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每個人一生中都有一座哀牢山

作者:由 字燃世界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10-23

褚時健墓在哪裡

每個人一生中都有一座哀牢山

文/王志剛(預計閱讀時間4分鐘)

少年時,他烤過酒;青年時,他扛過槍;壯年時,他熬過糖;中年時,他燃過煙;暮年時,他種過橙。

昨天(2019年3月5日),有企業家中的企業家之稱的褚時健先生逝世了,享年91歲。

對於這樣一位91歲的老人,足以用傳奇二字來形容。當年的“亞洲煙王”,因為一場風波,瞬間跌落神壇。於是,71歲的年齡,鋃鐺入獄,與他一起入獄的,還有妻子、妻弟、女兒。緊接著,就是女兒獄中自殺,兒子遠逃國外,這場殘酷而真實的妻離子散,發生在一個71歲老人的身上。

我們無意去探討這件事情的始末,只是當所有人都覺得這個老人將慢慢消失在世人眼中時,他卻以一種常人未曾覺察的姿態,重新屹立了起來。在75歲的時候,褚時健與夫人在哀牢山上,躬耕於2400畝山地間,種植了上萬顆橙苗。

王石第一次赴哀牢山時,褚老興致勃勃地帶他看自己的橙園。王石指著這些橙苗,問掛果大概需要多長時間。褚老淡然地說,大概需要5、6年的時間。

於一個75歲的老人來說,這5、6年或許就是最後的人生。可是,褚老就這樣安靜地等待著橙苗的掛果,安靜地等待著5、6年時間的流淌。

自此以後,哀牢山成為了一個符號,成為了企業家朝聖的聖地。每年,總會有一批批企業家,或獨自或結伴,前往哀牢山。而每次,褚老都是或在田間、或在院裡,安靜地擺弄著自己的橙苗與果實,靜靜地聽著這些“晚輩”們的話語,時不時遞上一個祥和而從容的微笑,然後繼續手中的活計。

“人生總有起落,精神終可傳承”,幾個電商網站的年輕人,為褚老命名的“雲冠”橙子起了一句營銷口號。卻不成想,從此這句話成為了一代傳奇褚時健先生與一個家企業精神的真實寫照,而大家又都親切的稱呼褚老的橙子為“褚橙”。

當我們看到那些成功學與勵志書籍上著力描繪“苦難是人生的財富”時,總會不自覺地美化那些所謂的“財富”。殊不知,真正經歷苦難時,又有多少鳳凰可以歷過涅槃那一關。

哀牢山上有風也有雨,有橙子成熟時的甘甜,也有橙苗生長時的艱難。然而,這些都不是哀牢山真正的苦難,哀牢山真正的苦難是與時間的爭搶,是對命運的對抗,是關於人生的參破。

哀牢山於褚老來說,或是一場修行,或是一次遠航,或是一段回望,或是一種安靜的時間流淌。那些一次次奔赴哀牢山的企業家們,看到的是一個耄耋老人站在果園裡的日常勞作,看到的是風雲際會之後淡然般的雲捲雲舒,看到的是與時間的分庭抗禮,看到的是向對命運討要的公正審判。

然而,或許這些都只是我們作為圍觀者的自言自語。於褚老來說,哀牢山就是一座樸實的果園,那裡種植著20萬株橙苗,生長著一棵棵連線天地的果樹。

這裡,他每天來園裡鋤一把草,每天與果農們交談果實的生長,每天和工人們商討著每種工作的價錢。這裡,不是什麼聖地,也沒有矗立任何精神,只是他的一座果園,用他最後的時光,一點點看著這些果實的成長與收穫,而已。

可是,於此刻每個外圍的我們來說,這是褚老的哀牢山,又不僅僅是他一個人的哀牢山。亦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一座哀牢山。

有時、有些人,最終未能走出自己的哀牢山。

有時、有些人,會安靜地的沉浸在自己的哀牢山中。

有時、有些人,終其一生也不過是拘囿於哀牢山中而已。

你的哀牢山,在哪裡,又會在何時。或許,有時候會在春風得意時,有時候又會在迅疾不及時,有時候又會在跌落谷底時。可是,縱然如此,我們還是要安靜地登上這座哀牢山,登上屬於每個人自己的哀牢山。用自己那雙腳去踩踏鬆軟的泥土,用自己那雙手去剪折旁支的枝丫,用自己的時光去鍍寫那段人生指令碼。

正和島創始人劉東華先生曾經問褚老,如果可以的話,他希望自己的墓誌銘是什麼。褚老悠悠的說了五個字:褚時健,屬牛。

吳曉波老師的書中曾經兩次寫到褚老,一次是“煙王”,一次是“橙王”。最後,借用吳曉波老師的一副輓聯,悼念褚老:

這一生大起大落,五十歲稱王,七十歲入獄,八十歲種橙,九十一歲終走了;

那歲月有甜有苦,高峰處有風,低谷時有光,激流滌殘軀,哀牢山看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