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華盛頓為何不當國王?其實,與“偉大”沒有什麼關係

作者:由 諸史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10-07

華盛頓為什麼不當皇帝

1782年5月22日,愛爾蘭裔上校劉易斯·尼古拉向華盛頓寫了一封“勸進”信,在抱怨了一番軍隊遭受的不公正待遇後,他認為華盛頓成為國王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因此,我所建議的政體的首腦有一個顯然較為溫和的稱號,但是一旦其他問題都得到解決,我認為很有理由採納國王的稱號。”

當然,華盛頓毫不猶豫地拒絕了。許多人說,華盛頓之所以拒絕,那是因為華盛頓太偉大了,道德高尚維護民權,是一個能克服權力誘惑的高風亮節的千古聖人。僅僅是因為華盛頓偉大,才不願意當國王嗎?或者換一個角度問,如果華盛頓真想成為獨裁者,他能做到嗎?其實根本做不到,不信就從“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的角度來看一看。

華盛頓為何不當國王?其實,與“偉大”沒有什麼關係

1763年,英國取得英法七年戰爭勝利後,馬薩諸塞的總督放言“沒有什麼能夠消除殖民地人民內心那種對英國的天然的、幾乎是機械的熱愛”,當時北美殖民地還處於對大英帝國狂熱的擁戴之中。

1773年,短短十年之後,馬薩諸塞的首府波士頓,就爆發了赫赫有名的波士頓傾茶事件,成為北美獨立戰爭的導火索。

北美殖民地態度急劇轉變的根源在於錢。十年前英國人打跑了法國人,擴大了在北美的殖民地,更美妙的是英國本土承擔了軍費,所以馬薩諸塞的總督給予英國最美的讚揚。但地主家也沒有餘糧,英國還是要把戰爭經費轉嫁到北美殖民地頭上,最終爆發波士頓傾茶事件。

為了應對英國議會透過的懲罰性法令,維護北美殖民地的利益,北美十三塊殖民地在費城召開了第一屆大陸會議,華盛頓被選為弗吉尼亞州的代表參加本次會議。第一屆大陸會議的目的是呈交英皇的請願書和制定抵制英貨的法案,還沒有發展到武裝反抗的地步,華盛頓作為弗吉尼亞州的代表,會議結束之後就回去了。

華盛頓為何不當國王?其實,與“偉大”沒有什麼關係

1775年4月19日,駐紮在波士頓的英軍,獲悉波士頓反英領導人約翰·亞當斯在列剋星敦,於是就準備抓捕約翰·亞當斯,順便摧毀民兵基地康科德的軍械庫,但在萊剋星頓小鎮附近遭到當地民兵伏擊,損失了286人,這讓英國本土極為憤怒。

萊剋星頓之戰後,北美殖民地立即召開了第二屆大陸會議,華盛頓身穿軍裝參會,這是唯一一個穿軍裝參會的代表。這次會議通過了《橄欖樹請願書》,表示仍效忠英王,避免與英國決裂,但英國拒絕了,喬治三世宣佈北美殖民地處於叛亂狀態,隨即派兵鎮壓。至此,北美殖民地退無可退,只能奮起反抗,於是在這一年6月14日決定組建殖民地的聯合武裝力量,即“大陸軍”,任命華盛頓為總司令。

華盛頓之所以能被任命為“大陸軍”的總司令,主要與約翰·亞當斯(見下圖)推薦有關,而亞當斯推薦他的關鍵原因在於:華盛頓曾在英軍中服役過,更重要的還是南方弗吉尼亞州的代表,想讓南方殖民地與北方合作組成聯軍,最好的辦法是推薦一個南方殖民地人士擔任總指揮官。

華盛頓為何不當國王?其實,與“偉大”沒有什麼關係

大陸軍是一支新生的菜鳥軍隊,士兵服役時間不超過六個月,還嚴重缺乏基層軍官。戰爭第二年時,擁有農場與家庭的基本都退出了,留下的主要是剛到北美的移民、失業者等,他們身穿獵裝而非制服,行為粗魯,缺乏軍紀,自由奔放,就其兵員素質而言,還不如地方民兵,可以說是一支烏合之眾,而且兵力從未超過3萬,不到編制的一半。

獨立戰爭前,英國在北美駐紮了8000人部隊,平均服役超過7年,獨立戰爭爆發後,英國不斷增兵,先後派到北美的部隊總量高達9萬人。

總之,無論在後勤、指揮、裝備、訓練、兵員素質、戰爭經驗等方面來看,北美大陸軍都不如英軍,而北美之所以得以獨立,軍事原因是在於法國人的幫助,尤其在最終的約克敦大決戰中,大陸軍的友軍——法軍才是真正的主力。

儘管北美殖民地的大陸軍不如英軍,華盛頓顯得平庸存在一系列客觀原因,但應該指出的是,華盛頓的戰術並無特殊之處,既無開創性、也對軍事歷史毫無影響,而且在許多次戰役中都犯下大錯,因此他決非是一位軍事天才。他忠誠效勞、臨危受命、勇敢迎難、廉潔奉公等的品質,的確為他贏得了巨大的聲望,但想要做一個掌握大權的開國帝王,沒有傑出的軍事能力很難達成所望。

華盛頓為何不當國王?其實,與“偉大”沒有什麼關係

更重要的是,當時美國除了大陸軍之外,還有一支重要武裝力量——掌握在各個洲政府手裡的總數高達幾十萬的地方民兵。

按照北美傳統,每一個適齡健康男人都要參加民兵,接受一定的軍事訓練,這是北美殖民地敵人環伺的生存環境決定的。由於北美殖民地互相獨立,而且道路不太通暢,因此殖民地是各掃門前雪,只是在危機來臨時才匆忙組建了大陸軍。但由於地方主義的存在,很多民兵願意在家鄉打擊英軍,卻並不願意參加大陸軍,所以大陸軍編制一直不滿,一直缺乏優質兵員。獨立戰爭多數戰役中,都是英軍發動進攻,遭到民兵瘋狂偷襲、騷擾,猶如後世中國的游擊戰,等到華盛頓率大陸軍趕到時,英軍已經精疲力盡。

華盛頓為何不當國王?其實,與“偉大”沒有什麼關係

我們都知道,槍桿子裡面出政權!華盛頓只是大陸軍的總司令,不是北美所有軍隊的總司令,即便二三萬大陸軍忠心效力於他,但面對幾十萬的地方民兵,華盛頓又能有什麼作為?更何況,大陸軍後勤是被議會控制的,沒有後勤的軍隊,又能有什麼作為?在

第二次大陸會議組建大陸軍的時候,就已經確定了一個基本原則————議會控制武裝。

大陸軍不會成為克倫威爾的鐵騎軍,不對華盛頓個人效忠,而且其後勤依賴殖民地的供應。

瞭解了這一點,我們就明白獨立戰爭後,北美殖民地聯合議會強烈要求解散大陸軍時,華盛頓為何順從地接受命令了,原因就在於幾十萬的地方民兵存在。

一旦華盛頓執意稱王稱帝,想要成為政治強人,可能立馬就會迎來身敗名裂,立馬就會被推翻打倒。

華盛頓為何不當國王?其實,與“偉大”沒有什麼關係

總之,真正瞭解當時北美的軍事情況後,就會明白華盛頓根本沒有機會稱王稱帝,而不是什麼“華盛頓是因為道德高尚所以才拒絕稱王稱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