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洋務運動的地位

作者:由 彬彬是樂樂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09-25

什麼的建立是洋務運動的顯著成果和突出標誌

洋務運動的地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

洋務運動簡介

洋務運動,又稱同治維新、自強運動,是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務派所進行的一場引進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以挽救清朝統治的自救運動,洋務運動在客觀上刺激中國資本主義發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輸入,但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之路。

洋務運動的地位

事件背景

國內背景

經過兩次鴉片戰爭的失敗,以及太平天國的打擊,清朝內外交困,清朝的一部分官僚開始認識到西方堅船利炮的威力。為了解除內憂外患,實現富國強兵,以維護清朝統治,開始學習西方文化及先進的技術,這樣一部分人被稱為洋務派。

國際背景

從15世紀開始,世界的大環境開始發生變化,西方資本主義開始萌芽,在新航路的開闢,文藝復興,宗教改革運動,資產階級革命,產業革命的推動下,至洋務運動發生時,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已初步完成,人類進入了一個新時期,這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洋務運動的地位

運動派別

洋務派

洋務運動中,洋務派中央代表人物為恭親王奕訢和文祥,地方代表人物有李鴻章、張之洞、曾國藩、左宗棠等湘淮集團,此外還有崇厚、沈葆楨、劉坤一、唐廷樞、張謇等,他們認為要富強,必須學習西方資產階級的自然科學甚至社會政治學,因此提倡西學。

頑固派

頑固派的代表人物在中央有同治帝的老師、工部尚書、大學士倭仁和宋晉等,地方上主要是一些內地的官員,以倭仁為代表的頑固派,高唱立國之道,尚禮義不尚權謀,根本之圖,在人心不在技藝主張以忠信為甲冑,禮義為幹櫓,抵禦外侮。

洋務運動的地位

事件過程

以“自強”為旗號,引進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新式軍事工業,訓練新式海陸軍,建成北洋水師等近代海軍。其中規模最大的近代軍工企業是在上海創辦的江南製造總局

以“求富”為旗號,興辦輪船、鐵路、電報、採礦、紡織等各種新式民用工業。如今在上海創辦的最大的民營企業是“輪船招商局”,同時推動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

創辦新式學校,選送留學生出國深造,培養翻譯人才、軍事人才和科技人才。1862年在北京設立的京師同文館,就是中國最早的官辦新式學校。

事件結果

甲午中日戰爭中,北洋海軍全軍覆沒,標誌著清朝海軍實力的完全喪失,也標誌著35年的洋務運動宣告破產。19世紀,世界已是社會達爾文主義時代,任何國際或國內鬥爭的失敗,都可能被視為落後,洋務運動也因甲午戰爭之敗被歸為此列,但它不過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段連續失敗中的一次。

洋務運動的地位

歷史影響

軍事影響

洋務運動,是從軍事自強開始的,為實現軍事自強,洋務派主要抓了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近代軍事工業;二是建立近代海防海軍,同時改進陸軍的武器裝備和訓練;三是建立近代軍事學堂,培養新式陸海軍人才,洋務運動的軍事自強,使中國軍隊以近代新式武器裝備投入反對日本侵略的甲午戰爭。開始了中國軍隊的近代化程序。

經濟影響

洋務運動興辦軍事工業的過程中,最難解決的問題就是資金、原料、交通等方面的問題,於是在自強口號興辦軍事工業之後,洋務派又在求富口號之後開始興辦民用企業,著重點在於採礦、冶煉、航運、鐵路等一系列配合軍事工業的專案。

洋務運動的地位

政治影響

洋務運動的創辦者自身的封建性和腐朽性導致了洋務運動的失敗,而洋務運動的失敗使中國近代化過程中其他的有志之士看到了洋務運動的缺陷,刺激了中國近代化的程序。

文化影響

洋務運動是近代教育的開端,要開始洋務運動,興辦洋務就必須要有精通洋務的人才,但是中國傳統的科舉制教育卻遠遠無法滿足洋務運動對人才的需要。因此興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就成了洋務運動進行下去的一項總要的舉措,對中國的教育近代化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為中國社會邁向近代化準備了最初始的文化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