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之陽泉市平定縣:奮力脫貧攻堅 奔向美好生活

作者:由 大盂之聲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11-05

山西陽泉市平定縣富嗎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之陽泉市平定縣:奮力脫貧攻堅 奔向美好生活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之陽泉市平定縣:奮力脫貧攻堅 奔向美好生活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之陽泉市平定縣:奮力脫貧攻堅 奔向美好生活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誌性指標。脫貧攻堅以來,平定縣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始終堅持責任、政策、工作“三落實”,“五個一批”脫貧路徑和“六個精準”基本方略,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因地制宜發展脫貧產業,建立健全帶貧益貧機制,變“輸血”為“造血”,讓建檔立卡貧困村有增收專案,貧困群眾有脫貧門路,奔向美好新生活。

易地扶貧搬遷 搬出深山挪窮窩奔向美好新生活

冬日的暖陽灑在平定縣鵲山移民新區乾淨整潔的道路上,兩位老人在路邊的象棋桌前“廝殺”,不少老人圍著兩人邊“觀戰”邊聊天。“村裡沒啥活兒了,這幾天有時間就和鄰居們在這裡聊聊。”平定縣東回鎮南峪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李懷義說,“沒想到我也能從山溝溝裡搬出來,住進暖暖和和的樓房。”

李懷義今年70歲,2018年他家享受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從地處偏遠的南峪村搬進了縣城附近的鵲山移民新區。在這裡,42個行政村的44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和李懷義一樣,搬出深山過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日子”。不少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還在附近的扶貧產業園找到了工作,擺脫了貧困。

易地扶貧搬遷既要讓貧困群眾搬得出,還要讓他們穩得住。平定縣大力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幫扶工作,實現了後續幫扶協議書籤訂全覆蓋,舊村後續產業和安置點扶貧產業園帶貧全覆蓋。

2018年7月,平定縣採取“築巢引鳳”的新舉措,引進山西冠霖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山西艾之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西久洳號釀造有限公司、山西秦漢食品有限公司等8家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投資1。2億元打造扶貧產業園、全屋定製生產區和農特產品加工區、市品牌農產品運營中心“一園兩區一中心”專案建設。目前,山西天弘晉騰有限公司全屋定製生產區24個生產車間投入使用,帶動1147名搬遷貧困人口和61戶邊緣易致貧戶分紅增收80餘萬元,安置103名搬遷勞動力就業增收,每年貧困勞動力就業增收200餘萬元。

今年33歲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王軍明在扶貧產業園實現就業。初中畢業後,王軍明就和父母在岔口鄉白甘泉村種地。“土地貧瘠且大多是坡地,再加上十年九旱,種地收入不高。”想起在村裡的生活,他十分感慨,“誰也不想戴‘窮帽’,總想著早一天脫貧。”2018年,王軍明家享受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從白甘泉村搬到了鵲山移民新區。王軍明參加產業園的技術培訓後,成了全屋定製生產區的一名技術工人,每個月3000多元工資,。“住進了設施齊全的樓房,有了穩定的工作,家裡的日子越來越好。”王軍明笑著說。

產業園新建13000平方米農特產品加工車間,正在安裝生產裝置,投產後能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新增就業崗位200餘個。“一園兩區一中心”專案可以為400名貧困勞動力提供就業崗位,進一步增強扶貧產業園帶貧益貧能力。到目前,平定縣有勞動能力的搬遷戶家庭轉移就業423人,實現了產業就業全覆蓋,讓易地扶貧搬遷戶穩得住、逐步能致富。

產業扶貧 村村有特色產業戶戶有增收渠道

雪後的平定縣柏井鎮將軍峪村格外寧靜,村外的山溝傳來了“嘎嘎嘎”的鵝叫聲,為寂靜的山村增添了幾分熱鬧。建檔立卡貧困戶張貴芬正在飼料加工間磨飼料。“餵鵝、磨飼料、拌飼料、打掃養殖場、給工人做飯……雖然忙碌,但日子過得有盼頭。”說起自己的工作,張貴芬臉上洋溢著笑容。

建檔立卡貧困村將軍峪村,是個純農業村,靠單一種植玉米,不能如期完成脫貧任務。“村裡想脫貧,必須有產業。”村黨支部書記王巨明說,“透過產業實現從‘地裡刨食’到‘地裡刨金’的轉變。”

2017年初,柏井鎮政府提出反季節蛋鵝養殖規劃,將軍峪村村支“兩委”積極響應,以源聚元合作社為實施主體,透過“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發展反季節種蛋鵝養殖產業。這幾年在合作社帶動下,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了脫貧增收,村集體收入也逐年增加。2019年,合作社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發放了600元的分紅。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合作社務工,一年能掙兩萬多元。合作社還收購村民種植的玉米,每公斤價格比市場價略高。2017年,將軍峪村實現集體經濟破零,村集體收入1。3萬多元。2019年,合作社上交村集體5。6萬元。

東回鎮裡洪水村的連翹種植加工產業帶動十里八村村民增收,朱峪、白家地掌、西川三村聯合種植玉露香梨;柏井鎮亂安村開展特色苗木種植,企明、井峪、蘆家峪、口上、對峪等村發展生豬養殖;岔口鄉紅巖嶺村、大前村、紅育村發展特色鄉村遊產業,良道村帶動周邊村子發展黑山豬養殖……在扶貧實踐中,平定縣共投資8043萬元實施扶貧產業專案635個,42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實現“五有”產業扶貧機制全覆蓋、帶動貧困戶和邊緣易致貧戶全覆蓋,實現了“造血式扶貧”。

帶貧益貧機制 合作社幫貧帶富村民日子更紅火

這幾天,平定縣岔口鄉西頭嶺村黨支部書記梁會明經常接到購買土豆的電話。“今年試種的新品種土豆口感不錯,有不少‘回頭客’。”梁會明說。

說起西頭嶺村,不少人首先想到的是“土豆”村。2009年,梁會明牽頭成立了平定縣宏豐農業專業合作社,入社社員102人。2016年,合作社流轉西頭嶺村100畝土地,嘗試種植土豆。2018年,合作社土豆種植面積增加到了1500畝。

岔口鄉將宏豐合作社確定為脫貧攻堅龍頭經濟組織。合作社採取土地入股、安排就業、帶資入股、代收代種等措施,帶動西頭嶺村及周邊黃統嶺、富家嶺、北頭嶺等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合作社與建檔立卡貧困戶簽訂合作協議,確定了保底收購價,併為他們免費提供種子、低價提供農機具服務等。貧困群眾在合作社就業,人均年收入5400元。

在平定縣還有許多村、合作社、企業與宏豐農業專業合作社一樣,在不斷壯大自身實力的同時,創新方式帶動貧困戶增收。近年來,良道村成立了育良專業合作社,帶領村民規模化養殖黑山豬,吸納貧困人員到養殖場工作。不僅帶動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脫了貧,還解決了近20個村民的就業。為了擴大養殖規模,帶動更多村民增收,合作社在附近的大紅嶺村建設了黑山豬養殖場、小雜糧和肉製品深加工車間等。

如今,平定縣培育了10個縣級以上扶貧龍頭企業和11個扶貧合作社,著力打造雜糧食品、中藥材、肉製品、飲品(藥茶)、釀品、保健食品(功能農產品)精深加工六大產業叢集和畜禽養殖、小雜糧、蔬菜、乾鮮果、中藥材、養蜂等九大農業特色產業。省級扶貧龍頭企業和扶貧合作社帶貧增收戶均3000元以上,其他帶貧主體帶貧增收戶均增收500元以上。