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城市美在哪?兩派大師用古琴聲暢談詩意生活

作者:由 杭州網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09-05

管平湖古琴界算大師嗎

杭州網 記者 許佳煒

城市美在哪?兩派大師用古琴聲暢談詩意生活

杭州網訊

古琴文化源遠流長,古有伯牙子期“高山流水覓知音”的千古佳談;今天,浙派、梅庵派古琴大師走進浙江人文大講堂未來講堂,用悠揚琴聲講述古琴文化。

被帶上太空船的古琴聲 茫茫宇宙尋求新“知音”

城市美在哪?兩派大師用古琴聲暢談詩意生活

古人云“琴者,情也;琴者,禁也。”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高貴品格,位居“琴、棋、書、畫”四藝之首。撫琴,可與內心對話,與天地精神相往來。是故古代賢士大夫皆善鼓琴,有“士無故不撤琴瑟”之說。

徐君躍在演講的剛開始說道:“一個城市的輝煌和生命絕不僅僅在於它有多少高樓大廈,有多少可以炫耀的現代設施,而在於它有沒有可以讓人稱道的文化,能否用自己的文化主題去豐富城市的內涵和靈魂,讓人們在這個城市精緻優雅、詩意地生活。”,表明了文化傳承的重要性。

徐君躍生活在一個古琴世家,是中國音樂學院古琴碩士。他的古琴先後求學於祖母黃雪輝、父親徐匡華、琴家龔一、姚丙炎、吳文光。現為浙江音樂學院碩士生導師、西湖琴社社長,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浙派古琴代表性傳承人。

浙派文人崇尚“微、秒、圓、通”,琴風古樸、典雅、平和、穩健、洽談,深具內涵,生動而不流俗。

1977年8月,美國發射的“旅行者”2號太空船上,放置了一張可以迴圈播放的鍍金唱片,從全球選出人類代表性藝術,其中收錄了著名古琴大師管平湖先生演奏的長達七分鐘的古琴曲《流水》用以代表中國音樂。這首曾經由春秋時代著名琴家伯牙的彈奏而與鍾子期結為知音好友的古曲,如今又帶著探尋地球以外天體“人類”的使命,到茫茫宇宙尋求新的“知音”。

徐君躍現場彈奏了這首《流水》,用流暢的旋律刻畫了自幽谷清溪至浩瀚汪洋,涵濡萬物,曲盡萬千變化之象。

技巧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以內涵取勝

城市美在哪?兩派大師用古琴聲暢談詩意生活

琴文化是一種非常個性化的藝術,不同地域、不同師承的琴家的風格彼此都不相同。琴家們各自遵循某些共同琴道觀點和風格,而形成一定的琴家群體,即所謂琴派。漢朝南方有蜀山琴派,有名家司馬相如、楊雄、諸葛亮、姜維等人;晉初北方有竹林派,代表者為嵇康。明末清初以後,至於現代,相繼又出現了“虞山派”、“浦城派”、“川派”、“燕山派”、“梅庵派”、“嶺南派”、“廣陵派”、“諸城派”、“九嶷派”等著名琴派。

不同於浙派,劉善教彈奏的琴聲更為琴風明潔溫雅、沉靜自在、生動纏綿,因為他代表了古琴流派的另一種——梅庵派。

劉善教生於江蘇鎮江,是古琴藝術“梅庵派”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中國民族器樂學會古琴學術委員會副會長、鎮江夢溪琴社社長、江蘇科技大學兼職教授。他幼承家學,師從父親——-梅庵派第二代傳人、上海音樂學院首任專職古琴教師劉景韶學習古琴,得其真傳。後又得到梅庵派第一代傳人、南京藝術學院程午加教授指導。

他覺得在堅持梅庵派傳統風格的同時,也要注意吸收江南其他流派之長,融會貫通,開拓視野,豐富技藝。

劉善教說,彈琴講究修為,古琴的演奏需要有深厚的文化修養作底蘊,要有脫俗的心態。技巧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以內涵取勝,城市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