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聯合石化吃虧背後的能源邏輯

作者:由 百度網友0704e88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09-18

聯合石化油品怎樣

本報記者 李哲 北京報道

2018年12月27日,有媒體報道稱,中國石化(5。050,-0。20,-3。81%)(600028。SH)全資子公司中國國際石油化工聯合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合石化”)疑似發生交易虧損且主要負責人已因工作原因停職。隨後,中國石化公告表示,聯合石化在某些原油交易過程中因油價下跌產生部分損失,公司正在評估具體情況。聯合石化總經理陳波和黨委書記詹麒因工作原因停職,由副總經理陳崗主持行政工作。

《中國經營報》記者瞭解到,在聯合石化“吃虧”的背後是我國原油長期依賴進口和原油價格長期受國際市場控制的現實。在原油價格波動常態化趨勢下,原油價格對煉廠影響較大。特別是2018年10月份,原油價格突然急轉直下,在暴跌的原油市場中,很多廠商都難以獨善其身。

對於聯合石化為保障原油供給而在交易中採取的套期保值的做法,隆眾資訊油氣首席分析師閆建濤向記者表示:“在油價波動中,無論是出於國家能源安全的考量還是企業自身生產的穩定,進行大宗原油期貨交易,套期保值的方式都是美孚、殼牌和中國石化等國際石化巨頭的共同選擇。”

預計虧損數量可控

12月27日下午,中國石化股價收盤大跌6。75%。觸發股價暴跌的重要原因是關於聯合石化在原油交易中產生部分損失的訊息。

記者瞭解到,聯合石化是全國最大的原油進口公司,其成立於1993年2月,經營範圍包括四大板塊,即原油貿易、成品油貿易、LNG貿易及倉儲物流等國際石油貿易業務。該公司目前為大型國際石油貿易公司。

權威資料顯示,2017年中國石油(7。210,-0。01,-0。14%)消耗6。1億噸,但國內石油產量僅1。91億噸,其中68。69%的原油依賴進口。2017年全年中國進口原油日均840萬桶。

在這其中,聯合石化進口原油比例較高。據《中國石化報》報道,聯合石化2017年進口原油1。85億噸,佔中國原油進口總量的44%。照此計算,聯合石化每天進口原油約375萬桶。

據媒體報道,聯合石化以70美元/桶以上的價格購買了3000萬~7000萬桶原油。按照12月27日WTI(美國西德克薩斯輕質原油)期貨原油46。22美元/桶的價格,聯合石化的這些交易中,每桶原油虧損價格在20美元以上。

“如果按照報道中顯示的資料,這個數量基本相當於中國石化8~18天的原油進口量,這樣看來這個數量並不算很多。特別是相對中國石化1。62萬億元的總資產而言,這樣的虧損數目不會對業績產生太大影響。但是這一訊息直接導致了中國石化股價暴跌。”中國能源網首席分析師韓曉平說道。

事實上,國際油價的波動已經常態化。在這背後我國原油長期依賴進口卻對原油價格沒有控制權。2018年8~9月期間,美國不斷加大對伊朗的制裁力度,石油市場供應顯著收緊,主力基金持續加倉,推動國際油價進入上升通道。

此外,2018年9月召開的亞太石油峰會(APPEC)上,伊核問題及由此帶來的油價變化是會議最熱的議題。當時有分析認為這可能會造成伊朗原油產能下降,導致市場出現供需缺口。包括貿易商托克(Trafigura)、摩科瑞(Mercuira),投資銀行高盛,諮詢機構PIRA在內的多家機構釋出了油價看漲訊號。

然而,進入2018年10月以後,由於美國釋放大量庫存,以及沙特記者遇害事件背後的大國博弈、伊朗局勢變化等使得國際油價呈現出瘋狂下跌態勢。對此,韓曉平表示:“油價波動是常態。在這麼大的供給量下肯定不可能完全依靠現貨。選擇期貨和期權的方式就是必然。炒期貨跟炒股很像,誰也不可能保證一輩子炒股不虧本。”

有別於“中航油事件”

此次聯合石化原油交易損失讓外界直接聯想到了十餘年前的中航油虧損事件。然而,表面相似的兩個事件背後實質卻極為不同。

2003年上半年,中國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航油新加坡公司”)開始涉足原油交易。下半年,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從第一個價值為200萬桶原油的期權合同中獲利。然而,進入2004年後,中航油新加坡公司開始賣出大量航煤(即航空煤油)現價保頂期權。這直接導致該公司在當年二季度的潛在虧損值達到3580萬美元。

此時,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總裁陳久霖已無力迴天。2004年11月29日,該公司因外籍交易員從事石油衍生品交易發生鉅額虧損,釋出公告申請停牌重組。

同年12月1日,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宣佈總計虧損達5。5億美元,陳久霖最終被新加坡司法機關判決入獄四年零三個月。

從事件經過來看,聯合石化與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確實都是透過期貨或期權來進行原油交易。但是,這其中的邏輯卻並不相同。

“據我所知,聯合石化內部管理還是非常嚴格的。進行操作的人員也是很專業的。此次造成損失很可能是為了保障原油供給而進行這樣的操作。”韓曉平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