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千年舍利之謎

作者:由 揚子晚報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10-06

建康是現在的哪裡

■王 川

1960年4月,從鎮江北固山甘露寺鐵塔的地宮裡出土了一大批文物,玉、骨、瓷、錦繡、琉璃等,達兩千餘件之多。其中最為珍貴的是唐代的金棺銀槨,它們重重套迭,在石函內建放著銀槨,銀槨內建放著金棺,金棺內又貯著舍利子。

這些金棺銀槨共有兩組,一組貯放著11粒長幹寺舍利子,另一組貯放著156粒禪眾寺舍利子,極為罕見。

千年舍利之謎

長幹寺舍利子碑文

1960年4月,從鎮江北固山甘露寺鐵塔的地宮裡出土了一大批文物,玉、骨、瓷、錦繡、琉璃等,達兩千餘件之多。其中最為珍貴的是唐代的金棺銀槨,它們重重套迭,在石函內建放著銀槨,銀槨內建放著金棺,金棺內又貯著舍利子。

這些金棺銀槨共有兩組,一組貯放著11粒長幹寺舍利子,另一組貯放著156粒禪眾寺舍利子,極為罕見。

這是一次重大的考古發現,根據地宮內同時出土的石刻題字上得知,這批數量巨大的器物是唐代名相李德裕佈施的。當時他任浙西觀察使兼潤州刺史,駐節鎮江。史載:“敬宗寶曆二年(826)三月乙亥,甘露降北固山”,這是一件祥瑞之事,李德裕因而建了一座寺院,命名為甘露寺。為了替唐穆宗祈冥福,還在寺東建造了一座石塔,並分兩次從金陵的長幹寺和禪眾寺分來一部分舍利子,瘞埋於塔底的地宮,並出資造了金棺銀槨來盛放舍利子。此石塔以後倒坍,在北宋元豐元年(1078)時,由當地人焦巽捐資在原址建了一座鐵塔,將這批唐代的珍貴遺物重新瘞埋進去,又加入了一批宋代的物品和舍利子。直到1960年修復鐵塔時這批唐宋物品才得以重見天日。

李德裕親自手書的石刻碑記共四通:兩通小碑分刻在兩隻小石函蓋反面、一通長方形碑刻在大石函蓋反面、最上面還有一通方形的大碑,上面都有題字。

根據碑上的年號記載,甲函裡的舍利子是長慶甲辰四年(824)在上元縣長幹寺阿育王塔的廢址地宮中發現的,原貯建初寺,共21粒。穆宗在這一年的11月駕崩入葬,李德裕建塔以祀,取了11粒舍利子移放於此,祈願“永護城鎮,以與山俱”。

丙碑是長方形的,寫於大和三年(829),這已是唐文宗的年號,距穆宗薨已有五年了。李德裕在禪眾寺獲舍利子,捐薪俸打造金棺銀槨,購置錦繡綢緞,把從長幹寺和禪眾寺裡發現的舍利子一起瘞埋進去。

上元縣是六朝時的建康,現在的南京。李德裕為何能夠取走建康的珍貴出土文物而移到鎮江的呢?原來,隋唐時有意壓制建康,因為它是前朝故都。唐時設浙江西道,治所不在建康而在潤州,領有丹徒、曲阿、延陵、句容、金壇和由建康析出的白下、江寧、上元諸縣,所以身為浙西觀察使的李德裕能從屬下的上元縣取走出土的舍利子移到潤州來瘞埋供奉,是以上取下。

千年舍利之謎

禪眾寺舍利碑文

建初寺是三國時孫權所建。當時有位西域高僧康僧會,在東吳赤烏十年(247)從交趾來到建康,結茅建庵,供奉佛像,說法傳道。孫權與他會過面,為其建建初寺、阿育王塔。

晉滅吳,寺塔俱廢。西晉劉薩訶於塔廢址得佛舍利,於其地建寺,造三級塔。東晉時蘇峻作亂,寺塔又毀,後來何充又加以修造。梁時大加興建,因為此寺位於長幹裡,更名為長幹寺。但到了唐代時,寺已廢。

禪眾寺至少在南朝時就已有了。學者考證說,禪眾寺就位於今評事街的嘉兆巷附近。禪眾寺在唐時已廢,所以李德裕才能在舊塔基下得到舍利子,移到潤州建塔瘞埋供奉。

長幹寺裡的舍利子是真身舍利,而禪眾寺裡的舍利子則是影骨舍利,並不是同一來源。這兩地的舍利子就從建康到鎮江,花落兩家後又併為一家了。

李德裕三鎮浙西,前後十年。就在甘露寺塔建成後的會昌五年(845),唐武宗下詔滅法,令盡毀天下佛寺,令僧尼還俗,史稱“會昌法難”。這時,李德裕正在朝為相,他對潤州網開一面,留甘露寺不毀,把郡內各地拆毀寺廟裡的壁畫都揭下,送到甘露寺裡儲存,這其中有顧愷之、陸探微、張僧繇、戴逵等人的畫,一直到北宋時這批畫還在。

李德裕晚年被武宗封為衛國公,後人就稱他建的甘露寺塔為衛公塔。此塔沒有毀於“會昌法難”,卻在乾符年間傾圯。一直到了北宋的熙寧年間,此地已經變成寺廟的廁所。有人在建房挖地基時發現了地宮中的石函和裡面的金棺銀槨,看了碑記後才知道這是李德裕瘞埋的舍利子。於是由一位富商焦巽和女信徒呂四娘共出資二百多萬,在元豐元年鑄造了一座九級的鐵塔,把那些寶物仍然瘞埋進去,又新增進了宋代製作的銀函金棺,和大量的舍利子,加刻了碑記,封嚴地宮,仍然把此鐵塔稱為衛公塔。

到了明代,鐵塔被大風颳倒,予以重鑄重修。清光緒年間,此塔又傾倒於風雷之災。鴉片戰爭中,英軍看中了此殘塔,想劫運回國,但因過重而未成,此時的衛公塔只剩兩層,上部的兩層傾倒在地。

1960年對衛公塔進行維修,塔下地宮裡的眾多珍寶從此重見天日,千年的舍利子之謎也逐步揭開。

千年舍利之謎

襄陽報善寺碑文中有“武帝詔移潤州丹陽縣真身舍利至於襄陽,建塔供養”字樣。

建初寺的舍利子應是僧會帶來的,後世把這21粒舍利子視為釋迦的真身舍利。李德裕取走了11粒,那麼,剩下的10粒舍利呢?既然長幹寺已不存,存在哪裡?

長幹廢寺自從李德裕取走舍利子後,在北宋初祥符四年由真宗敕建重修,還叫長幹寺,在元代又毀。到了明代,成祖朱棣以報父母恩為名,敕工部於原址上重建,命名為大報恩寺,成了中國歷史上規格最高的寺院,稱為“百寺之首”。在寺後建了一座九級五色的琉璃寶塔,名大報恩寺塔,金碧輝煌,光耀天際。

如此輝煌之塔,竟然在太平天國的戰爭中被毀,只剩地基。

2008年,有關部門在大報恩寺塔遺址北宋修的地宮裡挖掘出了“金陵長幹寺”的石碑,石碑的第一行刻著“金陵長幹寺塔藏舍利石函記”,確認了這就是唐代的長幹寺,也就是東吳時的建初寺。在石函中藏有金棺銀槨、供奉的一座用七寶打造的阿育王鎏金大塔、還有宋代瘞埋供奉的玄奘法師的頂骨,最重要的是,還有10粒舍利子也赫然在內。

然而,在碑中卻有“感應舍利十顆”這樣的文字。舍利包含真身舍利、法身舍利和感應舍利,真身舍利是釋迦身體的部分遺存,法身舍利是釋迦留下來的聖物,感應舍利可以是珍珠、寶石、瑪瑙等七寶,也視同為舍利子。

這10粒舍利子會是僧會當年的那21粒舍利中的部分嗎?會是李德裕取剩下後的那10粒嗎?

如果確認,那麼甘露寺衛公塔的舍利子和大報恩寺的舍利子就能合璧了。

故事似乎就該結尾了,然而卻還有續集。

我為寫《米芾傳》,特意去了襄陽的米公祠,在裡面發現了一通唐碑,是鹹通年間所刻,名為《襄州重興報善寺爯移葬釋迦佛真身舍利年代記》,上面竟然記載著有關舍利子的事。

報善寺是唐代襄陽的一座寺廟,在晉朝稱安國善集寺,在“會昌法難”時被毀。到了鹹通二年時,有高姓宰相買得其地,捨出建寺。在修地基的時候,挖得一石函,函內有舍利子三粒,佛指骨一節。函內的銘中記載,那是梁武帝從現在的鎮江移贈過去的舍利子,建塔供奉,刻銘記事,在鹹通年間被發現。

梁武帝蕭衍在南齊時曾當過雍州刺史,駐節襄陽,長子蕭統就是在這裡出生的。他即位後篤信佛教,大興佛事,甚至自己四次出家到同泰寺為僧。他把舍利贈給曾經任職過的襄陽是有可能的。

襄陽的報善寺已毀了,那些舍利子不知所終,只留下這通唐碑記述此事。如果此事屬真,那麼,這3粒舍利和鎮江以及南京的舍利子又有何關係?梁武帝送給襄陽的,會是長幹寺裡的舍利子嗎?除了建康長幹寺,梁朝時的鎮江或丹陽還有舍利子?

一切都是謎,千古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