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史記中的貨殖列傳到底有多精彩,一篇經商人不可不看的經典文!

作者:由 文史意林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09-20

史記列傳是記錄的什麼

《貨殖列傳》的殖就是升值的意思。貨殖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孔子的《論語》:“子曰:回也其庶乎,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臆則屢中。”,這句話翻譯起來就是:弟子顏回雖然學問高深,日子卻過得很貧窮,而弟子端木賜不接受所謂的命運,他去做生意,自己判斷行情,屢屢得手掙錢。

史記中的貨殖列傳到底有多精彩,一篇經商人不可不看的經典文!

在文章的開頭,司馬遷就引用了老子的言論:“天下大治達到極致的時候,雖然鄰近的國家互相望得見,雞鳴狗吠之聲互相聽得到,而各國人民卻都以自家的飲食最甘美,自己的服裝最漂亮,安於鄉里的習俗,喜愛自己所事行業,直至老死也不相互往來。”,然而,司馬遷馬上就否定了這種理想狀態,他認為歷史的發展證明這種閉塞的社會狀態等於堵塞人民的耳目,是行不通的。

自從夏朝以來,人們已經習慣了去追求名利以及極致的享受,這不是用言論所能改變的事實。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順其自然,其次是因勢利導,再者是教誨他們、整頓他們,最下策是跟他們相爭。

接著,文章分別介紹了崤山以西、崤山以東、江南、龍門、碣石山以北地區等各地物產分佈的大致情況。正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各地人民根據各地物產從事相關的生產,而商人則從事貿易,促進貨物流通。人們各自努力經營自己的本業,這是一種自發的自然行為,就像水從高處流向低處那樣,符合社會規律而得以自然發展。

《周書》裡說:“農民不種田,糧食就會缺乏;工匠不做工生產,器具就會缺少;商人不做買賣,吃的、用的和錢財這三種寶物就會隔絕不通;虞人不開發山澤,資源就會短缺,資源匱乏了,山澤就不能進一步開發了。”,文章論述了社會分工各自的重要性。

史記中的貨殖列傳到底有多精彩,一篇經商人不可不看的經典文!

文章接著舉了齊國作為例子,姜太公原來被分封在鹽鹼地居多、人口稀少的營丘,但是他透過發展商業使齊國迅速富強起來,成為東方強國。之後雖然齊國中途衰弱,但是到了齊桓公時期,管仲繼續執行姜太公的商業路線,讓齊國重新富強起來,還一直延續到威王、宣王的時代。

文章引出“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來說明物質的豐富對社會文明的重要性。隨後,文章引出了那句至理名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司馬遷將人性剖析得真透徹。所以,那些君王、諸侯、大夫尚且擔心自己會貧窮,何況那些普通百姓呢!

文章接著舉了越國的例子,越王勾踐戰敗後,他重用范蠡、計然來輔佐自己。其中計然給勾踐闡述到:打仗需要提前做好準備,做生意要提前瞭解貨物的供求。乾旱的時候,就提前準備船以防備洪澇的時候;洪澇的時候,就開始準備車以防備乾旱的時候。糧食的售價如果每鬥低於20錢,那麼農民就會受損,他們積極性就會被打擊,那麼田地就會荒蕪;如果每鬥高於90錢,那麼商人就會受損,他們積極性就降低,不利於錢財流通,所以糧價要控制在30到80錢之間,這樣才符合各方的利益。

貨物買賣,那些容易腐敗的貨物不要久藏,切記不要冒險囤居以追求高價

。商品價格會隨著供需關係自動調整,商品貴到極點了,就會回落到賤價,反之也是。所以要在貨物貴到極點時,要及時出手,視同糞土;當貨物賤到極點時,要及時買入,視同珠寶。越王採用了計然的策略治理越國,越國逐漸變得富強,最終滅掉了吳國。

范蠡離開越國後,他採用了計然的策略,改名換姓到了四通八達的陶邑這個地方做起了生意。他囤積居奇,隨機應變,與時逐利,在19年內三次賺到了千金的財富,但是兩次都將這些財富分給了貧困的親戚朋友,真正做到了富有了就去做仁德之事。范蠡的子孫後代繼承了他的事業,最終家族擁有了鉅萬家財。

緊接著文章又舉了孔子的弟子子貢、東周的白圭、猗頓、烏氏縣的倮、巴郡的寡婦清這些成功的商人,他們透過精明的經商頭腦名揚至今。

接著,文章分別詳細介紹了漢朝各地物產分佈以及民風民俗的大致情況。

司馬遷接著舉了各行各業的人民勞心勞心,絞盡腦汁無非也是為了碎銀幾兩,比如軍人、村裡為非作歹的青少年、趙國、鄭國的女子、醫生方士及各種靠技藝謀生的人、官府吏士等等。

史記中的貨殖列傳到底有多精彩,一篇經商人不可不看的經典文!

那些有封地或者有家產的人靠著這些資本可以不勞而獲,而那些貧困人家即使付出了辛苦的勞作還經常衣不果腹。沒有錢財的人只能出賣自己的勞力,稍有錢財的人便玩弄智巧,已經富足的人便爭時逐利,這是人性使然。司馬遷總結到:從事農業生產而致富為上策,從事工商而致富次之,靠玩弄智巧、甚至違法而致富是最下策的。一個人如果沒有隱士的德行,但卻長期貧困,這種人如果很喜歡談論仁義,那他應該自己感到很羞愧。

普通老百姓對待財富是自己十倍以上的人就會顯得很卑微,百倍以上的就會懼怕人家,多出千倍的就會被人家役使,多出萬倍的就會為人家的奴僕。要想脫貧致富,務農比不上給人打工,打工比不上經商,從事技術精湛的手工生產,不如自己開店做生意。

司馬遷接著舉例漢朝那些千里範圍內賢能者致富的情況,比如蜀地卓氏、程鄭、宛縣孔氏、魯地曹邴氏、齊地刀間等等,這些人都不是靠爵位封地、俸祿或者為非作歹而是透過隨機應變,經商致富的。

一個人精打細算、勤勞節儉,是發財致富的正確之路,但想要致富的人還必須心志專一,懂得出奇制勝。

最後司馬遷總結到,發財致富並不一定要靠哪個固定的行業,而財富也沒有固定的主人,有本事的人能夠發財致富,沒有本事的人則終究會破敗家財。

最後,大家如果對司馬遷的這篇貨殖列感測興趣,一定要自己去看一下原文,它絕對會讓你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