗有關。關於插柳戴柳的習俗,民間有多種傳說,最為人們所熟知的便是關於介子推的故事。據說晉文公率文武大臣登山祭奠介子推時,發現介子推臨時前依靠的柳樹死而復活,於是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

清明節習俗盤點,除了祭祖剩下的全在這了

放風箏: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喜愛的活動,尤其是小孩子們,提起放風箏,更是喜不自勝。清明時節,人們不僅在白天放風箏,夜晚也會放風箏,而且夜晚的風箏上通常會掛串彩色的小燈籠,小燈籠像閃爍的明星在也空中一閃一閃甚為壯觀。有些人把風箏放到藍天后,便會剪短風箏的線,憑清風的力量把風箏送上天,據說這樣可以消災祛病,給自己帶來好的運氣。

清明節習俗盤點,除了祭祖剩下的全在這了

除了以上常見的習俗外,清明節期間,人們還還會透過拔河、射柳、鬥雞等傳統習俗,來豐富清明節的活動,活躍節日期間的氛圍。(圖片源自網路,如侵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