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明朝滅亡了,大批的錦衣衛去哪兒了?

作者:由 吶喊的蛋炒飯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10-01

錦衣衛有幾個千戶

明朝滅亡了,大批的錦衣衛去哪兒了?

提起明朝的錦衣衛,大家覺得很神秘,特別是衍生出一些傳奇的故事,和那些跌宕起伏扣人心絃的影視鏡頭,更令人們對錦衣衛浮想聯翩,甚至心馳神往。

錦衣衛的確是明朝的特色,但卻不是明朝所獨有。1382年,朱元璋設立錦衣衛,最初目的是為了駕馭不法群臣,他們直接對皇上負責,監督百官,抓捕、審訊、刑獄,由於錦衣衛權力過大,1387年,朱元璋又下令焚燬刑具,廢除了錦衣衛,內外獄同時歸,三法司審理。

但是到了永樂大帝時期,也就是朱元璋的四兒子朱棣繼位後,為了鞏固他的統治,又恢復了錦衣衛。然後錦衣衛就延續了下來,大明朝於1644年滅亡了,但是錦衣衛仍然延續下來,一直到了1661年即順治18年才被廢止。

因此,錦衣衛不是大明朝所獨有,至少在大清延續了十幾年。

不過錦衣衛是明朝獨具特色的特務機構,主要職責是偵察、逮捕、審問,同時,也是明朝的軍隊,實行的是標準也是衛所制。

跟其他的軍隊編制相同,一般衛由衛指揮使率領,轄5個千戶所,共5600人;千戶所由千戶率領,轄10個百戶所,共1120人;百戶所由百戶帶領,轄2個總旗,共112人;總旗轄5個小旗,共50人;小旗10人。

洪武二十六年也就是1393年,定全國都司、衛所,共設都司17個、行都司3個、留守司1個、內外衛329個、守禦千戶所65個。兵額最多時達270餘萬人,這是大明錦衣衛隊伍最龐大的時候。

明朝滅亡了,大批的錦衣衛去哪兒了?

錦衣衛中比較有名的是大漢將軍,這些人雖名為“將軍”,其實只負責在殿中侍立,傳遞皇帝的命令,兼做保衛工作,說白了,就是皇宮大殿上的樁子。

當然,這些“樁子”也並非等閒之輩,一般都是牛高馬大,虎背熊腰,而且中氣十足,聲音宏亮,從外表上看頗有威嚴的站殿將軍組成,對不瞭解明廷底細的人有一定震懾作用。大漢將軍在錦衣衛中自成一營,起初約有1500人,到明末,由於官僚機構的膨脹,大漢將軍也一度增加到5000餘人。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都明白了,並不是所有的錦衣衛都是用來抓人審訊逮捕的,負責偵緝刑事的錦衣衛機構是南北鎮撫司,其中北鎮撫司專理皇帝欽定的案件,擁有自己的監獄——詔獄,可以自行逮捕、刑訊、處決,不必經過一般司法機構。

而南鎮撫司是負責監督北鎮撫司的,看起來南鎮的權力更大,因此有人形象地說,北鎮負責幹活,南鎮負責監督北鎮,也就是說錦衣衛中有錦衣衛,這一點類似於明朝的西廠和東廠。

南北鎮撫司下設五個衛所,其統領官稱為千戶、百戶、總旗、小旗,普通軍士稱為校尉、力士。校尉和力士在執行緝盜拿奸任務時,被稱為“緹騎”。緹騎的數量,最少時為1000,最多時多達60000之眾。

正德初期,太監劉瑾操握政權,將心腹佈於朝廷各要位上,錦衣衛指揮使石義文也常對劉瑾阿諛奉承。隨著劉瑾權勢的進一步擴大,錦衣衛不得不依附於東廠,難怪影視鏡頭中經常有人說,錦衣衛就是東廠養的一條狗之說。

明朝滅亡了,大批的錦衣衛去哪兒了?

不過也不盡是如此,錦衣衛最牛逼的時候除了皇上之外,誰都惹不起。這便是明世宗嘉靖時期,錦衣衛權力達到了衛權頂峰甚至超越廠權,東廠亦為之低頭俯首。

但是到了明朝後期,錦衛權力衰落,再次淪為東廠的附庸。到了崇禎末年,錦衣衛的最高指揮是駱養性。

李自成包圍北京,皇上最信任的太監開門迎闖,而且還不止一個太監背叛他。這是崇禎皇上覺得最打臉的事。按道理說皇上這麼信任這些太監,這些太監平常也都把忠心掛在嘴上,一句一個皇爺的叫著,這些太監也應該對皇上以死效忠。可是沒想到,關鍵時刻太監的表現竟然如此令人大跌眼鏡。

首先是炸死冒功的杜勳迎闖,他是崇禎的尚膳監掌印,是皇上的司務長,但從這一點來說就知道崇禎皇上是多麼信任他。並且讓他做了宣府監軍,親自督戰,就如皇帝親臨。但是他卻和宣府總兵王承允通賊,開啟城門,迎接李闖王的軍隊接出30裡。

尤為諷刺的是,杜太監投降了,卻上了一道摺子,說自己以身殉國了。崇禎皇上得到這個訊息之後,感動的嚎啕大哭,肝腸寸斷,眼淚嘩嘩的流。還親自為杜勳開了一次追悼會,致悼詞,並且加封杜太監的侄子為世襲的錦衣衛千戶,昭告天下。一時間杜太監成了轟動京城的大英雄。

明朝滅亡了,大批的錦衣衛去哪兒了?

但是沒過幾天,這位杜太監便代表李自成進城來談判了,文武百官見了他有一種大白天見到鬼的感覺。

由於杜勳的投降,九邊重鎮之一的宣府淪陷,李自成的大軍才得以長驅直入,沒有兩天時間便從宣府進入高碑店,進逼京師。

其次,王德化開德勝門迎闖。王德化時稱“二王公公”,崇禎末年為司禮監太監,論在太監中的地位和受寵程度僅次於王承恩,因此才稱他為二王公公。但是就是這麼一個皇上崇信之人、整天吵嚷著對朝廷忠心耿耿的人,卻也開門投降了李自成,完全不管他的主子崇禎皇上的生死了。

為什麼太監這麼可恨呢?崇禎皇上越是信任他們,關鍵是看他們越是對崇禎皇上捅刀子。

但是太監當中也有好的,比方王承恩,好歹人家陪著崇禎皇上走完了最後一程,自掛東南枝了。

城破之後,北京城內還有錦衣衛十幾萬之多,這些人的表現也是令人大跌眼鏡。竟然在一把手駱養性的領導下集體掛了白旗,投降了李自成。

畢竟他們是皇上的親軍禁衛、貼身侍衛啊,如何對得起這個稱呼?實在是太諷刺了。

除了個別的錦衣衛英勇戰死之外,例如錦衣衛的指揮同知李若璉等,其餘這些錦衣衛集體投降以後,搖身一變,成了清廷消滅大明殘餘的馬前卒,誅殺大明軍民的劊子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