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高適的職場:從邊塞詩人到邊塞軍閥,他經歷了什麼?

作者:由 職有鋒哥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09-24

庭慰什麼官職

喜歡職場原創,就關注“職有鋒哥”。

說起高適,很多人可能沒什麼印象,不知道這個人是誰,哪個朝代的,可要是說到這首詩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幾乎可以說是家喻戶曉,沒錯,高適就是這首詩的作者。

作為大唐的邊塞詩人,高適與王昌齡,岑參,王之渙其他三人並稱為四大邊塞詩人,可是高適除了詩寫得好,他更以獨特的職業發展聞名於大唐,成為很多讀書人佩服和效仿的物件,他的堅韌和見識,在那個時代,都如恐龍般稀少。

如果你瞭解高適的職業發展,你就會發現:

這哥們,真是夠絕的。

高適的職場:從邊塞詩人到邊塞軍閥,他經歷了什麼?

(1)

高適的爺爺是李世民李治時代的高階將領,可惜在高適還沒出生的時候就死了,本來家庭條件還不錯,可是高適幾歲的時候,當著小官的父親也過世了,這就叫做禍不單行,原本的官三代突然成了窮一代。

可是高適沒有埋怨命運的不公,這種遭遇反而激起了他的鬥志,讓他從小就知道要透過知識改變命運,所以很用心地讀書,這就像我們常說的窮人家的孩子比較早熟,他讀了很多書,立下了遠大的志向,他發誓要挽救人民於苦難,就算是被壞蛋煮了也在所不惜,可見其意志的堅定。

二十歲出頭的高適在家裡待不下去了,也不能說待不下去,而是家裡窮得叮咣響了,就快揭不開鍋了,只好出門找事做,在河南商丘一帶,做點散工,種點小菜,日子也過得也挺有盼頭。

高適是一個閒不住的人,只要手裡有點錢,就想到處旅遊,所以年紀輕輕已經有了很多見識,到二十八歲的時候,他經常出遠門,一邊找事做,一邊記錄自己的人生經歷(寫詩),這段時間的高適可以說是又窮又矬,但他有志於改變自己的命運,可就是一直遇不上賞識他的人。

三十二歲的時候,高適決定到首都考公務員,他以為憑自己才高八斗的水平,考個公務員那不是手到擒來的事,信心滿滿地去考了,結果卻落選了。

高適的職場:從邊塞詩人到邊塞軍閥,他經歷了什麼?

落選就落選吧,人生哪能沒有一點挫折?這又算得了什麼?高適沒有氣餒,他堅信,只要繼續努力,有朝一日,他一定能夠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既然

文的

走不通,那就試試武的吧。

當時的大唐飽受契丹的侵襲,邊疆總有戰事,高適是一個熱血青年,一直想著報效國家,他直奔邊疆,投軍去了,當然他一介文弱書生,上戰場是不行的了,他只能給邊疆的軍官做參謀,協助他們處理文書等事務。

高適在邊疆待了三年多,他看到了真正的戰爭,他不僅不害怕,還有些興奮,他總覺得只要能給他機會,他一定能夠建功立業,可現實畢竟是現實,那些邊關將領們,只會欣賞他的詩,哪裡聽得進高適提的解決邊疆隱患的建議。

高適既心涼又無奈,只好寄情於詩歌,在這段時間,他寫了很多詩歌,歌頌了士兵在戰爭中捍衛國家領土的英勇氣概。

高適的職場:從邊塞詩人到邊塞軍閥,他經歷了什麼?

三年過去了,高適在邊塞啥也沒撈著,連個小官也沒得到,他有些傷心了,他決定離開邊塞,繼續流浪,或許下一個機會在等著他,這一年,他已經三十五六了。在同時代的人裡,很多人三十多歲就已經身居高位了,而他還是白丁一個,他的心情肯定是很沮喪的,可是現實就是如此殘酷,又有什麼辦法呢?

高適所在的年代,正是唐朝詩歌最鼎盛的時期,這個時候,除了有高適,更有李白、杜甫、王維等人,可以說詩光燦爛。高適一邊流浪一邊作詩,他的名聲越來越大,總有人請他吃個飯喝個酒,然後請他作首詩,這也能解決溫飽問題。

在高適窮困潦倒的這段時間裡,他在河南遇到了李白,杜甫,他們相見恨晚,天天聚在一起,喝酒作詩唱歌看美女,無所不幹。而高適跟比大他兩歲的李白更是好得不得了,喝醉了就睡在一起,走在路上也要牽著手走,如果是在現在,肯定會被當做異類的存在。

高適也經常跟一個叫“董大”的人聚會,這個董大,很多人說是當時的音樂家董庭蘭,因為他在家裡排名老大,故被人叫“董大”,兩人關係也很好,高適每次跟董大聚完會後總要寫首詩送給他,沒想到這兩首詩都流傳至今,成為小學生必背的詩歌。

別董大二首

其一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其二

六翮飄颻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餘年。

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

這兩首詩寫出了高適的窘迫,也寫出他對於兩人分別的不捨,一句“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既是對好友的安慰,也是對自己的前途的期盼,當然,這個時候的他,也可能只是心有不甘,因為他已經四十多歲了,卻還是白丁一個。

高適的職場:從邊塞詩人到邊塞軍閥,他經歷了什麼?

但是高適不是一般人,

他心中的那把火是不會熄滅的

,除非他死了,只有有一絲的希望,他就要付出千倍萬倍的努力,所以他一直在苦苦等待著一個機會,終於在他46歲這一年,機會出現了。

高適像是打不死的小強,從二十歲開始,他就想進入仕途,想實現自己的抱負,可是歷經26年,他做了太多太多的努力,考功名,去邊塞吹風沙,卻還是沒有得到機會,他沮喪過,沉淪過,但是他從未放棄過。

在等待的時候,他就時刻做著準備,他寫詩結交朋友,讓他的名聲越來越大,經過了十多年的努力,他成功將自己變成一個窮困的名人,而這也終於讓他得到了一個機會。

在高適46歲的時候,在高適常駐的城市,有一位太守(相當於現在的市長)張九皋很欣賞高適的才華,舉薦他去當了個縣尉(類似於一個縣的公安局長),高適很高興地去上任了,盼了二十多年了,終於入仕了,估計激動得落淚了,可是他很快又失望了。

因為這個官職表面很威風,但實際卻不是那麼一回事,一方面要逢迎領導,另一方面要配合領導欺負百姓,稍微出點錯就被領導訓斥半天,心高氣傲的他怎麼受得了這樣的氣,於是在忍了又忍,忍受了三年之後,他憤而辭職了。

高適的職場:從邊塞詩人到邊塞軍閥,他經歷了什麼?

(2)

沒錯,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可是高適準備了四十九年了,他還要繼續準備下去嗎?再努力下去還有用嗎?

四十九歲的高適又過上了遊蕩的生活,而他最喜歡的還是邊疆的生活,於是遊啊遊,就游到了甘肅軍閥哥舒翰的地盤,哥舒翰也聽說過高適的大名,便想見一見這個喜歡旅遊的老頭,沒想到一見之下,覺得高適很有見識,對邊疆的管理也很有心得,便將他留在了身邊當了個高階參謀。

哥舒翰對於高適,就像伯樂一樣,有了伯樂的慧眼識英才,他終於邁上了關鍵的一個臺階。哥舒翰在得到高適之後,如魚得了水,他很喜歡這個能作詩又能幹實事的人,多次在唐玄宗李隆基面前說他的好話,也讓李隆基對高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果天下太平,高適撐死了也就混箇中層幹部,可是沒有如果,因為“安史之亂”來了,大唐一下子就丟失了半壁江山,正當用人之際,哥舒翰卻因為縱色過度半身癱瘓了,這可怎麼辦嘍,李隆基也慌了,哥舒翰可是一員猛將,如果他不行了,那還能靠誰?

高適的職場:從邊塞詩人到邊塞軍閥,他經歷了什麼?

李隆基眼睛一瞅,看了看哥舒翰身旁的高適,沒錯了,就是他,哥舒翰一直說他有能力,現在不就可以派上用場了嗎?於是升高適為監察御史(也是個不大的官,但好歹有編制),讓他協助殘廢了的哥舒翰守衛潼關。

無奈哥舒翰的軍隊阻擋不了安祿山的虎狼之師,潼關被攻破了,長安也淪陷了,哥舒翰還被俘虜了,李隆基只好帶著一大家子人倉皇出逃。

高適卻在這個時候向李隆基進言,痛陳失敗的原因,直接指出佞臣弄權,太監監軍為所欲為,肆意干涉將領的軍事部署,才最終導致了潼關的失守的根本原因,李隆基覺得都這個時候了,別人都不敢說實話,你小子怎麼這麼勇敢,於是破格提拔高適為諫議大夫(五品官),一下子,高適就從八品不入流小官成了中層領導幹部,簡直就是一步登天。

不過這還沒完,高適陪李隆基到成都後,眼看李隆基為了解決眼前局勢,大力分封太子及其他王子,讓他們各自招募兵馬守衛江山,高適覺得很有問題,容易尾大不掉,又向李隆基進諫,可是這次李隆基一意孤行,不聽他的勸說,不久永王李璘在謀士的鼓動下,就想跟剛即位不久的唐肅宗發起挑戰,弄得大唐是亂上加亂,印證了高適當時的判斷。

高適的職場:從邊塞詩人到邊塞軍閥,他經歷了什麼?

唐肅宗因此召見了高適,他早就聽別人說這老小子不僅詩作得好,還很有遠見,而且敢說敢做,很有古大臣風範,在聽了他對於形勢的分析之後,對高適的見解大為折服,立馬提升他為淮南節度使兼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正二品,相當於清代的總督),讓他出兵討伐永王李璘。

真可謂是一朝得志入青雲,四年前高適還只是一個縣的公安局長,在短短的四年間,他竟然從一個不入流的小官成為了一方諸侯,這換了誰都不敢相信,估計他自己都要掐一下自己,看痛不痛,來判斷是不是在做夢。

在平定永王李璘的過程中,有個小插曲,那個天縱奇才的詩仙李白,也不知道是哪根神經搭錯了,以前李隆基給他官做他都不要,可等到永王李璘起兵造反了,他卻甘願去做個參謀,幫著李璘對抗已經即位的唐肅宗,他的詩是寫得好,可是政治頭腦跟高適比,那就是一個天一個地的差異了,最後在李璘失敗後淪為了階下囚。

高適的職場:從邊塞詩人到邊塞軍閥,他經歷了什麼?

據說李白入獄後,託人找到高適,讓他念及十幾年前同住同睡同看美女的舊情,救他一把,可是高適卻視而不見,未曾幫李白求情,導致李白被流放,最後鬱鬱而終。

這個事也成為後人對高適的詬病,認為兩人關係那麼好,如果他為李白求情,李白也就不用被流放,說不定可以留下更多的經典詩篇。

其實說這個話的人純屬站著說話不腰疼,在當時的政治環境裡,高適如果幫李白說話,那無異於給小人藉口,搞不好自身難保,高適的做法也不過是明哲保身而已,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

隨著高適在軍事上的表現越來越好,朝中的小人就越看不過去,總有人在唐肅宗面前打他的小報告,皇帝聽久了也信以為真,就將高適降了職,不久,因為四川有叛亂,又想到了高適,將他派到那裡擔任刺史(相當於省長),主導平亂。

到這一年,高適雖然進入職場才整整十年,不過他已經六十歲了,在職業生涯的最後幾年,他是比較鬱悶的,一方面是因為天下太平了,朝廷那些小人又出來搶功勞了,乾點事情出來,就要說你的閒話,讓你根本放不開手腳,另一方面他也老了,四處奔波,到處征戰已經掏空了他的身體了,他也有心無力了。

終於,在高適六十二歲的這一年,他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帶著他的邊塞詩歌,帶著他達成了人生目標的滿足,離開了他為之奮鬥了一生的世界,死後,繼位的唐代宗高度評價了高適的一生,給他上了“忠”的諡號,這在當時都是較為少見的。

高適的職場:從邊塞詩人到邊塞軍閥,他經歷了什麼?

縱觀高適的一生,絕大部分時間都在漂泊中度過,大半生都在為了溫飽問題而奔波,

可是他從來沒有放棄過理想和追求

,有人說他的一生

就是在不斷地努力,不斷地選擇,再不斷地努力,然後繼續選擇

,最終,他做了最正確的選擇,跟隨哥舒翰,從而得到了輝煌一生的機遇。

高適之所以在後世成為很多人的研究物件,並不僅僅在於他的詩歌,雖然他的邊塞詩確實寫得不錯,大唐詩歌裡也有屬於他的位置,但很多人對他在年屆50歲才正式進入職場,在短短數年間成為一方諸侯的歷程,更感興趣,他就像一個一直在積累,但一直等不到機會的人,一旦得到了機會,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高適的職業生涯對我們現代職場是有很大的啟發的,年齡大不是問題,問題在於當機會出現的時候,你有沒有做好準備,去抓住那個早就屬於你的機會?

--更多職場原創歡迎關注“職有鋒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