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走進英國皇家植物園:植物的諾亞方舟,移民火星就靠它了

作者:由 祝羽捷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10-21

英國皇家植物園是誰修建的

Kew Gardens(邱園),這座英國皇家植物園裡,有植物、有動物、有歷史、有科學還有藝術,你想要的一切答案,都可以在這裡找到。

01.

走進英國皇家植物園:植物的諾亞方舟,移民火星就靠它了

走在在倫敦狹長的地鐵換乘通道里,深藍色皮卡迪利線通往淺藍色維多利亞線的路上,你會看到戲劇、電影、芭蕾舞劇的演出海報,它們推陳出新,唯獨有一份照片永遠在那裡,色彩清新,一個宛如玻璃潛水艇的奇怪建築扣在鬱鬱蔥蔥中。

走進英國皇家植物園:植物的諾亞方舟,移民火星就靠它了

這個維多利亞時代最大的玻璃鋼結構建築,不是任何劇院,不是皇宮,而是曾經世界上最大的植物溫室,是英國皇家植物園標誌性建築。你不禁驚歎,大名鼎鼎的

Kew Gardens(邱園)

也會在地鐵裡做廣告,吸引大家坐上地鐵,跑去市區開外的西南角。

地鐵這站就叫Kew Gardens,下了車至少還要走上十幾分鍾,也許是毗鄰邱園的原因,一路上看到的家家戶戶,門前格外隆重,不是有大朵藍色、紫色繡球,就是蔓藤攀上牆面。英國人也的確熱愛園藝,沒事總往公園裡鑽,家裡也必須養花增加情調。

走進英國皇家植物園:植物的諾亞方舟,移民火星就靠它了

伍爾夫有篇小說叫《邱園記事》,故事從邱園的一個花壇開始,詳細描述了不同植物的花瓣、莖幹和葉子,一對已婚夫婦帶著孩子在小路上漫步,追憶著似水年華。

後來故事裡又出現了不同年齡和階層的人物,他們怪誕的語言、花朵、蝸牛,濃烈的色彩交織在一起,最後作家寫道“萬紫千紅的花瓣也把自己的光彩都射入了遼闊的空中”。

那是一篇色彩斑斕的小說,似乎什麼情節也沒寫,著力描繪著天光雲影下的花壇景緻,卻被評論家看成是伍爾夫印象主義寫作手法的開山之作,

那些關於植物的描寫不經意間暗示著人物的命運,聚散別離、愛恨交織、生老病死。

走進英國皇家植物園:植物的諾亞方舟,移民火星就靠它了

我倒覺得這些道理,我們中國人早就明白,道法自然,人類所有的秘密都存在於自然裡。

讓我敬佩的是,通常我們總說風和日麗很難催生靈感(也許是我們的藉口),伍爾夫沒去約克郡的沼澤裡,也不曾回到狄更斯的陰雨連綿中,就能滋生想象,正是威廉·布萊克說的“一花一世界”。

走進英國皇家植物園:植物的諾亞方舟,移民火星就靠它了

02.

在植物園裡正兒八經完成自己著作的人就是達爾文了,他的腮上佈滿鬍子,在檔案室分析環球航行採集回來的物種,還有其他探險家乘風破浪收集回來的稀有植物。

若感到疲倦,他還可以在院子裡散步,回去接著完成《物種起源》。

走進英國皇家植物園:植物的諾亞方舟,移民火星就靠它了

他的摯友胡克先生是當時的園長,自己本身也是植物學家,傾其所有地支援達爾文做學術。

在檔案室裡,我見到了達爾文的手稿,像我們小時候製作的植物標本或乾花,但每種植物旁邊詳細記錄了發現地、色彩、形狀。

這些植物是地毯式搜尋而來的,彈無虛發,但凡遇見疑似新物種的植物都要被採集回來,

乾燥的植物標本是世界上最大的植物標本室的核心。

走進英國皇家植物園:植物的諾亞方舟,移民火星就靠它了

除了派植物學家去往全球,邱園還會付給各地藝術家,讓他們畫下當地的花卉植物以作為記錄。各個藝術風格的不同,讓花卉的圖案也各具風格,讓嚴肅的學術機構變得生動起來。

邱園的工作人員覺得我們是中國來的客人,就翻出了不少中國清代藝術家寄回的作品,有古松,也有蘭花,用的是彩色水墨畫的方式,但比我們在國內看到都要再細緻一些。

走進英國皇家植物園:植物的諾亞方舟,移民火星就靠它了

邱園做學術,遠遠超過我的想象,世界上大多數植物園無非是滿足我們審美和休閒的需求,英國人卻做成了造福人類的偉業。

院子裡種的五萬種植物,總量佔了全球植物的八分之一,每一棵樹的來歷都有記載;植物標本館收集了500萬份標本,包含地球上近98%的屬種;圖書館藏75萬份世界植物圖書和文獻;擁有目前全球最大、儲存物種最多樣化的種子銀行,種子數量超過20億顆,理論上儲存期限可以長達數千年;並與74個國家的306家研究所有聯絡。

工作人員跟我開玩笑說,

如果有天地球發洪水了,邱園的種子庫就是植物的諾亞方舟,可以幫地球重建生態系統。

求全、求理性,求真理,求美背後的鴻鵠之志,讓世界上一小撮人幹出了不一樣事情,我想文明就是這麼來的吧。

走進英國皇家植物園:植物的諾亞方舟,移民火星就靠它了

得力於英國人在全球進行植物採集和引種,溫室裡供奉著許多在自然界早已滅絕的植物。中國已經找不到的植物,也只有跑來植物標本館來尋找,那是兩個世紀前,英國人從中國帶過去的。比如睡蓮溫室裡的部分品種就來自中國,包括世界上最小的睡蓮,在自然界已經找不到了。

植物也成了中英文化交流重要角色。中國卓越的植物分類學家秦仁昌,在邱園植物標本館開展研究時,查閱了邱園標本館收藏的全部中國產的蕨類和種子植物標本以及鄰近國家的蕨類植物標本,拍攝照片18,300張,帶回中國。

走進英國皇家植物園:植物的諾亞方舟,移民火星就靠它了

03.

幾年前,倫敦的華人圈也對邱園嘀嘀咕咕過一陣時間。

邱園裡有個中式寶塔,因年久失修關閉近了半個世紀,因為和中國文化有關,我們就覺得自己有責任好好維護,後來在中國企業的資助下終於重見天日。

走進英國皇家植物園:植物的諾亞方舟,移民火星就靠它了

寶塔是英國人對東方的美好想象,18世紀的英國崇尚中國文化,國王喬治三世的皇家建築師威廉·錢伯斯(Sir William Chambers)曾來中國考察,他看到中國人崇尚自然,喜歡在風景中建造亭子或者塔,將人的觀賞也融入到自然中去。錢伯斯回來便模仿建造了南京的大報恩寺琉璃塔,在當時,這一東一西的兩座寶塔,成了世界上最高的建築。

走進英國皇家植物園:植物的諾亞方舟,移民火星就靠它了

我猜如果升起小飛機在邱園上空,看到的顏色一定與倫敦別的地方都不同,這裡像道道彩虹,又像漂浮著零星玻璃建築的海洋。

全球喜歡園藝的人都會來此朝聖,熱愛植物的人也會前來學習。

我在這裡遇到一個小巧的中國女孩,單眼皮,面板曬成了小麥色,跟著植物學家做課題研究;又認識一箇中國的教授,做的是實驗室裡的高科技,研究植物的基因科學。

每日在此,被陽光、雨露、微風滋養著,身上都沾上了植物的耐力和天真。他們帶我去看了有關中國中藥採集的檔案室,原來西方人一直想搞明白中藥的奧秘。

走進英國皇家植物園:植物的諾亞方舟,移民火星就靠它了

能把數以萬計的植物聚集在一起,本身已經是一件了不起的事,邱園的設計和佈局又特別精巧,英國人絕不會放棄施展園藝技術的大好機會。

除了維多利亞時期的玻璃溫室,戶外還有幾十個專業花園,杜鵑園、杜鵑谷、竹園、玫瑰園、草園、日本風景園、柏園等,

他們會定期邀請藝術家,把現代藝術穿插在樹林間、湖畔旁,溫室的泥土裡。

走進英國皇家植物園:植物的諾亞方舟,移民火星就靠它了

04.

如果一個人必須迷戀點什麼,那麼擺弄花草絕對是有益無害的愛好。

植物有一種治癒功能,無論多麼沮喪,跟它們相處一會兒,心情都會明媚起來。

走進英國皇家植物園:植物的諾亞方舟,移民火星就靠它了

我的母親來英國遊玩的日子裡,時而抱怨天氣和食物的不適應,帶她來邱園,一整天都不捨得出園。累了就坐在花叢間歇腳,餓了就吃這裡餐廳的有機飯菜,調味料都是邱園裡自產自銷的。她問“在英國處處都是皇家的,維多利亞的,為什麼連植物園都要叫皇家的?”

母親這個樸素的問題勾出了邱園的一段往事,邱園的一角藏著一幢磚砌的房子,不少遊客會不明不白地擦肩而過。

這座像巨型娃娃屋的小房子,竟然是英國王室最小的宮殿——邱宮,藏著大英帝國全盛縮影,曾經是大英帝國權力鬥爭的中心。

走進英國皇家植物園:植物的諾亞方舟,移民火星就靠它了

患有精神疾病的喬治三世曾被囚禁在這個房子裡療養,他和夏洛特皇后(維多利亞女王祖母)曾經一度熱愛帶子女們來這裡居住。這裡還舉行過王子們的婚禮,囚禁過國王和公主們,也死過皇后。在夏洛特王后之後,邱園不再受王室的青睞。

撇開皇室的宮鬥,還是能看到皇家對於園藝的熱衷,斥巨資支援植物學家收集世界各地的奇花異草,不乏親自照料花園的成員。

比如奧古斯塔公主是一位植物愛好者,在著名植物學家羅德位元和史蒂芬黑爾等人的幫助下,把邱園植物種類擴充到2700種。邱園最重要的溫室之一威爾士王妃溫室也是為了紀念主持修建的公主命名,由戴安娜王妃在1987年7月揭幕。

作為植物學的門外漢,我不能像“報菜名”那樣認出各類花卉,只能張著嘴不斷感嘆造物主的神奇。

然而最讓我感動的一個地方並不是這些溫室,而是一間精緻的畫廊。

建造畫廊的人是維多利亞時代的富家小姐瑪麗安娜·諾斯(Marianne North) 。

走進英國皇家植物園:植物的諾亞方舟,移民火星就靠它了

在那個女人出門工作都罕見的年代,瑪麗安娜小姐反抗傳統束縛,在全球旅行繪畫植物,她還發現瞭如諾斯豬籠草等罕見植物,並在邱園建立一個永久的畫室來展示自己的畫作。

走進英國皇家植物園:植物的諾亞方舟,移民火星就靠它了

▲瑪麗安娜·諾斯及其她繪畫的諾斯豬籠草,斯豬籠草得名於首先發現它的瑪麗安娜·諾斯。

畫廊於1882年開放,共有83幅植物畫,她的繪畫風格既狂野又細膩,色彩天真爛漫,無拘無束,能看得出她是真正熱愛自然,享受自然的人。

走進英國皇家植物園:植物的諾亞方舟,移民火星就靠它了

走進英國皇家植物園:植物的諾亞方舟,移民火星就靠它了

走進英國皇家植物園:植物的諾亞方舟,移民火星就靠它了

走進英國皇家植物園:植物的諾亞方舟,移民火星就靠它了

瑪麗安娜·諾斯的部分植物畫作

現代的邱園裡還駐紮著不少科學家,他們致力於DNA研究和發現新的藥物,在植物中提取成分,開發不同的產品,也算與時俱進。

走進英國皇家植物園:植物的諾亞方舟,移民火星就靠它了

走出邱園的時候,我想也許人類的很多難題的解決之道都藏在植物中,人的萬千靈魂早就墜落在萬千植物上。人性不妨多靠攏植物性,世界也會簡單許多。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祝羽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