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人體解剖標本的分類都有哪些?

作者:由 鄭州洪宇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10-22

觀察人體幾種常見組織

人體標本是指在人體解剖學教學和科研工作中所使用的整體或區域性的人體標本。根據書籍、教材和文獻將人體標本進行分類,對更好地保護和使用人體標本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那麼人體解剖標本的分類都有哪些?接下來洪宇醫教帶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人體解剖標本-瓶裝標本

標本透過修淨、脫脂、漂白、結構還原、塗色、塗刷光潔劑、貼標籤、支撐固定等方法處理後裝瓶即為瓶裝標本。供長期觀察和陳列,色澤鮮豔,對比明顯,標本精緻。

人體解剖標本的分類都有哪些?

(二)人體解剖標本-斷層標本

斷層標本是指把屍體標本在保持機體體結構與原位狀態下,層層切開連續準確的顯示同一種結構在不同斷面上的形態變化及毗鄰關係的標本。從立體和連續的角度觀察正常人體。製作斷層標本要在-30攝氏度以下進行,對灌注好的屍體標本層層切開,然後把每個切面進行整理、修補、縫合、拋光,最後盛裝在有固定液體的有機玻璃器皿中。

(三)人體解剖標本-斷層包埋標本

斷層包埋是利用包埋劑將透過脫水、脫脂處理的三維或四維斷層標本融為一體,從而取代瓶裝方式,其更有利於教學使用和儲存。基本步驟:屍體防腐固定→定型→冷凍凍→整屍包埋→鋸切→脫水→脫脂→真空滲透→切片包理→光聚合→硬化。該技術改變了以往利用有機玻璃或玻璃盒注入甲醛儲存的方法,具有器官位置準確、不再發生改變,標本透明度高、無毒無味,方便教學和科研,便於儲存的特點。

人體解剖標本的分類都有哪些?

(四)人體解剖標本-透明標本

標本透明是利用與人體折光係數相近的化學試劑,對標本進行特殊處理,可在保持器官外形完整的情況下,顯示人體血管、骨骼空腔及胚胎骨發生的一種標本製作方法。透明標本為學習者顯示了生金體在整體狀態下的內部構造或特殊器官結構,如胚胎的骨骼,肢體或器官內血管和神經的分支、分佈及骨、內臟和竇的形態、位置等。透明方法主要用於難以解剖的較小的材料和胚胎,以顯示其骨骼、血管、神經和管道等。

(五)人體解剖標本-鑄型標本

借鑑工業上傳統的鑄造工藝,以人體內的管道或腔隙為模具,將填充劑注入入管腔內,待填充劑硬化成形後,以腐蝕的方法去除管腔模具及其周圍的組織,僅留下管腔內的填充物,這就是鑄型標本。鑄型標本具有顯著的立體感,系統性、連續性強,顏色鮮豔便於識別的特點,它為學習者瞭解生物體內部管道系統開闢了新途徑。對醫學、形態學的教學、科研具有良好的效果,為臨床外科手術及介入治療技術的發展創新提供了理論依據,有明顯的借鑑和指導意義。鑄型標本製作的基本過程:灌注→腐蝕→洗滌→修整及裝置。

人體解剖標本的分類都有哪些?

(六)人體解剖標本-生物塑化標本

生物塑化標本是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生物標本儲存技術,是20世紀70年代由德國人岡瑟·馮·哈根斯(Dr,GunthervOn HagehS)博士發明的,利用液態高分子化合物“Silicone”,矽酮即矽橡膠,透過真空滲透手段進入生物組織內,再使其硬化,從而達到儲存標本的目的。利用該技術製作的生物標本,具有無毒、無味、易儲存、易清洗的優點,可廣泛應用於解剖學、病理學、法醫學、生物學的科研、教學及科普展覽等領域,也可作為藝術,體育等院校的教學用標本,是取代傳統標本儲存方法的最佳選擇。其製作的基本過程:屍體防腐灌注→定型→防腐儲存→灌注填充劑→屍體解剖→標本漂白→脫水→真空浸漬→壓力灌注→標本定型與修復→標本的動態造型→標本修補→標本塗色。

今天有關於人體解剖標本的分類都有哪些的分享到這裡就結束了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